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生在浙江传统家庭,作为独女的我,从小被 “品学兼优”“乖巧懂事” 的标签包裹,顺着预设轨道走到浙江大学 —— 浙江孩子的理想院校。可大学生活仍逃不开内卷:你永远不知道会被同学以何种方式超越,可能是多一次志愿活动、多一场讲座。
此刻我坐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央图书馆,望着窗外热带绿植敲击键盘 —— 谁能想到,一年多前那个留学决定,竟彻底改写了我的人生轨迹。
“人生不可以是一场升学考试”
出生在浙江传统家庭,作为独女的我,从小被 “品学兼优”“乖巧懂事” 的标签包裹,顺着预设轨道走到浙江大学 —— 浙江孩子的理想院校。可大学生活仍逃不开内卷:你永远不知道会被同学以何种方式超越,可能是多一次志愿活动、多一场讲座。
大一时我凭运气或努力仍有漂亮绩点,但那个暑假我突然觉醒:二十年的比较还不够吗?人生怎能是场巨大的升学考试?身边人都问我是否留本校读研(要么卷绩点、要么考研),我却只想逃。小时候就总幻想逃到异国街道,此刻一个念头清晰:出国念书,去想去的地方。向来保守的妈妈,竟全力支持我的决定。
“好想再去一次新加坡”
2023 年初准备留学时,目的地答案早已浮现 —— 新加坡。小时候的观光游学、骨子里对夏季的偏爱,让我对四季如夏的新加坡充满好感。这里文化多元,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第一)对文科背景的我而言,更是理想选择: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没有无谓竞争。
为冲刺新国立,我调整学习策略:高效利用时间、积极课堂讨论、争取展示机会。毕竟这份努力,不是为比较,而是为心中炽热的梦。
“在文书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作为 “P 人”,我没把握规划申请节奏,妈妈帮我找了指南者留学。从选校到提交,专人跟进:帮我了解新国立、南洋理工、港大等校的课程、文化、就业,还制定详细时间线,避开不少麻烦。
雅思备考算顺利:首考未达预期,我分析弱点,两周专攻写作和口语,终获 7.5 分。最头疼的个人陈述,我总陷入自我怀疑 —— 直到遇到指南者的 “直系学长” 老师。
老师耐心听我讲经历、憧憬,帮我挖掘平凡中的闪光点:确定文书主题、列提纲,确保结构清晰且源于真情实感。瓶颈时给建议,修改时教技巧,让我慢慢找到自己的声音,在文书里展现立体的自我。
“拿到港大 offer,我犹豫了......”
申请中我闹过笑话:没查收港大笔试邮件,错过考试。心情谷底时,指南者老师立刻写邮件申请重考,港大竟同意了。
可拿到港大保底 offer 后,我又犯了难 —— 天价留位费压得我喘不过气。是交钱,还是赌新国立?老师建议:用港大 offer “催促” 新国立,争取留位费截止前拿到梦校 offer。
奇迹真的发生!邮件发出当天上午,新国立 offer 就来了。那时我正在当代美术馆实习(为贴合 “文化艺术” 背景),听到邮件提示音,手都在抖 —— 点开后我爆发出欢呼,同事们都来抱我,眼泪模糊了视线。
前一周我刚经历分手,可此刻才懂:和梦想比,其他都不值一提。那个阴沉的午后,我却像被赤道骄阳照耀,未来大门轰然敞开。
“365 天不落的太阳,是梦想”
三年前的浙大基础图书馆,四月末的阳光里,我曾写下:“突然好想再去一次新加坡...... 想念鸡蛋花、威化冰激凌、彩色小火车...... 希望活在热带,晒 365 天不落的太阳。”
那时还没留学念头,可人生的预言竟悄悄实现。现在我知道,新加坡 11 月是雨季,但阴天真的没减少我的喜欢 —— 原来我爱的不只是天气,更是在这里不再潮湿的内心。
感谢支持我的妈妈,感谢指南者老师,更感谢当初决定来新加坡的自己。
来源:小白带你赏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