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9号这天,巴以那边又炸锅了以色列说哈马斯违反了美国之前撮合的停火协议,直接动手发起报复性袭击,还说要“重新执行”协议。
10月19号这天,巴以那边又炸锅了以色列说哈马斯违反了美国之前撮合的停火协议,直接动手发起报复性袭击,还说要“重新执行”协议。
这事说起来不算突然,但闹这么大动静,还是让加沙的局势又紧张起来。
以色列动手的理由挺明确,他们国防军说哈马斯的人往拉法附近的以军部队射了反坦克导弹,还搞了炮击。
作为回应,以军当天就反击了,后来算下来光打击就搞了几十次。
本来停火协议是特朗普时期定的,就是为了结束双方打了两年的仗,结果才安稳没多久,又回到老样子。
不过哈马斯那边不认账,说自己根本不知道拉法地区有冲突,还在好好遵守协议,反过来指责以色列是故意找借口,想掩盖自己的行为。
这种各执一词的场面,在巴以冲突里真不算新鲜事,两边都觉得自己占理,最后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这次以色列的袭击造成的后果不算轻,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有44人没了,里面还有哈马斯的武装人员。
之前还有两名以色列士兵死亡的事,但哈马斯说这事跟他们没关系。
本来加沙那边就靠外部援助过日子,结果以色列当晚又下了命令,让国防军暂停援助物资进加沙,啥时候恢复也没说准。
加沙那地方的情况一直不好,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有数据,当地230万人里,超过150万人都得靠援助活着。
现在援助通道一断,吃的、治病的药肯定要不够用。
我之前查过类似情况,要是援助停上几天,加沙的食品储备撑不了多久,药品缺口也会变大。
以色列这么做,说是为了回应哈马斯的“违约”,但从老百姓的角度看,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毕竟不管两边怎么争,普通民众想要的不过是安稳过日子,断援助这事,确实有点不近人情。
这边加沙的仗还没停,以色列自己家里先吵起来了。
内塔尼亚胡的联合政府里,极右翼势力借着这次冲突,直接喊着要全面恢复战争,态度硬得很。
带头的是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他在以军发布报告后就公开说,要以色列用“全部力量”重启加沙的军事行动。
本-格维尔这人不简单,他所属的“犹太力量党”是内塔尼亚胡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没他们的席位,政府可能都撑不下去。
更狠的是,他还向内塔尼亚胡设了最后期限,要求必须摧毁哈马斯,还要给恐怖分子判死刑。
要是达不到要求,他就威胁说自己的政党要退出政府。
搞不清这些政客咋想的,老百姓还在遭罪,他们先想着自己的席位。
内塔尼亚胡的联合政府本来就不稳,2023年组建的时候就靠极右翼政党撑着,要是“犹太力量党”真退了,政府就没了议会多数席位,到时候要么倒台要么提前大选。
所以本-格维尔这招,就是掐住了内塔尼亚胡的软肋。
不过以色列内部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打仗,还有些温和派政党觉得该继续用外交手段维护停火,毕竟再打下去,国力消耗不说,地区也会更乱。
之前《国土报》搞的民调也能看出来,民众对这事分歧也大,一半左右支持有限度反击,三分之一多点想全面开战,还有些人没表态。
如此看来,内塔尼亚胡夹在中间,确实不好做决定。
这边以色列内部吵得不可开交,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坐不住了。
其实早在10月18号,也就是以色列动手前一天,美国国务院就发了声明,说有“可靠报告”显示哈马斯可能违反停火协议,还对加沙的巴勒斯坦平民发动袭击。
声明里还强调,要是真有这事,就“严重违反”了特朗普时期的协议。
很显然,美国这声明多少有点帮以色列说话的意思,毕竟两国是老盟友了。
不过光说不行,美国还打算动手斡旋。
彭博社报道说,有以色列官员透露,美国副总统万斯计划下周陪着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去中东。
这个威特科夫也不是新人,2024年还调解过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边境冲突,算是有点经验。
万斯亲自去,也能看出来美国挺在意这次停火协议的,不想让它彻底黄了。
但美国想斡旋也没那么容易。
加沙的巴勒斯坦民众对美国信任感不高,之前联合国调查显示,大部分巴勒斯坦人觉得美国偏以色列,不相信它能公正调解。
而且哈马斯和美国没官方外交关系,到时候只能间接沟通,效率和效果都得打个问号。
更何况,美国的核心目的还是维护自己在中东的利益,比如能源安全、和盟友的关系,至于能不能真正平衡以巴双方的需求,怕是还得看后续的实际行动。
10月中下旬这波冲突,把特朗普时期的停火协议冲得七零八落。
以色列说哈马斯违约,哈马斯说以色列找借口,内部极右翼还在逼宫,美国想插手又面临信任问题。
本来加沙地区就够乱了,这么一折腾,停火的希望更渺茫了。
毫无疑问,不管是以色列的报复性袭击,还是哈马斯的否认反击,最后受伤最深的都是普通平民。
要是两边一直这么对抗下去,不坐下来好好谈,巴以和平怕是还要等很久。
真心希望各方能冷静点,别再让无辜的人遭罪了。
来源:世间一分钟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