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经开区:特色种植“种”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8 03:18 2

摘要: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记者 曹务行 通讯员 贾义乾 张学堂 李佳隆)济宁经开区锚定乡村振兴战略,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多方联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记者 曹务行 通讯员 贾义乾 张学堂 李佳隆)济宁经开区锚定乡村振兴战略,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多方联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早,疃里镇北三村芦笋种植基地已是一片繁忙。工人们穿梭其间,将刚破土的芦笋采收、打包。

济宁经开区疃里镇北三村党总支书记、芦笋种植基地负责人韩学宾:“区镇农机和农业服务中心对咱这边的土地进行取样,土质适合种根生植物。我们和群众代表、党员代表在一块研究,发现种植芦笋比较好。”

北三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受土质条件制约,传统农业发展受限。去年,北三村党总支引领成立合作社,流转130余亩土地开展芦笋种植。当地农业部门主动牵线搭桥,对接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客商,并联合邮政部门开展直播带货。今年芦笋刚上市,订单便纷至沓来,预计产值可达130余万元。

济宁经开区疃里镇北三村党总支书记、芦笋种植基地负责人韩学宾:“第一年亩产大约1200斤左右,(每斤)大约是7到8块左右,按照现在的这个市场行情,应该是每亩1万元左右。等到第二年或者第三年的时候,效益就能达到翻番。”

除了向村集体缴纳分红,今年,合作社还将土地流转价格从每亩1200元提高到1350元,并吸纳50余名留守老人和妇女到基地打工,增加农户收益。

济宁经开区疃里镇芦笋种植基地工人韩来英:“找俺干活一天七八十块钱,晌午还管顿饭。都这么大岁数又没活干,人家这个地方还那么好,离家又近。”

3公里外的德隆园艺芍药花基地同样一片火热。工人们熟练地采收芍药,经过分拣、保鲜、预冷等工序后,这些“东方玫瑰”48小时内就能抵达北上广等地的高端鲜切花市场。

济宁经开区德隆园艺总经理李国元:“现在市场前景特别好,我们现在鲜切花一亩地效益可达到3到5万。”

2018年,李国元开始发展芍药花种植,由于规模小打不开销路,发展一度受阻。2022年,当地政府积极帮助他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并联合农业专家提高花卉品质,打开销售市场。

济宁经开区德隆园艺总经理李国元:“我们主要是销往云南,因为云南是全国花卉的一个集散基地。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需求量特别大。每年花还没上市的时候,基本上订单就订完了。”

济宁经开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艳:“因为现在市场销售前景很好,想着下一步给他找相关的地块,进行扩大规模种植。第二个方面就是在资金支持上,利用金融镇长的有利平台,联系相关银行和他对接,进行资金支持。”

如今,德隆园艺基地规模已达一百余亩,年效益500万元,高峰期为5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年来,济宁经开区持续深耕特色种植业,形成了芦笋、蘑菇、山药、鲜切花为主的特色产业。截至去年,全区430户农民参与特色种植,总面积达到1.2万亩,产值突破3.5亿元。

济宁经开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艳:“通过政策引领、资金支持等方式,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打造品牌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来源:济宁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