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估计又要赢麻了。近日美国智库发布世界空军最新实力榜单,印度空军从上次的第6名大幅攀升,直接超越中国荣膺探花宝座,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印度人民党官方账号带头转发“狂欢”,无数印度网民为此欢呼,并感到十分自豪。
印度估计又要赢麻了。近日美国智库发布世界空军最新实力榜单,印度空军从上次的第6名大幅攀升,直接超越中国荣膺探花宝座,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印度人民党官方账号带头转发“狂欢”,无数印度网民为此欢呼,并感到十分自豪。
这份名单,可以说非常及时地安抚了印度人受伤的自尊,尤其是在“5.7空战”后,除了印度自己之外,终于有别人也来鼓吹印度的“强大”了。
在这份由美国智库发布的2025年全球空中力量排名榜单,每年都会做更新,但始终不变的是,美国海陆空三军及海军陆战队,依然作为四个独立主体,且全部挤进全球前五,中间夹着一个俄罗斯空军,之后则是印度空军和中国空军。
这种人为制造"霸权"的操作,它的荒诞性可以说是“遥遥领先”,只有印度能够与之一较高下。
根据该智库解释,这份榜单的排名涵盖了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空中力量,但是评估空军实力不仅看战机总量,所以他们采用“TruVal评分”体系,从整体实力、现代化水平、后勤、攻击和防御能力等方面做评估,而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能力可能获得更大权重,所以还将当地航空工业实力和部队实战经验等指标纳入评估范围。
美智库表示,他们构建了一个所谓”公平全面“的评分体系,而之所以印度空军排名在中国之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印度空军结构更合理”。
虽然解释的看似科学、全面的有理有据,但当我们剖析这份看似权威的评估框架,尤其在具体指标设置和评估方法上,就会发现其中的逻辑充斥着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谬感。
比如根据该智库提供的数据,印度空军中31.6%是战斗机,29%是直升机,21.8%是教练机,16.4%是运输机,0.8%是特种飞机,剩下的0.3%则是加油机,这种比例被认为增强了其多域响应能力。
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空军的严重"偏科",中国空军中战斗机占了52.9%,教练机占了28.4%,运输机占7.2%,直升机才只有1.8%。因此这家美国机构认为中国“战斗机集中度太高,作战多样性较为有限”。
这种仅凭比例关系就判定空军力量强弱的逻辑,完全忽视了现代战争中的空中力量,从来不是简单叠加几个评判维度的数学题,仅忽略空中战术体系、战机体量规模与具体机型代差这几项,就已经足够令人无语。
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是歼-20、歼-35、歼-16,而印度空军目前的五代机数量是0不说,其主力机型是259架苏30MKI与已经不足36架的"阵风"战机,其四代和四代半战机的规模,甚至都不如中国空军歼-20的列装数量。
而中国的以歼10系列、歼11系列、苏30MKK、苏35和歼16战机为代表的四代和四代半战机的总装备数量是超过1000架的。所以无论是战斗机的数量还是代际能力,中印之间的差距都是巨大的。
再从运输能力评估看,这个排名就更加站不住脚了。
印军的运输机占比虽然达到了16.4%,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是道尼尔228和安32这类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30吨的轻型运输机,能达到战略运输机标准的伊尔76MD和C17,加起来只有28架,数量少得可怜。
虽然中国空军的运输机占比只有7.2%,但是运-20这种战略运输机就有90多架,再加上从俄罗斯进口的20多架伊尔-76MD,战略投送力量差不多是印军的4倍。甚至即便是中型战术运输机这一项,运-8和运-9系列加起来也有至少100架的规模,远超印度C-130J的数量,战术投送能力的优势也相当明显。
更不用说中国空军拥有完整的预警指挥体系、先进的防空反导网络、高度协同的歼击机与轰炸机编队,以及持续迭代的装备研发能力,这些关键要素在榜单中都被刻意模糊掉了。
印度装备的A-50EI预警机和EMB-145I预警机根本不具备大规模空战指挥的能力,而且数量也才只有6架,加上美制战机、俄制战机、法制战机的系统不互联,根本不足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空中作战体系。
而后勤维护方面,印度空军频繁的坠机事件已经充分证明了其后勤体系不仅维护效率低下,且混乱不堪。但是就这样的印度空军却被捧为“除美俄之外的世界第三国”。
这种排序与其说是基于军事专业分析,不如说是美国智库按照“美国中心论”的量身定制,印度恰好乘上这股东风。
而印度官方媒体带头对此类排名的狂热追捧,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美国智库的排名号称参考实战方面,但是丝毫不看五七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不到900架飞机,靠中国装备打得印度毫无还手之力。
当战场表现难以服众时,纸面数据的虚假繁荣,便成为维持国民自信的廉价工具,这种自信美国需要,印度也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排名的传播路径,呈现出清晰的靶向性:优先选择印度、澳大利亚等存在战略焦虑的国家媒体进行放大,利用其对华竞争心态完成二次传播。
这种精准投放策略,使得原本漏洞百出的数据链条获得了超出实际影响力的舆论穿透力,最终形成"虚假共识"的政治效果。
不得不说,当今美国舆论中存在的认知分裂现象堪称当代国际政治奇观:一方面通过各类智库报告渲染中国军力"威胁论",声称解放军的规模扩张和技术突破已打破战略平衡;另一方面却在官方排名中刻意贬低中国实力,这种看似矛盾的叙事策略,实则暗含精妙的政治算计。
这充分说明,美媒的逻辑向来充满“精分”色彩,这种自相矛盾的炒作,恰恰暴露了美国深层的霸权焦虑。
从战略层面看,美国深知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体系化建设,正在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但美国不愿承认这种“被追赶”的现实,更无法接受一个非西方国家在关键领域与其平起平坐。
于是,美媒一方面通过夸大中国军力,制造紧张氛围,为自身扩充军备寻找借口;另一方面又通过操纵排名,刻意矮化中国的实际地位,试图说服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美国的优势依然不可撼动”。
这种“既怕你强大,又怕你不够强(不足以成为威胁)”的矛盾心态,本质上是霸权国家对权力转移的恐惧。当外界沉迷于“中国空军不如印度”的虚假叙事时,这种被打压反而能让中国始终保持危机感和进取心,只是在实力差距面前,希望西方和印度还能继续保持这种自信。
来源:奇圆科普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