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加沙人刷到的,却是另一套画面:凌晨三点,欧盟的排雷车刚卸货,以色列的推土机就在三百米外轰隆隆补路障。
“停火”两个字,最近像打折标签,贴得满屏都是。
可加沙人刷到的,却是另一套画面:凌晨三点,欧盟的排雷车刚卸货,以色列的推土机就在三百米外轰隆隆补路障。
一边救人,一边堵人,这戏码比中东太阳还毒。
欧盟甩出5亿欧元,说是“巴勒斯坦重建专项”,听着像土豪买单。
真到现场,德国扫雷器、意大利帐篷,排面拉满,可当地人只想问:能先把我家废墟里的身份证刨出来吗?
没有证件,连领一袋面粉都排不上号。
钱有了,流程卡死,这套路熟不熟?
更魔幻的是,沙特突然塞2亿美元进群。
海湾金主第一次给欧盟方案点赞,评论区瞬间分裂:有人喊“阿拉伯兄弟终于开窍”,也有人冷笑“买门票看戏坐前排”。
毕竟,沙特钱到账的同时,以色列议会顺手通过修正案——西岸定居点先冻6个月,但已批项目继续盖。
一句话:钱你拿去,地我不退。
土耳其也没闲着,正跟欧盟商量派军舰给加沙海上走廊当保安。
想法很浪漫,现实很骨感:哈马斯直接放话,“武装保留”一条不让步;以色列财政部长更绝,把代收的税款全数放回,却加了个“反恐审计”小尾巴——花每一分钱都得先过他的放大镜。
两边隔空互甩硬话,中间夹着一群只想把屋顶补回来的老百姓。
欧盟内部更是大型翻车现场。15国举手赞成“多国监督机制”,匈牙利转头就翻白眼:凭啥削减对以科技合作?
少了以色列芯片,自家无人机都得改手摇。5亿欧元听着响,一分下去先被成员国层层抽成,最后落到加沙的,能剩几块完整砖,没人敢打赌。
民调数字说得很诚实:68%的巴勒斯坦人“谨慎乐观”,翻译过来就是“先瞅瞅,不跟钱过不去”;只有39%相信能靠这出大戏换来独立建国。
毕竟过去二十年,从“路线图”到“奥斯陆”,和平文件厚度能砌墙,结果子弹还是穿墙而过。
现在欧盟把剧本再拍一遍,观众席里嘘声混着掌声,没人敢先喊杀青。
最扎心的细节藏在深夜的拉法口岸。
德国技师调试完扫雷器,顺手把空矿泉水瓶塞进随身背包——加沙那边没垃圾桶,瓶子扔地上就是新地雷的伪装。
一个瓶子都要带走,谁还看不出:所谓重建,第一步是别让悲剧循环播放。
可瓶子能带走,仇恨呢?
来源:生机勃勃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