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汴河的水结着薄冰,宣德门城楼上的黄龙旗被金兵砍得稀烂。27岁的宋钦宗赵桓缩在龙椅上,指甲抠进御座的雕花里——他刚收到金营的最后通牒:“不投降,就屠城。”
一、公元1127年正月:汴京城破那天,连皇帝都成了“快递包裹”
汴河的水结着薄冰,宣德门城楼上的黄龙旗被金兵砍得稀烂。27岁的宋钦宗赵桓缩在龙椅上,指甲抠进御座的雕花里——他刚收到金营的最后通牒:“不投降,就屠城。”
三天后,金兵押着一串“特殊战利品”北归:
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套着孝服,脖子上挂着狗牌;皇后朱氏哭到昏死,被金兵扒去外衣,光脚拖行;三千多皇亲国戚、妃嫔公主,有的被当街凌辱,有的塞进行李箱当“纪念品”;连皇子皇孙、宰相学士,全被捆成粽子押走……《靖康稗史》里写:“妇女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这场让中原文明蒙羞的“靖康之耻”,为啥能让北宋皇室被“一锅端”?答案藏在三个要命的窟窿里。
二、窟窿一:老祖宗攒的江山,被宋徽宗“玩”没了
北宋的烂摊子,根子在宋徽宗身上。这位艺术家皇帝,治国全靠“甩锅”——
重用“坑货天团”:蔡京贪到把国库搬回家,童贯带兵打西夏全靠谎报军功,王黼收商人贿赂卖官,连皇宫里的奇珍异宝都被他们倒卖。《宋史》骂:“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衅。”民脂民膏榨干:为修皇家园林“艮岳”,强征江南奇石,花石纲逼得方腊起义;农民赋税比唐朝高十倍,汴京城里乞丐成群,士兵连铠甲都锈得拉不开弓。迷信“天选之子”:宋徽宗自称“道君皇帝”,宠信道士林灵素,说自己是“上帝长子”,连打仗都要靠“法术”。结果金兵打过来,道士们跑得比兔子还快。一句话总结:皇帝不务正业,朝廷成了贪腐游乐场,老百姓恨不得皇帝赶紧换人——这样的王朝,离崩溃也就差一场战争。
三、窟窿二:军事废柴+战略脑残,把江山“送”给了金人
北宋的军队,平时看阅兵挺唬人,真打起来全是纸糊的:
禁军变“仪仗队”:《续资治通鉴》说,汴京禁军“卒骄将惰,粮匮器朽”,士兵扛不动枪,马喂不饱料,平时只练队列走正步。金兵围城时,守城的宋军往城下扔的石头,还没金兵的箭重。联金灭辽=引狼入室:宋徽宗想捡便宜,和新兴的金国联手灭辽。结果辽国一灭,金兵立刻翻脸——原来的“盟友”变成“强盗”,而北宋连辽国的残兵都打不过,暴露了底裤。求和求成“跪舔”:金兵第一次围城,宋钦宗慌得派宰相何栗去求和,答应割地赔款;金兵撤了,他又反悔;金兵再来,他又派使者去,金人要少女1500人当“慰安妇”,他咬着牙送了。到最后,金人觉得“这皇帝好欺负”,直接冲进城抢人。历史魔幻时刻:最讽刺的是,有个叫郭京的骗子,骗宋钦宗说会“六甲神兵”,能撒豆成兵退金兵。结果神兵刚出城就被金兵砍瓜切菜,汴京城门直接洞开。
四、窟窿三:皇室“软骨头”,从皇帝到大臣全是“逃跑派”
靖康之变里,最让人气愤的不是金兵凶残,是北宋皇室自己先垮了:
宋徽宗甩锅跑路:金兵第一次围城,宋徽宗假装生病,把皇位甩给儿子宋钦宗,自己带着亲信往南方溜。路上还写诗“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装可怜。宋钦宗优柔寡断:金兵围城时,李纲等主战派要坚守,他偏听主和派;金兵撤了,他又想追击,主和派又说“浪费钱”;最后金兵杀回来,他只会抱着玉玺哭:“朕要亲征!”但连盔甲都没穿。大臣全是“投降派”:翰林学士吴敏说“割地求和最稳妥”,太学生陈东跪求皇帝抗金,反被骂“乱民”。连皇后被掳前都骂:“吾夫妇同死社稷,无可生还之理!”可皇帝根本没这骨气。对比杀:后来南宋的文天祥、陆秀夫,明知必死也要抗元;而北宋皇室,从上到下全是“我能跑我就跑,跑不了就投降”。
五、结语:靖康之耻,是烂到根子里的“亡国套餐”
《宋史》写:“宋之亡也,忠节相望,班班可书,匡直辅翼之功,盖非一日之积也。”但靖康之耻的惨,恰恰是因为“忠节”太少,“烂人”太多——皇帝荒淫、权臣误国、军队废柴、外交跪舔,连最后一点反抗的勇气都没了。
金人把皇室当战利品,不是因为多厉害,是北宋自己先把江山作没了。就像后人叹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恨,其实是恨透了那些把国家拖进深渊的“软骨头”。
来源:史海泛舟一点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