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陆军最近有点头疼,手里攥着未来十年150亿美元的基建预算,想干1500亿美元的活儿,缺口差了整整十倍。
美国陆军最近有点头疼,手里攥着未来十年150亿美元的基建预算,想干1500亿美元的活儿,缺口差了整整十倍。
无奈之下,陆军部长德里斯科尔直接拉上财政部长贝森特,找了阿波罗、凯雷这些华尔街私募巨头开会,想让他们帮忙搞基建改革。
说实话,陆军这钱荒不是一天两天了。
德里斯科尔自己都坦言,现在陆军的装备和设施大多是冷战时期建的,好多仓库连新型装备都放不了,维护成本还一年比一年高。
本来想靠政府拨款解决,结果算下来未来十年就150亿,要想彻底改造老化装备、升级设施,至少得1500亿。
这gap这么大,光靠自己肯定不行。
不过陆军敢找私募,也不是没铺垫。
今年8月特朗普发了个行政令,让美国的退休计划能投私人资本。
这一下等于给私募多了笔可用的钱,也给陆军找私募合作铺了路。
毕竟私募手里握着13万亿美元的资本,把他们拉进来,既是补资金缺口,也是想把华尔街的力量绑到国家安全上,这种操作以前还真没见过。
老实讲,换作其他部门可能还会犹豫,但德里斯科尔有投资银行背景,对这种“找外部力量解决问题”的思路门儿清。
他甚至直接跟私募说“我们陷入了困境,没你们的创造性方案不行”,态度摆得特别实在。
光有合作意愿不够,得有具体玩法。
德里斯科尔给私募画的饼,核心就是“不花钱换资源”。
陆军手里有不少没充分利用的军火库、仓库,这些土地不用私募掏钱买,而是用“实物”换,要么换数据中心的算力,要么换稀土加工出来的产品。
他都把话说得很直白:“你们不用用现金支付土地费用,而是用计算机支付。”
有参会的人透露,会上还聊到了租赁模式。
比如让私募在军事基地里建数据中心,然后跟政府签长期租赁协议。
这样一来,陆军不用一次性拿出大笔钱建数据中心,私募也能通过租金稳赚,算是双赢。
说实话,这种模式挺聪明的,既加快了建设速度,又降低了陆军的成本,比单纯靠政府拨款快多了。
除了数据中心,稀土也是重点。
之前五角大楼就花了4亿美元,成了美国稀土生产商MPMaterials的最大股东。
现在陆军也想照着这个路子来,甚至考虑直接买合作公司的股份,还想建关键矿产储备。
为啥这么急?还不是因为中国之前限制了稀土出口,而稀土是造导弹、雷达的关键材料,美军怕被卡脖子。
德里斯科尔甚至还在琢磨:“我们是不是该先把稀土存着,卖给供应商加工,再买回来做成产品?”能想到这个闭环,也能看出他是真把供应链安全当回事了。
合作方案聊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推进节奏。
德里斯科尔已经放话,未来几周会对私募提交的项目做尽职调查,之后还会在纽约再跟投资者碰面,目标是年底前完成多笔交易。
优先推进的就是数据中心和稀土加工项目,这俩都是陆军眼下最急需的。
不过这里面也有要注意的地方。
私募终究是要赚钱的,万一为了压缩成本,在数据中心的安全标准上打折扣,或者在稀土加工质量上放水,那麻烦就大了。
毕竟数据中心要存军方的机密信息,稀土质量也直接关系到装备性能,这些都不能马虎。
还有合规问题,私人资本参与国防基建得通过国家安全审查,这个流程会不会拖慢项目进度,也是个未知数。
参会的私募里,有几家背景还挺特殊。
比如Cerberus,创始人是特朗普以前的国防部副部长史蒂夫・范伯格,不过他早就承诺,要是Cerberus被选中合作,就把自己的股份卖掉,免得有人说闲话。
凯雷也不简单,管理着4650亿美元资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从五角大楼承包商那儿赚过钱,算是国防领域的老玩家了。
有这些有经验的机构参与,成功的概率能高不少,但也得确保他们真的把“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只盯着利润。
说到底,美国陆军找私募搞基建,本质上就是解决“没钱、没速度、没自主供应链”这三个问题。
要是年底能顺利落地几笔交易,说不定会成为“私人资本+国防基建”的新模板。
但要是没平衡好盈利和安全的关系,可能就会出岔子。
不管怎么说,这事算是美军的一次新尝试,年底咱们就能看到结果了。
来源:游史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