地塞米松暴涨 282 倍,医生一天接 6 个投诉,原因让人直冒冷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6 20:21 2

摘要:最近,津药药业、江苏联环药业、仙琚制药和西安国康瑞金制药,因垄断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被天津市场监管委罚没3.26亿元[1]。

本文作者

:铁岭老窖

我国医药界再添一张重磅反垄断罚单。

最近,津药药业、江苏联环药业、仙琚制药和西安国康瑞金制药,因垄断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被天津市场监管委罚没 3.26 亿元[1]。

图源:参考资料 1

这一次涉及的药物,是临床常见药地塞米松,涉案时间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

要知道,地塞米松作为当时用于我国重症新冠肺炎临床治疗的指南推荐用药,曾一度达到极度缺药的境地。同时,其制剂价格也出现飞速疯涨。

当时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冬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塞米松(注射液)原价为 0.35 元/支,2022 年挂网价提高至 98.76 元/支,涨价近 282 倍。」

合谋,垄断,断货,涨价。当年这场地塞米松的狂飙大戏有多疯狂?我们仔细梳理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其他相关资料,发现这场大戏似乎并不简单...

一人串联,四家药企合谋垄断

跟大部分药物垄断事件一样,每一场利益合谋都少不了一个「领头羊」。

但和其它垄断案件一般由药企坐庄不同,这次垄断大案的牵头人并不属于涉案的任何一个药企,而是一个「外人」郭相国。

郭相国的串联,始于 2021 年 10 月一场在武汉召开的交易会[2]。

当时,郭相国在会议上与津药药业的总经理结识,并表达有意就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的销售价格。随后,通过津药药业的介绍,郭相国又与江苏联环药业取得联系,并在会后进行了拜访。

2021 年 11 月 20 日前,郭相国也曾前往仙琚制药,讨论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涨价事宜。

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里,官方点出了 2021 年 11 月 20 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因为就在那天,由郭相国牵头,组织了四家涉及药企在天津聚会,共同商讨了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涨价事宜。觥筹交错间,四家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企达成了停止价格竞争、共同涨价的口头协议,并约定于会后向市场释放涨价信息,在春节后正式涨价。

为了规避反垄断审查,几家药企还约定,所有的操作细节由郭相国分别与四家企业单独沟通,包括但不限于实地拜访、电话联系、微信联系、起草代理协议等方式,向各家企业传达涨价信息,明确具体涨价多少。

图源:参考资料 2

就这样,地塞米松走向短缺药、天价药的路程开始了。

先断货,后涨价,制剂价格开启暴涨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地塞米松作为一个经典老药,在临床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需求量也比较稳定,很早以前价格也并不贵。

但新冠疫情的到来,给地塞米松的市场行情带来了巨大变数。也让垄断者们嗅到了不一样的商机。

新冠疫情期间,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因被公认为「首个能有效改善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生存率的药物」,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获得了大规模应用。

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3]中就明确表示:对于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酌情短期内 (不超过 10 日) 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地塞米松 5 mg/日或甲泼尼龙 40 mg/日,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副作用。

再回头看这个计划,原料药控销 → 制剂断供 → 以缺逼涨 → 医患买单。

2022 年 1 月,四家药企按照约定好的一样,对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实施断供,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与此同时,四家相继开始涨价,比如西安国康瑞金在 1 月 11 日将销售价格由原先最高 7900 元/公斤提高至 10000~38000 元/公斤[4]。津药药业也曾于 2 月 21 日将原料药价格由最高 9000 元/公斤提高至 13800 元/公斤[5]。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区区四家企业断供,就能操控市场?

原因正是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的高度集中。「全国拥有原料生产资格的企业本来就没几家,其他几家都是小卡拉米,无法与之抗衡。」某下游药企经销商供应链负责人曹乐(化名)调侃。

上游的原料药断货涨价,下游的制剂药企必然直呼顶不住。更要命的是,这几家涉事企业中,至少有三家还持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制剂生产资质,且为市场中制剂产品的重要生产厂商。

「原料药」是自己产的,「制剂」也是自己产的——这样「得天独厚」地资质,让价格操纵行为的市场阻力进一步减小。「在某些特殊品类里,既有原料药资质又有制剂资质的药企都是行业龙头,可以抓着产权和定价权的,也是价格风向标,话语权很大。」曹乐透露。

操盘手当然也不简单。

为打消相关企业因原料药涨价后销量受挫的顾虑,郭相国凭借在行业内资源和资本优势,通过相关医药商业公司大量买进原料药,为垄断实施兜底。

图源:参考资料 2

就这样,在天时地利人和下,地塞米松制剂的销量和价格也一路开启狂飙时代。

据华夏时报报道[6],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2021 年在我国院内的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 685.1%;2022 年的销售额达到了 4.99 亿元,比 2021 年增长了 302.4%;2023 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院内销售额达 9.16 亿元。

在辽宁,有医院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30 多元一支,而有广西医院的医生表示五六十元一支的都用过。就像之前开头提到的那样,从 0.35 元/支到 98.76 元/支,涨价近 282 倍的地塞米松注射液也曾出现。

终局与处罚「主动坦白」

混乱的市场,到底有多让人眼热?

事实上,参与这场垄断涨价把戏的远远不止这几家公司。

贵州省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就曾发现,国药控股黔东南州医药有限公司销售的地塞米松磷酸纳注射液在 2022 年 11 月购进价格 0.58 元/支,销售价格 0.63 元/支,2022 年 12 月购进价格 0.7 元/支,2023 年 1 月起将销售价格提高至 9.8 元/支,购进价格增长 20.69%,销售价格却上涨高达 1455.56%[7]。

2023 年 2 月 15 日,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罚款 70 万元的行政处罚。

一叶知秋,地塞米松制剂的最终挂网价水涨船高,最后所有的苦果由患者实际用药买单。

我国医保局也曾公开发文表示少数企业部分药品存在垄断控销、虚增成本、以缺逼涨等问题,直接直接点明短缺药品的涨价乱象。并持续强化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约谈预警企业。

不过据天津市监局多篇公告显示[1,2,4,5],截止 2024 年 3 月 7 日官方开展现场调查时,几家药企的垄断价格仍在执行。

目前,我们无法从官方信息渠道还原整个垄断案件是如何被看破的。但从蛛丝马迹间,可以观察到津药药业可能是此次事件首个「主动自首」的污点证人。

如天津市监局公告显示,自 2024 年 3 月 7 日开展调查后,津药药业第一个提交宽大申请,向机关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中的宽大制度规定[8],企业主动向执法部门自首、提供关键证据并积极配合调查的,可以获得相应减免处罚。首个主动举报企业,罚款减免幅度最高可达 80%,次者则可获得 30% 至 50% 的减免。

最终,津药药业被没收违法所得 4276.44 万元,罚款金额 2643 万元(已减免 80%),合计罚没约 6919 万元。江苏联环药业被没收违法所得 1789.92 万元,罚款 4313 万元(减免 30%),合计罚没约 6104 万元。西安国康瑞金制药被没收违法所得 2476.32 万元,罚款 402 万元,合计罚没约 2878 万元。

而仙琚制药未提交宽大申请,不存在宽大情节。被没收违法所得 2374.67 万元,另处以 2023 年度销售额 8% 的罚款 1.7155 亿元,累计罚没近 1.95 亿元,不享受任何减免优惠。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张宇松,还作为主要责任人被个人罚款 60 万元。

从涨价 282 倍到回落,医生:感觉自己像个小丑

地塞米松制剂价格的真正平稳回落,和国家集采拿捏住价格不无关系。

此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剂进入第九批国家集采,也成为采购额度最大的品种。第九批集采公布的最高有效申报价为 9.82 元/支,最终中选价格不超过 6 元/支。

某原料药企市场部主管石佳乐(化名)解释,一般集采价格制定之后(尤其在国家监管之后),原料药作为上游供应商很难再进行大幅度涨价和降价。

而在这场从 282 倍暴利,到价格回落的疯狂时期,医生又经历了什么呢?

北部某基层医院 ICU 医生陈兵(化名)回忆到,2022 年新冠高峰期间,地塞米松注射液成一度出现断供的局面,虽然当时经过紧急调货,很快解决了「缺药」的问题。但短缺带来的焦虑和尴尬,让他至今记忆犹新:「记忆最深的,就是有一个非新冠的危重症患者,当时只能从省城调配药品。」

陈兵很困惑,为什么这种基础药物也会短缺,但是药剂科的同事表示,因涨价严重,院里库存的地塞米松制剂,已经优先调配给新冠患者救治医院作为储备,本地基层医院的用药早就告急。

陈兵也看到了这次垄断案的相关报道,第一反应是无奈:「感觉前几年的自己,就跟个小丑一样,被玩弄于鼓掌之中。」

广东某医院临床药师舒鑫(化名)表示,有时候临床一线作为单纯的执行方,对药品价格没有任何话语权和决策权,但价格波动的后果,反而都需要医护们承担。「不仅仅是地塞米松,当时很多紧急药都在疯狂涨价,药剂科的同事们为了保障一线用药,基本都在超负荷工作,求爷爷告奶奶来想办法。」

可当药剂科想尽办法才获得的高价药被投入临床,医生也有新的压力。

和舒鑫同院的呼吸科医生周宁(化名)回忆,他们组有一次一天内接了 6 个投诉,「质问我们为什么药物涨价这么厉害,是不是有人收回扣,吃黑钱了?」

如今,知道部分药品涨价居然只是「商人逐利」的闹剧,周宁、舒鑫都觉得哭笑不得。

今年 1 月 24 日,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9],更进一步加大药品反垄断的审查力度。

而如今,原料药垄断案件破冰而出,还有多少价格激增的药物暗藏腌臜?我们拭目以待。

监制:islay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1]

[2]

[3]

[4]

[5]

[6]https://www.chinatimes.net.cn/article/139864.html

[7]

[8]

[9]

丁香园招聘

也可将简历投至邮箱

niyj@dxy.cn

邮件标题:新媒体运营 - 姓名,请将既往作品附在邮件中

也可将简历投至邮箱

niyj@dxy.cn

邮件标题:社区运营 - 姓名,请将既往作品附在邮件中

丁香园是面向医疗从业者的专业平台,以「助力中国医生」为己任。在丁香园,可以和同行讨论病例 ,在线学习公开课,使用用药助手等临床决策工具,在丁香人才找可靠医疗岗位。

来源:湖北电视台-说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