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淮阴区南陈集镇,镇人大代表程如回忆起孙庄的过往,感慨地说:“孙庄以前就是个很普通的苏北小村庄,没什么出彩的地方。”说着,他顺手翻开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一张网红打卡照片从纸页间滑落——照片里,戴着草编帽的姑娘们手举着“孙庄咖啡”,身后是一片金黄的麦田。程如轻轻摩
在淮阴区南陈集镇,镇人大代表程如回忆起孙庄的过往,感慨地说:“孙庄以前就是个很普通的苏北小村庄,没什么出彩的地方。”说着,他顺手翻开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一张网红打卡照片从纸页间滑落——照片里,戴着草编帽的姑娘们手举着“孙庄咖啡”,身后是一片金黄的麦田。程如轻轻摩挲着日记本的扉页,深情地说道:“这本日记,记录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乡亲们向往的生活图景。”
在南陈集镇,人大代表们总是随身带着“履职日记”,穿梭于田间地头,倾听百姓心声。当一页页的民生诉求逐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美好景象,百姓们绽放的笑脸,便是对代表们工作最美的回应。
解码民声的“金钥匙”
“2024年12月10日,村民老张找到我,说孙庄打算把村部前的废弃水塘整平,当作闲置空地处理。他觉得这样太可惜了,如果改造成鱼塘,既能增加集体收入,还能美化村庄环境。”区人大代表刘绪坤的履职日记里,详细记录着老张反映的这件事。
“2025年4月14日,果林村低保户孙亮在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由于家庭困难,连生活伙食费都没有着落……”镇人大代表程如的日记中,同样清晰地记录着群众的急难愁盼。
这样的履职日记,已然成为代表们联通民意的坚固桥梁。代表们通过定期走访、召开座谈会、在田间地头与村民唠家常等多样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在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金点子”,并整理成建议清单,持续跟进督办。一本本履职日记,承载着人大代表在乡村的走访足迹;一张张对比鲜明的照片,见证着和美乡村的美丽蝶变。
“连心话匣”:
汇聚共治的智慧源泉
孙庄村的咖啡店如今远近闻名,稻田打卡、草地露营吸引了大量游客。天气转暖后,这里更是游人如织,咖啡店生意十分火爆。然而,村咖店管理者、网红书记陈莹莹却有了新烦恼。原来,村里的公厕离咖啡屋较远,标识也不醒目,不少游客常常因找不到厕所而着急。咖啡屋的“连心话”小本子上,写满了顾客们的诉求。
为拓宽民意收集渠道,代表们创新推出“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在村内咖啡屋、游客中心等关键地点,设置“连心匣子”信箱,方便老年群体投递意见。咖啡厅内的互动白板上,贴满了彩色便利贴,年轻游客们写下“建设公共厕所”“增加露营区”“优化导览标识”等建议,为乡村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此外,还设置了“码上见代表”二维码,方便村民和游客随时扫码反映问题。
镇人大代表杨凤兵感慨地说:“这小小的信箱和白板,可是我们与村民、游客沟通的‘连心桥’啊。”截至目前,通过这些渠道收集到的建议,已有80%转化为具体项目。
对比照片:
见证乡村的精彩蝶变
刘绪坤代表一直对老张反映的废弃水塘问题格外上心。他走访孙庄的村民,在日记本里记录下大家不同的声音:有老人担心改成鱼塘不安全,有人建议搞生态养殖,而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改建鱼塘。随后,刘绪坤迅速将收集到的信息反映给镇人大。镇人大随即组织镇村两级召开论证会,经过反复讨论和规划,对废水塘进行清理整治。原本杂草丛生的废沟塘,经过清淤、植绿、铺设步道,并修建了怡然亭,摇身一变成为村民休闲的“口袋公园”“废水塘”成功蜕变为“景观塘”。如今,这里也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打卡点。
程如代表的日记中,展现出的是更加细腻的温情履职。低保户孙亮因病陷入绝望时,程如多方奔走,不仅帮他解决了住院费用问题,还顺利办理了评残手续和特困人员救助。
当“连心话匣子”里多位游客反映村里公厕距离远且难找后,建设新公厕被提上日程,可又遇到了新难题——村咖啡屋附近建设用地难找。关键时刻,人大代表张守春提议召开由村干部、联系片区的人大代表及群众参加的选民议事会。众人集思广益,经过多番考量,最终确定建设移动公厕。这一方案既满足了游客与村民的如厕需求,又巧妙化解了占地硬化难题,为孙庄村旅游体验的提升增添助力。
在代表们的不懈努力下,孙庄的“脏乱差”旧貌与今日新颜形成了鲜明对比,老百姓反映的烦心事也都一一得到解决。
从“纸上建议”到“实地风景”,人大代表的履职日记仍在续写。随着“代表督事”“民主议事”等机制不断深化,一幅“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和美乡村画卷正缓缓展开。
镇人大主席顾圣希的话,道出了广大代表的共同心声:“我们会继续用脚步丈量民情,让日记里乡亲们的‘盼头’,变成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甜头’。”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