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咳得像小狗叫,呼吸时胸口都凹进去了!"凌晨三点的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室,一位母亲抱着2岁患儿焦急张望。这样的场景近期频频上演——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季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到来,9月底至今急诊量激增30%,5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孩子咳得像小狗叫,呼吸时胸口都凹进去了!"凌晨三点的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室,一位母亲抱着2岁患儿焦急张望。这样的场景近期频频上演——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季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到来,9月底至今急诊量激增30%,5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数据显示,住院患儿中RSV阳性率高达40%,最小的患者仅1个多月大。上海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黄玉娟证实:"当前急诊量比前期翻倍,二胎家庭传播现象突出。"但疾控部门同时强调,整体就诊情况符合季节性流行病规律,未出现大规模排队或床位紧张。
这种专门"偷袭"婴幼儿的病毒威力不容小觑。中国疾控监测显示,南方省份0-4岁儿童住院病例中,RSV阳性率已连续多周居首。典型病例发展迅速:初期像普通感冒,48小时内可能进展为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喘息、三凹征(锁骨上窝、肋间隙、剑突下凹陷)等危险信号。
| 症状对比 | 合胞病毒(RSV) | 流感 | 新冠 |
| --||| |
| 发热特点 | 中低热为主 | 突发高热 | 中高热 |
| 典型症状 | 犬吠样咳嗽、喘息 | 全身肌肉酸痛 | 味觉嗅觉异常 |
| 高危人群 | 2岁以下婴幼儿 | 各年龄段 | 老年人 |
| 并发症 | 毛细支气管炎 | 心肌炎 | 肺部纤维化 |
实验室检测数据显示,鼻咽拭子多重PCR准确率超90%,远高于抗原自测。医生特别提醒:当婴儿呼吸频率超过50次/分钟,或出现喂养困难、嗜睡时,需立即就医。
上海市儿童医院接诊的5岁患儿案例显示,RSV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造成全家感染。防护需注意:
二胎家庭必须分房隔离,患者餐具单独沸煮消毒成人感染后多为轻症,但会成为传染源,需戴口罩哺乳避免三大用药误区:RSV无特效抗病毒药、抗生素无效、奥司他韦仅对流感有效对于6月龄内早产儿等高风险群体,医生建议提前准备血氧仪。市儿童医院感控办主任高洁指出:"患儿安静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4%,或烦躁哭闹时低于92%,必须急诊处理。"
监测显示流感阳性率已达1%,较往年提前出现。专家强调:"现在接种流感疫苗,2周后产生抗体,正好应对11月预期高峰。"
RSV具有"轻症自愈、重症凶险"的双面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曾玫教授提醒:"早产儿或先心病患儿可能72小时内发展为重症肺炎。"但过度恐慌同样不可取——多数患儿经雾化、吸氧等支持治疗,1-2周可痊愈。
正如急诊医生反复强调的防疫三原则:少聚集、勤洗手、识症状。这个病毒流行季,科学防护才是守护孩子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来源:湖北台健康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