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些日子在家翻阅藏书, 偶然发现夹在书中的一张 “ 上海书店 ” 便笺,几张 “ 上海书店文史哲门市部发票 ” 。便笺, 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 上面印的地址是福州路 424-436 号 , 电报挂号 0770 ;发票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 , 其地址为 福州路
前些日子在家翻阅藏书, 偶然发现夹在书中的一张 “ 上海书店 ” 便笺,几张 “ 上海书店文史哲门市部发票 ” 。便笺, 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 上面印的地址是福州路 424-436 号 , 电报挂号 0770 ;发票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 , 其地址为 福州路 401 号 , 电话 282891 。睹物生情, 我由此回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 到上海书店购买图书的情景: 我记得这书店的天井里,有座木质楼梯。上了二楼,迎面是间面南的书 屋,它几乎占了这层楼的大部分空间。这间书屋,它对外开放。在这书屋之右侧,靠近楼梯,有扇面西的小门, 进门便见一张办公桌,常有位女店员坐在桌旁,她的背后是面南的窗户;在这间狭小的书屋内,一排排书架,紧靠着墙壁 ;屋子中央则放了张长桌, 桌上堆着各类图书。这间小书屋,只供应内部发行的和紧俏的书籍,人们不出示证明,不经许可,不准入内购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人们经济上并不宽裕,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不高,但对知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十分迫切。我曾经在原松江县和上海县,对县的中学语文教师作过一些讲座,主要介绍鲁迅和他的作品,所以我较留意收藏这方面的作家作品。在上海书店那间小小的书屋内,我先后淘到过一些好书,如三、四十年代出版的鲁迅著作:《二心集》《且介亭杂文》《花边文学》《华盖集》《两 地书》 《徬徨》 《故事新编》和《唐宋传奇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还有鲁迅所编的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 1949 年 10 月沪初版),以及周作人的《药堂杂文》( 1944 年新民印馆)《周作人回忆录》 ( 1982 年 1 月湖 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
写到这里,我顺便介绍一下其中的《花边文学》。这本书收集的是鲁迅1933年发表的作品,1936年由上海联华书局出版。这本书曾几经转手,岁月的沧桑,残留在黄而脆的纸面。在该书被裱糊的封二,有段藏书者用毛笔写的文字,我从中得知他“于六五年九月五日由皖出差绍兴所购……书读多遍,不少篇章印象甚深,至今见此书还想再读,因此书已十六年了,很有纪念意义,故裱糊封面保存之。”
我也是个爱书人,尤爱读鲁迅的著作,这不由让我想起:2015 年 3 月 29 日,上海《东方早报 》“ 海上书房 ” , 记者采访我藏书所刊载的文章,说我 “ 熟读周作人,大概他信奉周作人所说的 ‘ 以读书代吸纸烟 ’ ” 。其实,这是作者的误会,或许他看到我书橱中的一套《周作人自编文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又了解到我平时不吸烟,由此生发的联想吧。周作人的著作我只是读过一些, 谈不上 熟读;倒是鲁迅的著作,我读得认真些,读过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 1987 年版),编过《鲁迅语录》,写过一些有关鲁迅的诗文。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但当年淘书的美好经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忘却;曾经座落于福州路弄堂口的北方水饺小店 —— 不少淘书人乐于光顾的地方,早已销声匿迹。如今,在沉淀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福州路上,那巍巍的“上海书城”,成了最耀眼的文化坐标;还有那“天蟾舞台”近旁的 “ 淘书公社 ” ,以及一路上买特价书的店铺,则成了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喜欢跑的书店还有沪港三联书店 , 店址是在上海淮海中 路 624 号。在这里,我有过三次购书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其一、 排队买《古玩世界》。该书主编张建华,新世纪出版社出版,1996 年 8月第一版,印数 1——2000 册,精装定价220元。我所买到的《古玩 世界》 ,编号 052 ,签名者有:著名版画家杨可扬,著名艺术评论家邵洛羊,本书美术编辑范一辛,上海兰馨艺术经营公司总经理蔡国声,著名艺术市场评论家许志浩,著名收藏家包铭新、吴少华,以及本书副主编李刚。在签名者的上方,贴着杨可扬先生制作的藏书票,书票正中是瓶绿叶衬托着的红花,右下方是黑体字 “ 古玩世界 ”,左下方是藏书票标志 “EXLIBIS” ,还有行铅笔字 “52 / 100” “ 可扬/ 96” 。
可扬先生,我久仰其名,他是位著名的版画家。我初次见到他,是在 1997 年, 地点在福州路 480 号的“ 金陵藏书票沙龙 ”,他待人和蔼可亲。我曾收藏过他制作的一些藏书票,写过几篇鉴赏藏书票的短文发表,得到他来信鼓励和赞扬。
这本《古玩世界》,封面油画“毛主席去安原”,刘春华作。1995年10月7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嘉德秋季拍卖会上,被人以605万元人民币买走,创造当年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其二、 排队买《陈逸飞回顾展》画册,时为 1996 年 12 月 21 日。那天售书所排的队伍很长, 从沪港三联书店门口,一直延伸到通往上海社科院的弄堂内,有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 也有买到签名本后倒手转卖的书贩子。该书由玛勃洛(伦 敦)有限公司出版,书内附有 “ 祝贺陈逸飞画展开幕 ” 的签名纪念封, 封上贴鼠年生肖邮票一枚。
这本陈逸飞画冊的《前言》由上海博物馆撰写,全文如下:“陈逸飞先生生于宁波,早年在上海求学,从事油画创作。1980年旅美后,专注於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和创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华人华家。
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
这次,陈逸飞先生的作品首次在故乡展出,汇集了他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杰作,从中可以体会出画家的创作心路,对于今天探索中国油画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以上两次排队买签名本的经历,我至今历历在目,只可惜陈逸飞和杨可扬先生,已先后谢世。
其三、 购买港台版特价书。 1996 年 7 月 31 日,是我买书数量最多的一次,至今还保存着那天购书的发票,书 27 件,价 262 元 4 角 5 分。 其中有邓之诚所撰写的《清诗纪事初编》 ( 上下册)′, 1976 年 7 月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出版,标价被墨汁涂没,但还能认出 “H.K 售 24.00” 字样 , 发票标人民币 12 元 ;又如刘拜山评、富寿荪选注的《唐人绝句评注》1986 年 7 月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出版重印,标明 “ 定价:港币二十七元 ” ,而发票开人民币 9 元;再如黎经诰笺注的《六朝文潔注》,1987 年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出版,定价 “ 港币十六 元 ” ,发票开人民币 8 元。按照 1996 年的书价。 这些书的售价还是比较便宜的。后来,我又在沪港三联书店买到不少港版特价书,如吴小如著的《读书丛札》,林毓生等著的《五四 多元的反思》 ,潘天寿等著的《历代画家评传》等,都是打折扣的好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人们买书、读书的热潮似乎渐渐消退了。跨入二十 一世纪,我大多买的是特价书,如上海书店印行的《清名家词》,中国戏曲研究院所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等等。
如今,特价书多了, 网上购书多了,电子版书也出现了。那些纸质的书籍,人们慢慢疏远了。
附记
该文为多年前所写,如今的福州路,已是另一番景象。当年的“淘书公社”,随处可见的旧书摊,早不复存在了。
听说福州路上的古籍书店,近来新增买旧书和特价书的地方。今天,我趁在新天地看上海国际花展之便,乘17路到延安路河南路下车,沿着福州路从东往西,一路清静,来往人稀少。待到了古籍书店,上了三楼,果然看见一些人在书堆里寻寻觅觅,约三十位左右,大多是老人。在放旧书、特价书处,我也翻看了一阵子,买了本《蒋勋和他的红楼梦》(上海三联书店) ,原价32元,实付8.6元,聊作今天逛书店的纪念。
2025年4月23日记
图·文/项天舒
本期编辑:黄振炳
本期执编:王 丰
联系邮箱:ptqsxch@163.com
欢迎藏界同仁踊跃投稿并留言参与!
关于我们
本公众号乃上海市普陀区收藏协会的官方微信。协会的宗旨是团结藏界朋友、汇聚藏品资源、普及收藏知识、扩大民藏影响。在《普陀收藏》微信平台,我们会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鲜出炉的各类文博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普陀收藏》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