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个人简介:姚六一,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现任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南大街派出所钟楼社区民警、三级高级警长,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获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西安市劳动
姚六一:深耕社区护民安
个人简介:姚六一,男,汉族,55岁,中共党员,现任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南大街派出所钟楼社区民警、三级高级警长,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获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西安市劳动模范等。
姚六一入户走访收集社情民意。记者 阮仕喜 摄
20年前,从军营到警营的姚六一望着钟楼翘角飞檐立下誓言:“不管穿军装还是警服,要干就干到群众心坎上。”就这样,在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南大街派出所钟楼社区民警的岗位上,姚六一一干就是20年。
钟楼社区因西安市中心地标“钟楼”而得名,是繁华商业区里的开放式、商住一体老旧小区,辖17栋楼、1317户,治理难度大。刚到社区,姚六一便“拜师学艺”,挨家挨户走访,熟练掌握社情民意。他用勤学勤练勤悟和腿勤嘴勤手勤同群众打成一片,很快成为社区警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针对钟楼社区警务实际,姚六一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与其名字谐音的“161”社区警务工作法,即坚持派出所“主防”警务一体化;确立六项服务管理举措:变空巢为暖巢,建立关心关爱独居老人机制;从粗放到精细,建立关注人群动态管理机制;由单管到群治,建立平安商户联动联防机制;变事后为事前,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化解机制;让有结成有解,建立矛盾纠纷警民联调机制;改脱节为融入,建立特殊群体帮扶帮教机制,打造亮点品牌;警民携手与警社共治一齐抓。
如今,在钟楼社区,姚六一声名远扬。从警民和谐一家亲到社区工作一呼百应,居民们都说:“姚警官咋说,我们就咋干。”
姚六一积极争取各级支持,为钟楼社区4个出入口安装了智能大门,配齐了保安员。同时,姚六一广泛发动楼长、单元长提供信息,积极协调为社区新增视频监控30处,还为无门的小区单元安装防盗门20扇,全面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在姚六一组织协调下,钟楼社区组建集社区干部、物业、商户、网格员、治安协理员等社会力量于一体的治安巡防队,每天开展巡逻防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他还组建16个“平安微信群”,每天发布安全防范预警信息,耐心向老人开展反诈防骗宣传,辖区可防性案件连续7年“零发案”。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姚六一认为,赢得群众支持是社区“主防”的关键。钟楼社区老年人居多,他主动关心关爱孤寡老人,建档立卡、定点上门,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钟楼社区有一个特殊的“双残家庭”:年近80岁的盲人王大叔和双腿残疾的苍阿姨身边没有孩子照顾,仅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姚六一经常买好蔬菜和药品送到家里,还帮忙干一些爬高负重的家务活。王大叔因病住院,姚六一买上营养品前去探望。后来老人因病去世,他又主动帮忙料理后事。看到苍阿姨虽然腿脚不灵活,但干得一手好针线活,姚六一就找人做了一块印有“苍大姐诚修各种缝补零活”字样及联系电话的广告牌,放在单元楼外墙揽活儿,为苍阿姨增加日常收入。
钟楼社区87岁的老人包春玲不仅清楚地记着姚六一做过的暖心事,还留存着一些宣传报道他事迹的报纸。在电视上,老人看到姚六一的事迹宣传就记下播出的栏目和时间,甚至细心地记着姚六一是“十四运”火炬在西安传递的第二组第27棒火炬手。姚六一同群众建立起了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居民们都说:“有事直接给姚警官打电话,比打110还快。只要社区有他在,我们心里就特别踏实。”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姚六一在社区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800余个,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00余起,处置违法犯罪重要线索200余条,抓获嫌疑人120余名。他常年帮扶30余位困难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69个。
来源: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