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不说箪食瓢饮而不改的孔颜之乐,就是随时随地听到李白、苏东坡的名字,联想起来“疑是银河落九天”或“大江东去浪淘尽”,以及同时跳出来的种种故事,不是已经足以令你会心一笑了吗?步入洛阳的关林,看到那把大刀的时候,你所想到的恐怕也就不仅是试试它的重量,还有关羽温酒斩
寇准当了宰相以后,曾经问同僚张咏:“您有没有什么要指点我一下的?”
张咏沉默半天说:“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寇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回家找出《汉书》翻读霍光传,读到“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苦笑说:“这就是老张要批评我的啊。”
张咏对寇准的批评,关键词就两个字:常识。
的确,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常识匮乏”,只会让人感到好尴尬!
常识不仅是人交流的共识基础,也是迅速理解别人或者默契于心的钥匙,更是使人的精神生活更为富足的硬通货。
先不说箪食瓢饮而不改的孔颜之乐,就是随时随地听到李白、苏东坡的名字,联想起来“疑是银河落九天”或“大江东去浪淘尽”,以及同时跳出来的种种故事,不是已经足以令你会心一笑了吗?步入洛阳的关林,看到那把大刀的时候,你所想到的恐怕也就不仅是试试它的重量,还有关羽温酒斩华雄以及大战吕布的生动画面,以及随之切入进来的桃园三结义、大意失荆州吧?
《长安三万里》剧照
离开了附丽其上的诗词、画面和故事,李白、苏轼的名字或者关林这个地方,又能带给你什么乐趣呢?你跑到庐山看瀑布或者跑到赤壁看长江,也无非只会惊叹一句:“好多的水!”
200亿人生活过和生活着的中国,有那么多的秦砖汉瓦、唐矢宋镞,但更有价值的是秦汉唐宋而不是砖瓦矢镞,秦汉唐宋并不属于看到砖瓦矢镞的人,而只会在掌握了文化常识的人眼前活跃、鲜明起来。
《只此青绿》剧照
站在某片园林里的古建筑前,或者里里外外地走上几圈,有人看到砖瓦,有人看到花纹和架构,有人看到树木苍翠,有人看到松柏下的碑刻,有人听到流水溅溅,有人却如闻管弦,这都是不同的角度。
文化常识,可以帮一些人脑补出绿野风烟、平泉草木或东山歌酒,想象出千百年前某人如何把这儿变成了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这些人在旅程中的收获,似乎应该比只看到砖瓦山林者多上那么一点点儿。
为了帮助更多的读者视野开阔、联想丰富地去看、去听、去体验,为读者们提供“内心移民”的一片净土,而不必过茨威格所形容的“穴居人不见天日的生活”,我们出版了“开明人文常识”丛书。
中国文学常识
01
《中国文学常识》的作者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在他眼中,文学乃是“最伟大的人类精神的花”。虽然他日后亦涉猎史学、艺术等领域,而文学研究实为其一生之志,“毕生精力所在”。20世纪20年代起,他的研究重点逐渐地转到中国文学上来,陆续出版了《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他自觉地引入了西方的文学观念和治学理念,把中国文学放到世界文学的参照系中进行研究,不仅把小说、戏曲这类在传统上被视为不入流的文体纳入了叙述范围,还风趣地对比指出:
《诗经》在孔子、孟子时代的前后,对于一般政治家、文人等等,即已有如《旧约》《新约》及荷马的两大史诗之对于基督教徒与希腊作家一样的莫大的威权。
《中国文学常识》郑振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开明版《中国文学常识》是郑振铎先生所编着的《中国文学常识》的唯一全本精校注释版,由编者所撰写的引言,详细细致地阐述了本版在丛书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版本的中国文学常识书的不同特点。本版对原版进行了结构优化:
“
一、节选郑振铎先生对中国文学史进行鸟瞰的文字,作为全书的序言,以使读者在阅读正文之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二、对原版结构中一级标题的中世纪、18世纪等分期进行细化,提升二级标题中的唐代、宋代等朝代为一级标题,更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亦不违反作者的分期标凖;
三、全书随文配有插图,精选历代人物画大家如赵孟頫、陈洪绶、焦秉贞等的人物作品,笔端传神,图文并茂,使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瞥见相关人物顾盼生辉的神采;
四、本版对全书中特别是所涉及人名地名的生僻字词进行注音注释,以帮助普通读者在阅读交流时避免“都都平丈我”之类事故。
”
中国哲学常识
02
《中国哲学常识》的作者胡适,与蔡元培、陈独秀都属兔,有北大“老兔、中兔、小兔”之雅称。他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高揭白话文的旗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更以一部被蔡元培誉为“截断众流”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奠定了在学术界的地位。本书从《胡适全集》中撷取了部分篇章,与其任教北大时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合编为一册,弥补了胡著只有半卷的学术缺憾。由上古而中古,而近世,为读者提供一种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完整门径。
《中国哲学常识》胡适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在胡适以前,研究普及中国哲学的人不计其数,其中不乏钱穆和冯友兰这样的大家,但胡适的不同之处是,他开创性地运用西方的治学方法和话语,来研究和解读中国哲学,这就不能不让人耳目一新。正因如此,蔡元培曾赞扬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长处是证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及系统的研究,是一部新的哲学史。而同样出版过《中国哲学史》的冯友兰则多次表示,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不可埋没。此外,胡适为文通俗易懂,简洁平实,一点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感觉。比如当他提到庄子的“达观”思想时,这样解释:
“
有两个人争论,一个人说我比你高半寸,另一个人反过来说自己比对方高半寸,这时庄子走过来说:你们两位不用争了,我刚才从埃菲尔铁塔上看下来,觉得你们两位的高低实在没有分别。譬喻之精准巧妙,语言之幽默诙谐,都让人不由得会心一笑。
”
开明版《中国哲学常识》以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为基础,因《大纲》是残本不全,又从胡适全集中精心选取相关文章合编,重新进行编辑,给读者呈现一本完整的、系统的中国哲学读物。其中,将原书第一篇“导言”改为“序”,将原书《荀子以前的儒家》里的两节、“大学与中庸”“孟子”单独成章,在“古代哲学的终局”后补上“齐学”“黄老之学”“汉代儒教”“佛教”“理学时期”“反理学时期”等篇。
中国建筑常识
03
《中国建筑常识》的作者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伉俪。梁思成是梁启超先生的长子,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以作家和诗人名世的林徽因,也堪称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1932年至1937年7月,梁林结伴同行,在兵荒马乱中先后到沈阳、北平以及河北、山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陕西七省的近40个县考察,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开创性的调查研究。很多古建筑如赵州石桥、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等,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以及国际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中国建筑常识》林徽因 梁思成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34年,他们编著《清式营造则例》一书,第一次将繁杂的中国古建筑构造和形制作了科学的整理和分析,用近代的建筑投影图绘制出清式建筑构架、门窗、装饰和彩画的详图。直至今天,这部著作仍然是初学中国古建筑的必读教材。1937年,他们批注《大唐西域记》中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引起了世人对中国古建筑的关注。所著《中国建筑史》更使中国古建筑这一瑰宝拂去尘埃,重放异彩于世界文化之林。
他们在跋山涉水考察测绘古建筑和奔走呼号不让“古都坍塌”的同时,还用自己的健笔传播建筑文化,先后发表《中国建筑的特征》《平郊建筑杂录》《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热情地介绍中国建筑传统。林徽因应《新观察》杂志之约,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中国古建筑的文章。梁思成在《人民日报》上开辟“拙匠随笔”专栏,写出了《建筑⊂(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美学)》《建筑师是怎样工作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从「燕园」——不祥的一语成谶说起》《从拖泥带水到干净利索》,对建筑知识和建筑文化进行公众普及。所有这些,都是梁林伉俪留下的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开明版《中国建筑常识》精选梁思成林徽因关于中国建筑的文章,既有大方向的理论性探讨,如《古建序论》《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建筑和建筑的艺术》等;也有具体考察的实践性总结,如《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国古代建筑》《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平郊建筑杂录》等,力图呈现一本全方位多角度的中国古建筑读物。
中国历史常识
04
《中国历史常识》的主编吴晗以明史研究的卓越成就而享誉学林。20世纪50年代以后,他以一个“横通”和“直通”兼而有之的历史学家身份,全身心投入到历史常识普及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关于历史通俗化和普及的理论和方法,成为普及历史知识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历史小丛书》《语文小丛书》《中国历史常识》等几部大型通俗性丛书,发起者和主编就是吴晗。他凡事躬亲,一丝不苟。在《中国历史常识》编辑过程中,无论是编辑方案的制订、初稿的审阅和讨论还是编辑加工稿的审订等,他都一一过问和参加。在吴晗的精心布置和领导下,丛书取得了极大成功,发行量之高,读者面之广,罕有与之相媲美者。
《中国历史常识》吴晗 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开明版的《中国历史常识》是该书目前唯一繁体中文全本,全书按主题共分八编,书前更附有导读性的引言。全书随文配图,并为生僻字词注音注释,可谓绝佳的历史知识普及读本。
有人问常识和“尬聊”的关系,举例说明吧。很多年以前的那个年代里,曾经有一位分管纺织和卫生工作的领导,在接待外宾时,外宾十分崇敬地谈到了明代药圣李时珍。那位领导环顾四周,向工作人员询问:“李时珍同志今天来了吗?”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而“开明人文常识”丛书,恰恰可以为大家更经济且更有效率地学习提供助力。如果大家在读了这套常识丛书以后,能学以致用,那么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认知,也能避免生活中的“尬聊”,那就再好不过啦。
本文来源:开明书店。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樱桃小丸子》截图
“从小默写文学常识,到底有什么用?”
文史哲常识匮乏?入了它,拯救你的“常识空白”!
稿件初审:张 瑶
稿件复审:张 一
稿件终审:王秋玲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