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卖越吃越贵,可幸福感却比去年掉了23%,问题就出在锅铲太久没动。
外卖越吃越贵,可幸福感却比去年掉了23%,问题就出在锅铲太久没动。
中国营养学会刚公布的数字扎心:城里人每天平均下馆子1.5次,七成外卖重油重辣,可经常开火的家庭,幸福打分直接高出两成。
花五十块喝一杯奶盖,不如花五块熬一锅粥,胃和钱包同时踏实。
有人把五百块的私房菜改成三十八块自助,卖的是奶奶版茄子煲,营业额反而翻四倍。
客人边吃边抹泪,说吃到了小学放学路口的那口锅气。
老板总结:味道只要踩到记忆,比米其林星星值钱。
菜市场也有信号。
网红奶茶店门口空一半,豆腐摊却天天排长龙。
大爷们端着酱油碟站着吃,一块热豆腐下肚,比加芝士、加波波、加零卡糖的饮料更解乏。
他们才不管打卡拍照,只认实惠和舒服。
重口味横行,舌头先投降。
川菜、湘菜、烧烤、炸串轮番刺激,味蕾被辣到麻木,回家喝白开水都像山泉。
厨师朋友透露,很多店一勺底料半袋味精,不靠重口味盖不住冷冻味。
吃的人越爽,过后的口渴、胃胀、长痘全自己扛。
在家做饭等于主动降噪。
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抽油烟机的轰鸣,天然屏蔽工作群提示。
切菜时只能专注刀锋,水开的声音像计时器,焦虑被拆成一份份配菜。
半小时后,厨房灯暖,菜上桌,手机自动放下,这是任何冥想App带不来的心流。
有人担心做饭浪费时间。
算笔账:等外卖平均三十分钟,高峰期更悬;自己炒两个菜,淘米到出锅二十分钟。
省下的配送费足够买半斤虾。
时间没有被偷走,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还把健康存进身体。
房租高、厨房小,不是借口。
电磁炉加不粘锅,占地不足一张A4纸。
下班路过超市,买一把青菜、两块豆腐,十块钱搞定一餐。
没灶台也能煮面、蒸蛋、涮肉,油烟少,洗碗三分钟。
限制越多,越能逼出简单做法。
周末把朋友叫来家里,一人一道菜,成本不到人均三十。
有人带来家乡辣酱,有人露一手蒸鱼,桌子拼起来就是小型全国味道展。
吃完一起刷锅,顺便把各自的烦恼冲进水槽。
这种交情,靠饭店包厢换不来。
孩子也在旁边看着。
父母切菜,他递盘子;父母尝咸淡,他跟着学搅拌。
几顿饭下来,认识姜葱蒜,分得清生抽老抽,比课外班生动。
味觉提前写入家庭基因,以后他走再远,也能用一口熟悉的味道自救。
外卖平台的大数据不会告诉你,连续吃一周高油高盐,体检报告里的尿酸、甘油三酯会集体亮红灯。
医生门诊总结:二十岁出头痛风发作,三十岁血压爬坡,病根都在一日三餐。
锅铲长期闲置,医药费替你补上。
别急着报烹饪班。
网络免费教程足够,关键词搜索家常菜,播放量最高的通常零门槛。
盐少许、油适量,跟着视频尝着调,失败也只是咸一点、淡一点,下次就能修正。
做饭和骑车一样,一旦学会,终身不会忘。
如果实在太忙,可以从一周两顿开始。
周一熬粥,周三煮面,周五蒸蛋,把时间固定进日程,像开会一样不可移动。
坚持一个月,会发现外卖订单自然减少,体重秤数字往回走,连睡眠质量都在爬升。
最金贵的生活不在滤镜里,在冒烟的锅边。
今天下班早点回家,关火那一刻,厨房灯是为你一个人亮的。
来源:亲切晚风W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