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雨刚过,河水涨了些。老刘照例收拾了鱼具,搁在电动三轮后座,慢悠悠地往河边骑。
春雨刚过,河水涨了些。老刘照例收拾了鱼具,搁在电动三轮后座,慢悠悠地往河边骑。
“老刘,又去钓鱼啊?”隔壁张婶正往阳台上晾被子,头也不回地喊了一嗓子。
“嗯,去呢。”
其实张婶根本不用问,整个小区都知道,自从老刘从水泥厂退休后,几乎天天往河边跑。也不知是真爱钓鱼,还是不愿在家和老伴儿待着。
老刘的三轮车轱辘上沾着去年的泥巴,花了岔,倒也懒得洗。这车还是儿子结婚那会儿买的,说什么接送孙子方便。结果孙子两岁就随他爸妈去了城里,老两口偶尔视频,真人半年也见不着一回。
到了河边,老刘的鱼竿支好,再把褪了色的军绿帆布椅摆正。这椅子用了十多年,右侧扶手有道口子,他用铁丝缠着,一直没舍得换。
河水浑些,刚下过雨嘛。但老刘不在乎,今天来不是真为钓鱼。
他从口袋里摸出支烟,点上,含在嘴里。自从去年查出有点肺气肿,老伴儿管得紧,他只能在钓鱼时偷摸抽两口。
“咳咳。”
呛着了。这烟是小卖部的老板送的,说是新到的南京,其实八成是假货。不过不要钱的东西,抽着也有滋味。
河面挺安静,偶尔有水鸟掠过。正对面岸上立着个牌子:“严禁在此钓鱼”。这牌子立了有三年了,字都褪色了,也没人管。老刘觉得好笑,就他一个钓鱼的,还严禁,禁给谁看呢?
鱼漂轻轻动了下,他没理会,八成是小鱼在试探。
老刘的手机响了,是老伴儿打来的。
“你晌午回不回来吃饭?”
“回。”
“那我做面吧。”
“嗯,行。”
通话就这么结束了。结婚四十年,什么话都懒得多说了。
老刘叹了口气,回想起以前。他和老伴儿年轻时也爱说笑,尤其是刚生了儿子那会儿。后来儿子大了,两人说话越来越少。现在要不是老伴儿惦记着他的饭,一天能一句话不说。
鱼漂又动了下,这次是往下猛地一沉。老刘精神一振,手上发力,却感觉不是鱼在拽,而是钩住了什么沉重的东西。
“该不会是块石头吧?”他自言自语道。
拉扯间,水面翻起一层泡沫,接着露出个墨绿色的物体,看着像个水壶。老刘用力一提,果然是个水壶,不过不是普通的水壶,而是那种军用的,铝制的,表面有些锈迹。
“嚯,这什么玩意儿?”
水壶挺沉,他用手指敲了敲,听声音里面似乎有东西。老刘好奇心起,试着拧开壶盖,却发现盖子锈住了,拧不动。
他拿出随身带的小刀,准备撬开看看,忽然觉得不对劲。
“这水壶怎么会在河里?”他想起前两天电视上说的,有些年代久远的军火被人丢进水里。该不会是…
老刘吓了一跳,连忙放下水壶,后退几步。
他掏出手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拨了110。
“喂,是警察吗?我在河边钓鱼,钓上来一个军用水壶,看着有点像电视里演的那种炸弹…”
电话那头的人问了他具体位置,让他远离那个水壶,等警察来处理。
老刘站在离水壶十来米远的地方,有点后悔打了这个电话。可能就是个普通水壶,自己大惊小怪。
他正想再上前看看,远处传来警笛声。开始还以为就一两辆警车,没想到越来越多,最后竟然来了足足十几辆。
警车停下后,跳下来一群穿着特殊制服的警察,有的还穿着看起来很笨重的防爆服。
“就是那个水壶!”老刘指着河边说。
一个看起来像领导的人走过来,问:“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发现这个水壶的?”
老刘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那人听完,皱着眉头看看水壶,又看看老刘。
“同志们,警戒一下现场。”领导模样的人吩咐道。
几个穿防爆服的警察小心翼翼地靠近水壶,拿出一些老刘叫不上名字的仪器在周围比划着。
老刘被安排到警戒线外面等着。他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感觉自己卷入了电视剧一样的情节。他偷偷拍了几张照片,准备回去给老伴儿看。
这时,从人群中挤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住在隔壁楼的王队长。
“老刘?怎么是你啊?”王队长一脸诧异。
“啊,王队长。我今天钓鱼,钓出这么个东西,怕是有问题,就报警了。”
王队长拍拍他的肩膀:“做得对,不管是什么,安全第一。”
老刘本想问问那水壶到底是什么,但看王队长匆匆走向前方的样子,也就没好意思打扰。
河边的动静越来越大,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堆记者,长枪短炮地对着现场拍。老刘被挤到了更远的地方,只能看到一群人围着那个水壶忙活。
过了大概一个小时,王队长走了过来。
“老刘,那个水壶确实有问题,里面装的是炸药。不过年代久远了,已经失效了,没有危险。”
老刘倒吸一口凉气:“真是炸药啊?那…谁放河里的?”
王队长摇摇头:“这还得调查。初步判断是很久以前的东西,可能是战争年代留下的。”
老刘忽然想起来什么:“对了,这河在五十年代是不是改道过?我爸以前说,这块地方原来是个军营。”
王队长眼睛一亮:“这条线索很重要,回头你得去做个详细的笔录。”
不知不觉已经下午两点多了,老刘这才想起来老伴儿做的面条。他赶紧拨通电话。
“喂,我这边有点事,晚点回去…”
“出啥事了?”老伴儿的声音有些紧张。
“我钓鱼钓出个军用水壶,里面装着炸药,派出所来了十几辆警车呢!”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你又在吹牛,不想吃饭就直说。”
“真的!你不信问问小区里的人,现在很多人都来看热闹了。”
“行行行,你忙你的吧,面条我给你热着。”老伴儿说完就挂了电话。
老刘有些无奈,刚想再打过去解释,王队长又来了。
“老刘,跟我去做个笔录吧。”
老刘只好跟着去了派出所。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大半天,等他做完笔录回到家,已经晚上七点多了。
家门口,老伴儿抱着胳膊站在那里,脸色不太好。
“你说的是真的?”老伴儿问,“小区里人都在传,说你发现了二战时期的炸弹。”
老刘乐了:“什么二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
“那你怎么不早点回来?”
“警察让我做笔录嘛,而且还有记者采访。”老刘有点得意地说,“明天可能电视上能看到我。”
老伴儿哼了一声,转身进屋去了。不过老刘知道,她这是信了。
晚上看新闻的时候,果然报道了这件事。虽然老刘只出现了不到三秒钟,但足以让他兴奋不已。
“看到没?那就是我!”他指着电视,像个孩子似的。
老伴儿假装不在意,却把声音调大了些。
“你运气不错啊,”老伴儿突然说,“要是那玩意儿爆炸了,我就成寡妇了。”
老刘笑了笑:“别瞎说,警察不是说了嘛,炸药已经失效了。”
“那也是,不然你这把老骨头就得给我交代在河边了。”
两人难得地有说有笑。
睡觉前,老伴儿还特意端来一杯热牛奶:“喝了再睡,今天受惊了。”
老刘心里暖暖的,想起年轻时老伴儿也是这样细心地照顾他。
第二天一早,老刘刚走出单元门,就被几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邻居围住了。
“老刘,听说你发现炸弹了?”
“真的假的,那河里怎么会有炸弹?”
“你胆子可真大,万一爆炸了怎么办?”
老刘被问得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耐心地回答了每个问题。
等他走到小卖部买烟的时候,老板娘直接递给他一包:“不用钱,你可是咱们小区的英雄了。”
老刘受宠若惊,连连推辞,最后还是收下了。
这几天,老刘的日子过得很不一样。以前钓鱼时总是一个人,现在时不时会有几个老头跑来跟他搭话,问这问那。有的甚至带着鱼竿,声称要和他一起钓鱼学习经验。
老刘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但也不点破,反正有人说话总比一个人强。
就这样过了大概一周,河边的警戒线撤了,那个水壶也不知道被送到哪里去了。老刘的生活似乎又要恢复平静。
然而一天下午,几辆陌生的车停在了小区门口。下来几个穿着正式的人,手里拿着文件夹,询问老刘家在哪。
物业的小王领着他们来敲门。
“老刘,有人找。”
老刘打开门,有点纳闷地看着眼前这群人。
“您好,我们是省博物馆的。听说您发现了一个抗战时期的军用水壶?”其中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问道。
“是啊,不过已经被警察带走了。”
“我们知道,现在那个水壶在我们博物馆。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文物?”老刘有点意外,“不就是个装炸药的水壶吗?”
戴眼镜的人笑了:“不止如此。您钓到的不仅是一个水壶,更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根据我们的考证,这个水壶很可能属于一支在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侦察小队。里面除了炸药,还有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保存得相当完好。”
老刘瞪大了眼睛:“信?照片?”
“是的。信是一名战士写给家人的,但可能没来得及寄出。我们正在尝试寻找他的后人。”
老刘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只是去钓鱼,却无意中钓出了这样一段尘封的历史。
“我们特地来感谢您,如果不是您的发现,这段历史可能永远被埋没。”戴眼镜的人递给老刘一份证书,“这是我们博物馆颁发的’文物保护贡献奖’,同时邀请您参加下周的特展开幕式。”
老刘接过证书,手有点抖。他从没想过自己这辈子还能得什么奖。
送走了博物馆的人,老刘坐在沙发上发呆。老伴儿看了看那个证书,难得地夸了他一句:“不错啊,还挺有本事的。”
老刘心里美滋滋的,但嘴上还是谦虚:“运气好罢了,换谁钓到不也一样。”
“那可不一定,”老伴儿说,“要是换了小区那个张老头,说不定就当废铁卖了。”
两人相视一笑。
第二天一早,老刘又去河边钓鱼。还是那个位置,还是那把旧椅子。
不过这次,河边已经站了好几个人,都拿着鱼竿,眼巴巴地看着水面,似乎希望也能钓出点什么惊喜来。
老刘笑了笑,默默地走到一个僻静处,支起了鱼竿。他知道,河里不可能再有第二个那样的水壶了。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钓鱼这件事本身。
过了一会儿,鱼漂动了动。老刘提起鱼竿,钓上来一条小鲫鱼。他轻轻把鱼放回水里,看着它游走的涟漪。
忽然,他想起那个水壶里的信和照片,想起那个再也没回家的战士。也许几十年后,也会有人偶然发现自己留下的什么东西吧?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汇入大海,又从未真正消失。
老刘深吸一口气,望着平静的河面。
晚上回家,他破天荒地主动开口问老伴儿:“明天想吃啥?我去买菜。”
老伴儿愣了一下,然后笑了:“想吃鱼。”
“行,明天我给你钓条大的。”
“就你那水平?”老伴儿笑道,“算了,我还是去菜市场买吧。”
老刘不服气:“不信你等着瞧。”
第二天一大早,老刘就出门了。这次他特意去了更远的一段河,听说那里鱼多。
太阳升起来时,他已经钓了三条不小的鲫鱼。看着鱼篓里的战利品,老刘心满意足。
不过他知道,自己钓到的最珍贵的东西,不是这些鱼,而是那个意外带来惊喜的水壶,和从此有了更多笑容的日子。
回家的路上,老刘骑着三轮车,哼起了年轻时喜欢的歌。路过小区门口时,保安大爷冲他竖起了大拇指。
老刘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这大概是他退休后最开心的一段日子了。
“老刘,听说你下周要去博物馆做嘉宾啊?”保安大爷喊道。
“是啊,还得穿西装呢!”老刘得意地回答。
“了不起!”
老刘摆摆手,骑着三轮车进了小区。车后座的鱼篓里,三条鲫鱼安静地躺着,阳光照在鱼鳞上,闪着银光。
就像老刘的生活,在平淡中突然闪耀起来。
来源:默默Mo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