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第一楼-------扬州卢氏住宅(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8 05:31 2

摘要:扬州是一个被商人改造的城市。 扬州的繁华以盐盛,这是“历史的、真实概括”。盐业的兴盛带动、促进了 扬州 城市的发展,盐业的衰落, 扬州 城也随之而中衰。成也盐业,衰也盐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谓扬州盐商,其实并不是扬州本地人,而是来自以 徽州商为代表的客商。

扬州是一个被商人改造的城市。 扬州的繁华以盐盛,这是“历史的、真实概括”。盐业的兴盛带动、促进了 扬州 城市的发展,盐业的衰落, 扬州 城也随之而中衰。成也盐业,衰也盐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谓扬州盐商,其实并不是扬州本地人,而是来自以 徽州商为代表的客商。近人陈去病在《五石斋》中有这么一句话:“ 扬州 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


由于扬州附近有当时全国最大 海盐产场,即 江苏 境内淮河以 南和 淮河以北的两大面积产盐区,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两淮盐,天下咸”的民谚,而两淮盐业的管理中心就在 扬州 , 扬州 自然也就成了两淮盐商的聚集地。对于 扬州 盐商来说,市场就是他们的生命,通过垄断市场而低价获得商品、高价出售是他们的创富路径。
而淮扬自古就是税赋重地,凭借政府给予的特权,他们获得了江苏 、 安徽 、 河南 、 江西 、 湖南 、 湖北等6个省份的巨大市场,而这6个省份几乎是当时 中国 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因而成就了扬州 盐商的鼎盛,也造就了扬州 的繁荣。尤其是 清康 雍乾年间, 扬州 盐商的财富和影响力可谓达到了极至。

如乾隆37年(1772年), 扬州盐商年赚银1500万两以上,上交盐税600万两以上,占全国盐课的60%左右。而这一年, 中国 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的32%, 扬州 盐商提供的盐税占了世界8%的经济总量, 扬州 盐商可谓富甲天下,“ 扬州 盐商”四个字也几乎就成了盐商的代名词。
伴随盐业发达,,盐商竞相 大兴 土木,整个古城楼阁重叠,花木鲜秀,宛若仙境,风景秀丽著称,数以百计玲珑精巧,清幽雅致的住宅园林荟萃其中,大半个城廓被盐商花园包围。

但凡论及扬州的盐商住宅,位于康山街的卢绍绪住宅必定会被提及。这座晚清盐商最大的豪华住宅,被誉为“盐商第一楼”。临街朝南的大门气派而考究,门楣上的砖雕异常精美,整个卢宅构筑考究、豪华气派,以其精致华美为 扬州 的古建史书写了一篇浓墨重彩的华章。

整座卢宅前后进深达百余米,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耗资纹银七万两。原前后共有九进建 卢氏 盐商住宅筑,二百多处房间。进入仪门,为照厅,照厅后有厅两进,前厅为正厅,后为二厅,皆面阔七间,以当中三间为主厅,两旁作会客、读书之用。其后为女厅,再后为住宅楼厅两进,皆面阔七间。园中的门楼、住宅楼、意园、藏书楼等,为原有建筑。宅后为 卢氏 园的意园。西南有凉亭一座,园北有“水面来风”旧馆,在绿树的掩映下古朴而苍凉。旧馆前有长廊,中有月门通庭院。廊前有池,池中置假山湖石,一泓碧水有暗道通馆内院落,让人有 曲水 通幽之感。旧馆后有装修考究的藏书楼一座,保存得相当完好。藏书楼西侧有一架在 扬州 罕见的百余年古紫藤,茂密的藤萝爬满了藏书楼的西侧。

大门南向,原有建筑前后共九进,九是阳数中最大的数字,卢宅从南至北,入门北向是倒座楼;经仪门照厅,进入正厅、后厅、女厅,皆面阔七间,以当中三厅为主厅,其旁两间是主人会客读书之处,内用镂空木罩及落地隔扇间隔,院中以漏窗分出两旁幽静小院,置湖石花木,闹中求静;卢宅内有回环楼厅两进,是 卢氏 的绣楼;后两进面阔五间,是供亲友留宿的“招待所”。如果再加上宅后“意园”内花厅书斋和藏书楼,共计十一进,房、楼、厢、亭二百多间,走廊十三道,天井十七方,建筑面积四千多平方米,整个宅院历时三年建成。有这一串数字撑腰,卢宅自然有胆气称雄 扬州 民居之首了。

宅所在本为康山草堂遗址,东起北河下7号,西至原康山街41号,沿着青砖砌就、威赫深邃的院墙从南向北有一百九十米长,从东向西窄处三十米,宽处也达七十米。加上大门对面康山街4号用作经营和堆放 海盐 的占地三亩六分及41号内栈房十五间,合计上万平方米的面积,在 扬州 民宅中,规模无与伦比。
令人感到痛惜的是,最为豪华的照厅、正厅、二厅、女厅四进房屋。在一九八一年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现仍存门楼、住宅楼、内宅、意园、藏书楼、凉亭等建筑。二00四年启动修缮方案,二00六年修缮完毕并正式对外开放。
卢氏 盐商住宅始是反映 扬州 盐文化的重要遗迹,已成为古运河整治改造精品段中的点睛之笔。
开放时间:
全年 周一不开放;全年 周二-周日 09:00-19:00开放
地址:
扬州市广陵区康山街22号
交通:
公交4、12、33、66、8、33路在世纪联华站
票价:

盐商卢氏住宅坐落于 扬州 市康山街22号,盐宗庙(曾公祠)西侧,卢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是 扬州 现存规模最大的盐商住宅建筑之一,当时卢绍绪以“卢 庆云 堂”名义,花了八千两银子购得康山街南北两块空地,占地约5000平方米,在此建造七开间房屋七进,各种厢、披、廊、亭合计二百余间,前后走廊十三道,大小天井十七方。整个宅地历时三年建成,共费银七万八千九百两,为晚清 扬州 住宅之最。主要建筑有百宴厅、藏书楼、意园等,从外表看古宅青砖黛瓦与一般住宅无异,但置身其中,一种“藏富不露”的恢宏之气扑面而来。

从吴道台府院出来,沿着曲折幽静的小巷,便来到盐商 卢氏 宅院

卢氏 宅院与盐宗庙

卢宅最东面的火巷,与盐宗祠一墙之隔。这条火巷其实是主干道,每进院落都有门通往这里,也可一直通向后花园意园。
这是一条幽长而深邃的火巷。总长一百九十米。看到中间有缓缓的坡台吗?一路高上去,寓意着步步高升。可见主人在建筑时用心良苦。“只要做得好,不问工多少”就是在建这组建筑群时留传下来的话题。足见 扬州 的富庶盐商们不惜成本重金打照家园的决心,也看得出当时的 扬州 可谓钱多位重,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可惜的是,一九八一年,这里曾被一把大火烧得唯剩墙中廊木和两侧山墙,风吹雨淋二十多年后,才在政府重拾下还原本来面貌。

“门楼,是住宅主人身份、地位、富有程度的标志” 。以前 扬州 人有句俗话,看这户人家有没有钱,看门楼、看院墙就知道了。
看着如此壮观的建筑群,让人不由不关注卢宅的主人一晚清最后一位大盐商卢绍绪。

卢绍绪,字星垣, 江西 上饶 人,其父卢达斋、母余氏生有五子,卢绍绪排行第四。1873年,卢绍绪只身离家,从 江西 上饶 来到 扬州 。他先在 扬州 两淮盐运私下的富安盐场担任盐大使。以后弃官经商,经营盐业,陆续发展到四个盐店,每店约有五十个制盐的盐灶。后来又由制盐发展到运盐,到1903年达到经营的顶点,拥有家产约四十八万元。目前 卢氏 后人有165人,分布于海内外,且多有成就。
令人感到痛惜的是,1981年的一场大火使这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清代建筑物精华部分化为灰烬。最为豪华的照厅、正厅、二厅、女厅四进房屋在一次大火中付之一炬。

其 卢氏 园中的门楼、住宅楼、意园、藏书楼等,为保存完好的原有建筑。宅后为 卢氏 园的意园。西南有凉亭一座,园北有“水面来风”旧馆,在绿树的掩映下古朴而苍凉。旧馆前有长廊,中有月门通庭院。廊前有池,池中置假山湖石,一泓碧水有暗道通馆内院落,让人有 曲水 通幽之感。旧馆后有装修考究的藏书楼一座,保存得相当完好。藏书楼西侧有一架在 扬州 罕见的百余年古紫藤,茂密的藤萝蓊蓊郁郁地爬满了藏书楼的西侧。

卢氏 宅院平面图

九是阳数中最大的数字,卢宅院从南至北,主房就达九进。入门北向是倒座楼;经仪门照厅,进入正厅、后厅、女厅,皆面阔七间,以当中三厅为主厅,其旁两间是主人会客读书之处,内用镂空木罩及落地隔扇间隔,院中以漏窗分出两旁幽静小院,置湖石花木,闹中求静;卢宅内有回环楼厅两进,是 卢氏 的绣楼;后两进面阔五间,是供亲友留宿的“招待所”。如果再加上宅后“意园”内花厅书斋和藏书楼,共计11进,房、楼、厢、亭200多间,走廊13道,天井17方,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有这一串数字撑腰,卢宅自然有胆气称雄 扬州 民居之首了。

门楼是显示住宅主人身份、地位、富有程度的脸面。卢宅高耸匾墙式造型的门楼,疏朗大气。门楼墙面上缀以精美的砖雕,其图案取材多样,有瑞兽、花草、树木、器物、人物、屋宇等,精心组合,寓意吉祥。此外,卢宅墙体全部用青整砖、青灰丝缝扁砖砌到顶,这正是 扬州 人所说的“清水货砖墙”,体现了 扬州 砌墙工艺的传统个性。门楼上方的上匾墙内樘里的这种六角形砖的名称叫做‘六角锦’,取 扬州 人喜欢的‘六六大顺’之意。

临街朝南的大门气派而考究。门楣上的砖雕异常精美,虽经沧桑岁月,但仍可辨出砖雕上神态各异的人物活泼灵动,栩翃 如生。置身其中,淮海厅、兰厅、涵碧厅、恰情楼,厅厅相连,厅堂阔大,可设宴百席,气派非凡。漫步宅内,从第一进到第四进,天井两侧分布着小型花园 ,假山、花草、布局风格各异,构思精巧。深入后院,意园里盔顶六角亭、石船舫、水池等相映成趣。

“一字形”豪富门楼

《说文解字》上载:“门,闻也,从二户,户,护也,半门日户”。门楼是民居建筑的门面也为一家一户经济实力的象征。
“一字形”门楼装饰造型特点在于简单而不平庸、含蓄而不失庄严,尽显住户内敛谦逊的品质。在装饰设计上 扬州 民居建筑门楼采用的装饰纹样,不同于 江南 一带以历史人物和戏剧故事内容为主,它常采用几何纹样、飞禽走兽、花卉为题材,其雕刻细致、繁简变化适宜,形成了 扬州 地区的装饰风貌。
门楼立于墙体高处是住户人家建筑的“脸面”,即住户人家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实力主要通过门楼得以体现,所以建筑中门楼的建造装饰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古代门楼意指城门上的楼,供产望御敌之用,而一家一户主要指出入建筑的总 通道 。如果为偏门或后门则只供人马通过但不为建筑的主要 通道 。

体量宏大、精工气度的 卢氏 家宅门

大盐商卢绍绪的私宅一如他的魁伟身材,组群规模体量阔大。磨砖砌筑的砖雕门楼显示了主人的身份、地位与富有的程度,砌筑极为考究。砖砖精工水磨、块块对缝砌筑。高耸匾墙式造型,浑然舒朗大气;檐口磨砖出重善,飞挑深远,健劲有致。壁面樘内全部嵌磨砖斜角锦,两旁八字腮墙樘内亦施磨砖斜角锦,上面两角端亦施砖雕花饰,与中间壁面相互对应。其精致华美为 扬州 的古建史书写了一篇浓墨重彩的华章。
卢宅门楼砖雕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取材广泛。人物、花鸟、器物、戏曲等皆有表现。二是雕刻多样。综合运用了高浮雕、浅浮雕、镂雕、透雕、线刻等雕刻手法,三是寓意吉祥。如有寓意“多才多艺”的“琴棋书画”,有寓意“四季平安”的“吉祥花卉”,有寓意“荣华富贵”的“龙凤瑞兽”,有寓意“福寿如意”的传统纹样等等。

门楼的下额枋砖雕为三块一组的组雕和两块单独的砖雕,组雕图案“三逸图”从左至右分别表现了读书、对弈、抚琴的文人雅士生活。无论是人物的神态衣冠,还是周围的亭台树木,抑或是桌椅棋书琴,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细致入微,表明了主人对文士林泉生活的向往。

下额枋左边一块的画面中用高浮雕的手法表现了两位立于松树下的老者。一老农模样的老者正神情喜悦地向一读书人模样的老者述说着什么,听者也是面带微笑凝神静听。右边一块表现的则是一意气昂扬的书生在书童陪伴下进京赶考的场景。

在匾墙的四个边角上,分别饰以寓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荷花、扇子、花篮、笛子”等“暗八仙”器物砖雕,表达了主人的良好意愿。

门楼的门角“雀替”为“二龙戏珠”砖雕,龙头昂扬,龙身被巧妙地幻化为优美的卷草纹样,为这传统题材的表现平添了几分秀美。

“雀替”二龙戏珠

石鼓比较新,好像是新物件

从卢宅门楼的砖雕来看,不仅可见其当年之精美奢华,也可见当时的 扬州 砖雕技艺确实非同凡响。卢宅的砖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取材广泛。人物、花鸟、器物、戏曲等皆有表现;
二、雕刻多样。综合运用了高浮雕、浅浮雕、镂雕、透雕、线刻等雕刻手法;
三、寓意吉祥。如有寓意“多才多艺”的“琴棋书画”,有寓意“四季平安”的“吉祥花卉”,有寓意“荣华富贵”的“龙凤瑞兽”,有寓意“福寿如意”的传统纹样等。

来源:杖乡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