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美国联合荷兰下死手,光刻机最顶级的设备EUV直接不给中国,紧接着连次一级DUV光刻机也被荷兰政府以出口许可为由一刀切断,“2050i”“2100i”型号名列管制清单,名单一贴,全世界觉得这回中国芯片产业要难熬了。
2025年,光刻机生意本该被欧美禁令卡死,ASML却一季度卖中国42%营收,这场台前管制、背后交易,你以为只有利益?这可是所有人饭碗在跳…
2023年,美国联合荷兰下死手,光刻机最顶级的设备EUV直接不给中国,紧接着连次一级DUV光刻机也被荷兰政府以出口许可为由一刀切断,“2050i”“2100i”型号名列管制清单,名单一贴,全世界觉得这回中国芯片产业要难熬了。
所有分析都说ASML的中国生意这回凉了。
可是2025年第三季度,ASML财报数据扔出来——中国大陆市场贡献了42%销售额,比上个季度直接高出15个百分点。明明说“收紧”,结果中国采购数直线上升,生意不但没被掐死,反而比过去几年都热闹。到底发生了什么?
背后早有暗流,大家心里明白,这管制不会松动,只会更严。企业不傻,商机难得,买家和卖家都暗中抢时间、抢设备。
2023年下半年,ASML直接把仓库里能给的DUV光刻机全速运往中国。27台,听上去不多,但赶在管制收口前,这数字已经抵得上前几年一整年出货。
国内厂商反应比谁都快。中芯国际、华虹、长江存储这三家一边拼命扩产能、一边疯狂下单囤货,谁都不想砸手里。长江急着搞NAND产线,华虹加班加点补缺操作。没有人等到“最后一天”,大家明白,芯片的供应链能不能撑下去,就看这几个月能抢下多少设备,现在不是省钱的时候——是赌明天还能不能生产。
背后唱双簧的根本不是ASML一个厂。德国蔡司公司是ASML的镜片供货商、荷兰本地一堆材料商和配套企业,“嘴上说配合”政策,手里订单优先发中国,生怕丢大单子。不发中国,谁敢跟自己钱包过不去。
蔡司在2025年财报电话会上明确说,会持续给ASML DUV光刻机供货,不管美方怎么说,德国法律为主。那些材料企业嘴上喊“支持管控”,实际上零部件大量往中国厂发,只有一个信念:大订单不能丢,哪怕政府盯着,也要做生意。
数据不是唬人的。荷兰自2023年9月悄悄上了“数据豁免”机制,把有关DUV设备出口型号数量对外保密,“理由”是“保护商业机密”,结果就是荷兰官方统计对中出口2。53亿欧元,ASML财报里显示的对中财报营收接近89亿欧元。“豁免”机制直接让禁令成了一纸空文。
荷兰政府也不会为政治完全舍经济。ASML背后全是本地工厂工人饭碗,真要堵死ASML的中国生意,荷兰自己来年经济也够呛。做平衡,才是真实写照,为啥?钱决定一切。
可是欧洲供应商最怕的还不是美国政府,是中国手里那张稀土王牌。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直接宣布,稀土出口审批机制上马。整个欧洲紧张了。光刻机最关键的光源、镜头、双工件台,没有高纯度稀土根本玩不转。EUV设备对稀土依赖最大,ASML嘴硬说库存够,可很快欧洲媒体报道他们交付延期。一些材料商甚至开始跑去日本、东南亚找备选。可人家自己都说——“我们之前根本没想找替代品,现在没办法,只能试着换,但纯度没法比。”
荷兰又在关键时刻走险棋。2025年10月12日,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可谁想到,安世70%产能在中国大陆,还给宝马、大众供货。这下商务部立刻反制,安世的芯片暂停外供。结果欧洲汽车厂直接供应不上,交车时间拉长。
这回荷兰算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吃亏的不是中国。
国内企业没有把全部希望押在“抢国外设备”这条道上。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DUV机已经量产,中芯国际用上第三季度良率直接提升。虽然和ASML顶级产品还有距离,但“有没有”早已解决,不全看别人脸色。2025年上半年,国产光刻机交付直接翻番,国内DUV设备市场ASML份额从90%降到85%,幅度虽小,趋势已经很明显。
华为和中科院研发的EUV原型机,已进入试产阶段。国产设备的订单慢慢增加。靠自己,哪怕进步慢,终归走得踏实。
这一连串争斗,最明显一个道理就是,所谓“禁令”是面子,里子还是利益。ASML和欧洲供应商表面听政府的话,实际根本离不开中国市场。
嘴上说听命,实际都在“打配合”。“活下去”、“多赚一点钱”,才是底色。禁令只要卡住一头,另一头就会悄悄打通。
荷兰政府两头为难,一头被美国压着走政策,一头担心自己经济,小国家夹在大国夹缝自身也艰难。欧洲人嘴上配合美国,手下该发货还得发货,毕竟工作岗位和GDP没法靠嘴保证。
国产替代不是一天两天搞定,抢购ASML设备、国产加速研发“两条腿”一起走。没人等外面有恩赐,只能靠自己补齐短板。哪天要完全卡脖子,自己也能顶得住,不至于断粮。
现在老外说“事情闹大了”,其实闹大的,是中国被动挨打的格局被打破。西方禁令不再是“圣旨”,全球供应链绕不过我们,过去那个“一禁就断”的时代慢慢变了。中国企业不仅是“被动买家”,开始走到台前做棋手。
你怎么看?
假如关键技术永远不能独立,只靠外围供应,谁敢保证下次不会再遇见更狠的封锁?如果全面自己搞定,又需要等多久,能走多远,老百姓的饭碗、就业会受什么影响?
你更支持哪一方的做法?愿意分享你身边的亲历或者想法吗?
来源:幸运船帆Ic1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