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以为躲起来,就找不着你了?花了几万亿,造了一堆所谓的“隐身”飞机,就觉得能到处乱窜,没人管得了了?
你以为躲起来,就找不着你了?花了几万亿,造了一堆所谓的“隐身”飞机,就觉得能到处乱窜,没人管得了了?
他们把飞机刷上特殊的漆,造成奇形怪状的样子,就是为了在雷达上变成一个小点,一个比鸟还小的点。
F22,说是只有一个钢珠那么大!
F35,B21,一个比一个吹得神。
他们觉得这招好使,是他们的王牌,是他们的底气。
可他们忘了,你在地面拿个手电筒往天上照,看不清楚,那我不站在地上照了,我直接把灯挂到天上去,挂到你头顶上,你还往哪儿躲?
这事儿,咱们就这么干了。
不是啥科幻电影,南华早报都报了。
咱们捣鼓出了一套新玩意儿,叫“双星雷达系统”。
这名字听着挺复杂,说白了很简单。
天上放两颗卫星,哥俩好,一起干活。一颗呢,就睁大眼睛往下瞅,不停地发射雷达波,就像是个人在山顶上大声喊话。
另一颗呢,就在旁边竖起耳朵,专门听回声。
飞机飞过去,总会把这个“声音”挡一下,弹回来一点点,这另一颗卫星就听到了。
“哎?这有东西!”
就这么简单个理儿。
但这事儿,干起来可一点都不简单。
往天上扔东西,那得花钱,扔一颗都不得了,别说扔一大堆上去组个网了。以前这都是少数几个国家才玩得起的游戏,门槛高得很。
现在不一样了,咱们自己能造火箭,跟下饺子似的,成本打下来了,想放多少放多少,数量上去了,这天罗地网才能织起来。
再一个,就是技术。
地球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干扰源。山川河流,城市建筑,风吹草动,都会反射信号,这些乱七八糟的信号,就是“杂波”。
从太空里往下看,底下就是一片“噪音”,想从这一大片噪音里,找出隐身飞机反射回来的那一点点比蚊子叫还微弱的信号……
这难度,不亚于在雷暴天气里,去听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这就是人家觉得我们搞不定的地方,也是他们敢把隐身飞机当宝贝疙瘩的核心原因。”
可我们的科学家,就是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
他们硬是搞出了一套算法,能把那些杂乱无章的“噪音”全都过滤掉,就剩下那个干净的,属于隐身飞机的信号。
模拟演习里,这套系统连地上开得跟老头乐差不多的慢车都能盯得死死的。
这意味着什么?
不光是F22、F35这种飞得快的,就连慢悠悠晃过来的巡航导弹,也别想溜过去。
真正做到了“你动一下,我看看”。
以前,我们的防空雷达,只能管自己家门口这一块地,飞机不飞到我们附近,我们也看不着。这是一种被动的防御。
现在,游戏规则变了。
这套天基雷达系统一旦组网完毕,覆盖的就是全球。
你美军的飞机,不管是在欧洲的基地,还是在太平洋的航母上,只要一起飞,我们天上这双眼睛就能瞅见。
你要去哪儿?你要干嘛?飞机数量有多少?什么型号?
一清二楚。
这仗还怎么打?你最引以为傲的长矛,在我这儿跟个烧火棍没啥区别了。你所谓的最强王牌,一开局就明牌了。
这直接就让对方耗费巨资建立起来的整个“隐身空军”体系,从根本上动摇了。
特别是那个B21,他们寄予厚望的新一代隐身轰炸机,号称要造一百多架。
想干嘛?
不就是想仗着数量多,仗着看不见,玩狼群战术,搞突然袭击吗?
现在好了,你的每一架B21,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可能就会有天上的一个“坐标”跟着它。
你所有的调动,集结,都成了现场直播。
所谓的战略突袭,变成了战略“裸奔”。
地面上,我们有覆盖全国的预警雷达网。
半空中,我们有预警机在巡航。
现在,头顶上,覆盖全球的太空天眼也即将睁开。
“天、空、地,三位一体。”
这张网一旦织成,所谓的隐身时代,可能就真的要画上一个句号了。是他们那个版本的句号。
这是一个釜底抽薪的招数。
你不跟我比谁的飞机更“隐身”,我直接换个赛道,让你这个“隐身”变得毫无意义。
问题就来了。
当他们花了几十年,投入了天文数字的钱建立起来的最大军事优势,就这么被我们用一种“不讲道理”的方式给破解了,他们会怎么办?
是现实,承认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还是会孤注一掷,想出更疯狂的招数?
这到底是矛与盾的终极对决,还是一场全新竞赛的开始?
来源:智慧布莱兹2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