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某地一家烤肉店用玉米粒当燃料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店里回应说,用的是“陈化粮”,不算浪费,还能帮农民增收。这话乍一听挺在理,可细琢磨,总觉得哪儿不对劲。老百姓有句老话:“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再陈的粮食,它终归是粮食,不是柴火。
这几天,某地一家烤肉店用玉米粒当燃料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店里回应说,用的是“陈化粮”,不算浪费,还能帮农民增收。这话乍一听挺在理,可细琢磨,总觉得哪儿不对劲。老百姓有句老话:“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再陈的粮食,它终归是粮食,不是柴火。
有人说:“陈化粮人不能吃,烧了没啥可惜的!”这话可站不住脚。陈化粮虽不适合直接上餐桌,但能加工饲料、做工业原料,甚至加工成燃料乙醇。一把玉米粒,从播种到收获,凝结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和难以量化的劳动付出。“一粒粮食一滴汗”,不能因为“陈了”,就忘了它背后浸透的辛苦。
老辈人常念叨:“省粮就是积德,浪费就是造孽。”过去闹饥荒时,树皮草根都能救命,如今日子好了,反倒把粮食往炉灶里填,这不是进步,是忘本。陈化粮也是粮食储备的一部分,如果都拿来烧火,岂不乱了套?今天烧玉米,明天是不是能烧小麦,后天是不是还会烧其他陈化的粮食?这口子一开,浪费的风气就可能蔓延。
陈化粮怎么处理?其实早有成熟办法。比如加工成饲料、作为工业原料,或者定向销售给生物质能源企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有成熟顺畅的陈化粮合理流转渠道。关键在于,得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而不是让烤肉店“一拍脑门”当燃料,以这种低效方式浪费粮食。
目前我国粮食依然处在紧平衡状态,“粮安天下”不是一句空话,14亿人的粮食安全仍需警钟长鸣。如果真想为农民出力,不如帮他们搭渠道、找销路,或者联合企业收购滞销农产品。解决问题的正道,在“用心”不在“用火”。
再陈的粮食,也是从土里长出来的金疙瘩,承载着农民的指望,关系着粮食安全的根基。烤肉店的做法,看似“创新”,实则是走歪路。在不愁吃不饱饭的当下,我们得始终牢记“常将有日思无日”的古训,莫把粮食当柴烧,这才是对劳动和土地最基本的尊重。
来源:农村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