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再次被关注,医生提醒:吃柿子多注意五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3 15:36 2

摘要:一到深秋,柿子就开始在朋友圈刷屏。橙红橙红的果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甜得发腻、软得入心,简直让人欲罢不能。这几年,随着“应季而食”的观念越来越火,柿子又火了一把。可大家嘴上说着“天然的才是最好的”,却总容易忽略它背后的一些小陷阱。

一到深秋,柿子就开始在朋友圈刷屏。橙红橙红的果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甜得发腻、软得入心,简直让人欲罢不能。这几年,随着“应季而食”的观念越来越火,柿子又火了一把。可大家嘴上说着“天然的才是最好的”,却总容易忽略它背后的一些小陷阱。

不少人在吃柿子时没太当回事,觉得这玩意不就是个水果嘛,怎么吃都行。但作为一个在消化科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医生,真心得说一句:柿子,好吃是真的,但吃法不对,它能让你的胃痛得你怀疑人生。这不是吓唬人,是有依据的。

柿子吃起来涩涩的,尤其是没完全熟透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嘴巴里打了一层浆。其实罪魁祸首就是它含有的“鞣酸”。

鞣酸是一种植物多酚,平时在茶叶、葡萄皮、一些中药材里也会见到。但柿子的鞣酸含量特别高,尤其是未完全软熟的品种。

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叫“鞣酸蛋白”的东西。这种物质不容易被消化,如果再加上胃里有食物残渣,或者你空腹吃进去,它们就可能在胃里越聚越多,最后形成“胃柿石”这种结块

胃柿石这个名字听着挺萌,实际很可怕。它不像普通的食物残渣能自然排出,严重时甚至需要手术取出。门诊里见过好几个年轻人,早餐空腹吃了三四个硬柿子,下午直接胃绞痛送进了急诊室,拍个CT,胃里一大坨东西卡着不动,就是柿石。

坊间一直有种说法,说柿子不能和螃蟹、虾、牛奶一起吃,会中毒。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但不是完全没道理。其实不是柿子和这些食物“有仇”,而是它们碰在一起,容易让胃不舒服。

柿子里的鞣酸,在遇到高蛋白食物(像虾、蟹、鸡蛋、牛奶这些)时,更容易形成沉淀。这些沉淀物不会被胃酸轻易分解,会粘附在胃黏膜上,造成消化不良,严重时就可能导致胃结石。

这类情况在秋冬季节最常见,因为这时候海鲜多、聚餐多,加上柿子正当季,就容易凑到一起。其实不是不能吃,而是别在同一顿饭里吃,尤其饭后立即吃柿子,风险更高。

很多人喜欢早晨空腹吃点水果,以为这样吸收好,营养多。但柿子真不是适合空腹的那一类。空着肚子吃柿子,就像往干锅里倒油,容易炸。

空腹时胃酸浓度高,柿子一进来,鞣酸马上开始跟胃酸“打架”,形成鞣酸蛋白沉淀。再加上柿子本身含糖量高,胃肠道蠕动会加快,容易引起腹胀、胃痛、甚至恶心呕吐。

尤其一些肠胃功能本身就偏弱的人,比如老年人、平时有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的患者,空腹吃柿子简直是“自讨苦吃”。建议柿子最好在饭后1小时左右再吃,胃里有点缓冲,不容易出事。

有些人特别爱吃柿子,尤其是软柿子,冰冰凉凉的,甜得像蜜。一吃就停不下来,一口接一口,跟嗑瓜子似的。可柿子真不能吃太多,这不是嘴馋的问题,是身体真的扛不住。

柿子中的果胶和鞣酸在胃里容易结成块,吃得越多,聚集得越多,结石的风险也就随之增加。临床上发现,连续吃三四个中等大小的柿子就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尤其是那些肚子里“火气大”、脾胃虚弱的人,吃完柿子后容易拉肚子,甚至腹痛、腹胀。

而且柿子糖分高,血糖不稳定的人群要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如果控制不好摄入量,吃完柿子血糖飙升,是常见现象。不要觉得水果就一定健康,糖分含量有时比汽水还高

不是所有柿子都一样,有的涩、有的甜,有的硬、有的软,处理方式也不同。涩柿子要经过脱涩才能吃,否则不仅味道难以下咽,鞣酸含量也更高。市面上卖的“甜柿”其实大多是人工脱涩后的产物,虽然吃起来没那么涩,但鞣酸并没有完全消失

如果你实在喜欢吃柿子,建议优先选择熟透的软柿子,尤其是那些自然成熟、表皮微皱、用手轻轻一捏就塌陷的。那种柿子鞣酸含量已经大大降低,对胃的刺激也小很多。

别贪凉。冰箱里刚拿出来的柿子,很多人喜欢直接吃,觉得爽口。但对于胃寒、脾虚的人来说,这种吃法无异于“胃部自虐”。冷刺激容易让胃痉挛,引起腹泻。

吃柿子前可以用温水泡一泡,让它回温,也能让口感更好。有经验的老年人都知道,柿子不能贪凉,也不能贪多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彭静,徐志正.柿子鞣酸与胃石形成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9(4):322-325.

[2]陈丽,王杰.柿子与胃动力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73-75.

[3]张宏伟,李娜.鞣酸在食物中的作用及其健康风险探讨[J].食品与健康,2021,10(3):45-48.

来源:胡医师讲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