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含山县坐落于安徽省中东部、马鞍山市西部,濒临巢湖,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脉络绵长。这片土地钟灵毓秀,在近现代孕育出众多领域的杰出人才,他们或以热血报国,或以智慧筑梦,用不同方式为家乡增辉、为时代添彩。
含山县坐落于安徽省中东部、马鞍山市西部,濒临巢湖,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脉络绵长。这片土地钟灵毓秀,在近现代孕育出众多领域的杰出人才,他们或以热血报国,或以智慧筑梦,用不同方式为家乡增辉、为时代添彩。
基本信息:1915年生,含山县环峰镇人,核工业领域资深建设者,“九院”党委第二书记。
主要成就与家乡联系:早年在家乡发起抗日宣传活动,成立“旅外同学会”,组织战地服务团投身救亡图存事业。1963年起,参与青海221基地、四川902基地建设,在戈壁荒漠中助力原子弹研制,用行动践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信念,其爱国情怀源自家乡的抗日启蒙,也成为含山儿女精神的缩影。
轶事与当地影响:他曾朴实坦言“搞原子弹就是反复试验,不怕困难就会成功”,话语间尽显科研工作者的坚韧。虽因工作性质鲜为人知,但家乡人始终铭记这位“核弹功臣”,其事迹被纳入当地红色教育内容,激励后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张镜远
基本信息:1907-1938年,含山县运漕镇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第五师第十五旅少将旅长,抗日英烈。
主要成就与家乡联系:早年在家乡运漕就读,后求学参军,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後投身军旅。1938年率部出川抗击日军,在湖南城陵矶战役中拼死抵御进犯之敌,城陵矶失守后毅然举枪自尽,以31岁的生命践行报国誓言,用热血诠释了家乡儿女的家国担当。
轶事与当地影响:2015年入选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殉国事迹在家乡广为传颂。运漕镇的老人们仍会向晚辈讲述他少年立志、沙场捐躯的故事,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胡连翠
基本信息:1935年生,含山县环峰镇人,安徽电视台一级导演,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成就与家乡联系:深耕黄梅戏电视艺术领域,1981-2004年间斩获全国性奖项50余个,包括10个“飞天奖”、11个“金鹰奖”,还获国际奖项2个,被余秋雨评价“创造了中国电视史上少有的奇迹”。她将家乡的文化底蕴融入创作,让黄梅戏艺术通过电视走向全国,成为含山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桥梁。
轶事与当地影响:2004年获中国电视“金鹰奖”突出成就奖,跻身全国十大著名导演行列。家乡人以她为傲,其艺术成就激励着当地文艺工作者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她的事迹也被收录进含山文化名人档案。
过伦超
基本信息:1903-1960年,字大顺,含山县铜闸镇人,民间纸扎工艺大师。
主要成就与家乡联系:少年拜师学艺,3年出师后自开焰火纸扎店,凭借灵巧双手不断丰富纸扎品类、精进技艺,其“纸扎焰火花”工艺闻名遐迩,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标志性技艺,为含山民间艺术传承奠定了基础。
轶事与当地影响:他的纸扎作品兼具观赏性与艺术性,每逢民俗节日,其焰火花表演总能吸引四方乡亲,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如今,他的技艺被家乡艺人传承延续,成为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
庆承道
基本信息:1903-1985年,字幼吾,含山县环峰镇人,铁路工程局总工程师,资深铁路建设专家。
主要成就与家乡联系:自幼天资聪颖,家境贫困却凭借优异成绩免交学费完成学业,后投身铁路工程领域,毕生致力于铁路建设技术研究与实践,用专业能力助力国家交通事业发展,其勤奋求学的经历成为家乡学子的励志榜样。
轶事与当地影响:作为从含山走出的工程技术人才,他始终牵挂家乡建设,曾为地方交通发展提供建议。家乡人铭记他“寒门出贵子”的奋斗历程,其事迹激励着当地后辈努力钻研、报效国家。
从抗日疆场的铁血忠魂到科研领域的默默耕耘,从文艺舞台的匠心传承到民间技艺的薪火相传,含山近现代名人用坚守与担当书写了属于家乡的荣光。他们的事迹镌刻在含山的文化肌理中,既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底蕴,更成为激励后辈奋进的精神灯塔,让含山的人文之光在时代长河中不断闪耀。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