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1日,在“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一幅极具未来感的闵行图景正徐徐展开:“十四五”期间,闵行全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二。从未来能源到低空经济,从上海首个养老科技产业园到我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
10月21日,在“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一幅极具未来感的闵行图景正徐徐展开:“十四五”期间,闵行全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二。从未来能源到低空经济,从上海首个养老科技产业园到我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闵行作为上海传统的制造大区,正全力推动产业迭代升级。这股强劲动能的背后,也离不开闵行以“建机制、搭平台、优生态”吸引人才近悦远来的有力举措。
当天,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人民网、 解放日报、文汇报等近40家媒体探访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脑智天地”、“海聚英才”创业城,近距离感受科技创新与人才活力交织下,闵行这片热土上蓬勃涌动的未来气象。
栽树: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借助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通过采集和分析患者的脑电信号,精神类疾病获得更为准确的筛查和归类……在位于新虹桥医学中心区域的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里,这些突破性科技成果正从科幻走向现实。
回顾过去5年,作为上海的制造大区,闵行整合传统优势,打造先进能源装备及绿色低碳、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翻一番,从327亿元跃升至676亿元,在制药装备、基因检测等细分赛道形成领先优势。其中,新虹桥医学中心得益于交通便利、长三角地区企业的引入,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一块高地,打造了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聚区。
媒体听取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脑智天地”介绍
今年6月29日,我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脑智天地”在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正式启动建设,重点打造临床转化中心、概念验证平台和高质量孵化器三大核心功能平台,规划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脑机接口产业高地。这也是闵行在打造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布局脑机接口未来产业的重要一步。
目前,闵行区正在制定打造脑机接口未来产业生态的政策意见,锚定构建产业集群优势、强化技术和产品创新、完善产业生态支撑三大目标,抢抓全球脑机接口技术与产业发展机遇——只有今天栽下“树苗”,才能在明天收获一片产业的“森林”。
在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崭新的大楼内,不仅设有可容纳500人的会晤空间,还提供前期孵化、智算数据等配套服务,与全球创新医疗器械展览培训中心相连。“目前已有十家脑机接口相关企业入驻,正在进行前期孵化。”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俊杰表示,不久后这里将迎来首场脑机接口相关的专业论坛。
从上游的电极芯片,到中游的采集感知、分析处理,再到下游的脑机接口与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领域的融合,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将如何赋能全链条的企业培育?
在姚俊杰看来,脑机接口产业具有前沿性,通过打造产业上下游高度结合的创新区域,不仅便于企业进行业务和学术性的交流,也能为企业提供融资、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配套服务,“实现产业链与服务链的闭环”。
正因为脑机接口具有丰富的技术想象力,这里的企业也探索出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作为目前已经入驻的十家企业之一,中科华意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与经颅电刺激技术有机结合,为神经疾病与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个体化的解决方案。
另一家企业灵犀云则展示了一份神经系统脑功能检测报告,不同颜色的脑电波形清晰呈现。“通过训练超大规模数字人脑模型,我们希望实现癫痫、抑郁、阿尔茨海默病等常见脑疾病的精准评估。”灵犀云项目总监施圣陶说,集聚区拥有许多优秀的医疗和临床资源,使企业更贴近医生和患者的实际需求。
在这里,记者还看到了从“大零号湾”走出来的脑机接口企业。“起步阶段,我们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大零号湾’的有力支持,搬到这里是期待把企业做大做强。”联感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索研星说,“脑机接口是一个长周期产业,通过搭建共同成长的产学研平台,未来可以走得更远”。
除了上海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还有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企业与项目已经落地闵行,例如未来能源产业有聚变能源、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等项目;未来空间产业集聚了沃兰特、时的科技等低空经济领军企业;未来健康产业还有上海首个养老科技产业园已启动建设……他们都将为闵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积蓄动能。
筑巢: “五个零”支撑体系,让人才创业无忧
走进位于“大零号湾”的“海聚英才”创业城(以下简称“海创城”)地标大楼,便能感受到浓厚的创新氛围。这里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三大产业,推动科技成果“从0到1到N”的转化,着力招引学术精英、科研专家、企业家领袖等创新创业人才。
“海创城”地处“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T字型核心位置,也是闵行创新创业“浓度”最高的区域。“十四五”期间,闵行持续推进“大零号湾”建设,构建了“从0到1到N”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了从“创新平台”到“创新生态系统”的跃升。其中,对各类人才的支撑显得尤为关键。
这一点,在“海创城”便可见一斑。据介绍,这里形成“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重点打造“五个零”创业支撑体系,包括空间使用零成本、安居乐活零负担、专业服务零距离、资源对接零障碍、事务帮办零等待。
对于创业初期的团队来说,高额的场地成本是一大困难。而在“海创城”地标大楼,创业者则完全不用担心,三层的“海聚英才”创业学院与“零成本”创业空间可以说是一个理想的“梦想孵化器”,它通过无租金场地与提供专业辅导,为初创团队从构想到实践提供了支撑。
在共享办公空间内,记者看到已有一些创业者在此办公,他们小声交流着项目细节,自己的工位也被精心布置了起来。办公区域旁,还有一些小型会议室可供使用,且24小时开放。
据介绍,进入“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项目团队均可申请入驻,根据专业评估,这里可提供最长不超过3年的免费使用权。创业者无需承担租金、水电、物业费等,真正实现了“零成本”。若创业团队进一步扩大,企业进入发展的下一阶段,对场地提出更高需求,四至十二层则能为科技成果转化、专业科技服务与金融投资合作提供坚实载体支撑。
海聚英才创业学院运营负责人黄煜介绍:“三层空间以学院为主体,提供梯度课程与孵化,打造‘课、营、赛、社、孵、投、服’发展模式,形成‘培育—孵化—投资’闭环。加之零成本创业空间与‘海聚英才’创投基金,共同构筑起赋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性生态圈。”
此外,在大楼里还导入了市、区两级资源,上海市海聚英才发展促进会、闵行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闵行区政务服务站等均在此设立点位,创业者不出大楼,即可享受到各类服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
是闵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过去五年,闵行连续迭代“春申人才计划”,构建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赋予重点企业人才自主推荐权,聚焦青年人才提供低租金公寓与零成本创业社区等,推行“免申即享”等服务模式;建设多个高品质人才社区,并持续举办国际人才月活动……一系列措施,推动闵行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均顺利完成,全区人才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均稳居全市领先行列。
在数据之外更重要的是,闵行营造了“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用发展集聚干事创业的好伙伴,用机遇搭建实现抱负的大舞台。在发布会现场,区委书记陆方舟就向广大人才发出邀约:“欢迎大家来到闵行这片热土,与我们一道共筑精彩、共赢未来。”
经过“十四五”的这五年,闵行发展的基础更加厚实,发展的优势更加巩固,发展的潜力更加充沛。展望“十五五”,闵行这片热土已播下未来的种子,筑就了引凤的良巢。一幅科技、产业与人才和谐共振、蓬勃发展的未来图景已然清晰,相信闵行也将用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汇聚天下英才,共赴一场与未来的双向奔赴。
记者:刘成荣 陈奕宁
初审:岳顺顺
复审:方雨斌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曰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