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春季节交替之际,新冠病毒又悄然在人群中蔓延开来。医院呼吸科的门诊人数不断攀升,发热门诊挂号难度直线上升。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面对新一轮的感染高峰,我们需要做好个人防护。专业医生提醒:牢记"3不做、5不吃"的健康守则,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
冬春季节交替之际,新冠病毒又悄然在人群中蔓延开来。医院呼吸科的门诊人数不断攀升,发热门诊挂号难度直线上升。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面对新一轮的感染高峰,我们需要做好个人防护。专业医生提醒:牢记"3不做、5不吃"的健康守则,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寒冬已逝,春风拂面,本该是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可病毒似乎并不打算"休眠",反而变得更加活跃。新冠病毒经过几轮变异后,传播能力更强,潜伏期更短,这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近期新冠感染率较两个月前上升了约28%,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感染率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一数据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病毒无情,防护有道。从中医角度来看,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运行加快,若不注意调理,极易导致体内阴阳失衡,抵抗力下降,为病毒入侵创造机会。西医则强调,科学规范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屏障。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医生建议的"3不做"具体内容。
不做第一项:不扎堆聚会。春暖花开,亲友聚会、户外活动增多,这恰恰为病毒传播提供了绝佳环境。虽然社交活动重要,但在疫情高发期,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型聚会,特别是密闭空间内的长时间聚集。若必须参加,请全程佩戴口罩,并保持适当社交距离。
不做第二项:不熬夜透支。夜深人静时,正是身体修复的黄金时段。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人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减少体内产生的抗体数量,降低疫苗的保护效力。建议每晚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调整作息规律,让身体有足够的恢复时间。
不做第三项:不忽视早期症状。许多人感染初期仅有轻微喉咙不适或低烧,容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治。即使症状轻微,也应立即进行自我隔离,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同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状况,应及时就医。
了解了"不做"的事项,接下来我们看看"5不吃"的饮食建议。
第一类不宜食用的是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温热刺激性食物虽可短暂提升免疫力,但过量食用反而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其防御功能。感染期间更应禁食,以免加重症状。
第二类是过于油腻的食物。高脂肪食物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消耗体能,影响身体调动资源抵抗病毒的能力。油炸食品、肥肉等应当限制摄入,代之以清淡易消化的蒸煮食物。
第三类是冰冷饮品。寒凉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降低免疫力。病毒活跃期间,应避免冷饮、冰镇食品,选择温热食物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功能。
第四类是过甜食物。高糖分食品会短时间内大幅提高血糖,然后迅速下降,造成能量波动,同时影响白细胞活性。研究证实,高糖环境有利于病毒复制,因此应减少甜点、碳酸饮料等摄入。
第五类是发霉变质食物。此类食物含有大量细菌和真菌毒素,会进一步损害已经脆弱的免疫系统。即使正常情况下也应避免,疫情期间更需谨慎。
除了牢记"3不做、5不吃",科学合理的积极防护措施同样重要。
定期通风换气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每天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形成对流风以彻底更换室内空气。公共场所应增加通风频率,降低病毒浓度。
保持充分水分摄入也不容忽视。足够的水分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增强其过滤和抗病毒能力。成人每日建议饮水1500-2000毫升,可适当饮用温热茶水,增强排毒功能。
科学配餐提升免疫力同样重要。优质蛋白质是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日应保证适量摄入鱼、蛋、瘦肉等。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有助于增强抗氧化能力,提高免疫力。全谷物提供持久能量,支持免疫系统长时间运转。
适度锻炼也是提高抵抗力的关键。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显著提升免疫功能,每周建议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但需注意,过度剧烈运动反而会暂时抑制免疫功能,因此要把握适度原则。
心理健康管理值得重视。长期焦虑、恐惧会导致应激激素分泌增加,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保持积极心态,学会科学减压,是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隐形武器。
中医养生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传统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艾灸、按摩、穴位贴敷等方式调节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研究显示,中医药干预可有效缩短新冠患者恢复期,减轻症状。
特殊人群更需加强防护。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群体,应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减少外出,必要时接种疫苗(在医生指导下),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面对新冠病毒的持续挑战,我们不必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科学防护、合理生活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公共健康的守护者。
预防胜于治疗。遵循医生建议的"3不做、5不吃"原则,结合科学防护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即使不幸感染,也能凭借良好的身体状态,更快恢复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帮助我们抵抗新冠病毒,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养成良好习惯,受益终身。
病毒或许会长期与人类共存,但随着医学进步和个人防护意识的提高,我们有能力与之和平相处。守护健康,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春天是生命力最强盛的季节,也是我们战胜病毒的最佳时机。让我们携手同行,用科学态度和理性行动,共同迎接健康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2024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4, 47(1): 11-17.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 2023.
张伯礼, 刘清泉, 谢雁鸣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杂志, 2023, 64(5): 375-382.
王辰, 詹庆元, 李兰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进展. 中华内科杂志, 2023, 62(6): 441-44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年春季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2024.
来源:孔医生健康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