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画”成的《百鸟朝凤》是啥样?华夏手造这场专题画展等你来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7 17:27 2

摘要:用芦苇“画”成的《百鸟朝凤》《竹林七贤》,你见过吗?5月13日,在河南郑州华夏手造非遗展示馆,一场主题为“芦韵丹青·苇上生花”的芦苇画展正式开幕,200余幅芦苇画以不同的形态,诉说着千年技艺的传承与新生。

用芦苇“画”成的《百鸟朝凤》《竹林七贤》,你见过吗?5月13日,在河南郑州华夏手造非遗展示馆,一场主题为“芦韵丹青·苇上生花”的芦苇画展正式开幕,200余幅芦苇画以不同的形态,诉说着千年技艺的传承与新生。

据了解,此次芦苇画展的作品,均来自周口淮阳。淮阳芦苇画,始于唐代,明清时期鼎盛,以芦苇叶、秆、花穗为材,被誉为“草上作画”的手艺、“指尖上的生态艺术”,2021年入选河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入选国家级“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此次展出的200余幅作品,涵盖大画、条屏、碳盘、团扇等不同类型,既有传统题材的再创作,如《五牛图》《九龙图》等复刻经典名画;也有通过芦苇秆叶层叠拼贴的“以苇代墨”佳作,如《淮阳八景》《十里荷香醉陈州》《龙湖夜色》等。不同主题的芦苇画,各具特色,或色彩缤纷,或典雅精致,但都是历经浸、蒸、熨、烙等30余道手工工序而成,《百鸟朝凤》的祥瑞、《竹林七贤》的风骨化作可感知、可触摸的艺术语言,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在活动现场举办的非遗手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代表性传承人葛磊分享了他“守艺创新”的实践。10多年来,葛磊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既保留传统技法中“朱砂熏蒸”的古朴神韵,又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推出“非遗+公益”模式,推动技艺活态传承,并入选河南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论坛期间,与会人员深入探讨如何以芦苇画等非遗手工为纽带,助力残疾人群体通过指尖创造更多价值;如何借助“非遗+公益”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并围绕非遗手工IP转化、“守艺+创新”双轮驱动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探寻非遗手工产业的破局之道。

本次活动由郑州市非遗保护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中心、郑州如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办,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郑州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协办。

郑州如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燕介绍,华夏手造非遗展示馆旨在通过打造非遗工坊、开发文创衍生品、举办主题展览等举措,助力非遗手工从传统技艺转化为文旅IP,成为传播中原文化、促进经济增收的新引擎,未来将继续深化“非遗+文旅”融合模式,推动非遗保护从“活下来”到“火起来”,助力非遗手工实现产业化发展,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彩。

据悉,此次芦苇画展将持续至6月30日,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华夏手造非遗展示馆共赏非遗之美,共探文化之魂。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魏文杰

见习编辑 武辰婕

校对 杨阳

审核 田震

来源:东风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