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4日,由郑州市泌尿生殖学会主办、郑州人民医院承办的“盆腔器官脱垂精准解剖暨自体组织修复术热点问题学术交流活动”在郑州人民医院成功举办。旨在构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盆腔器官脱垂等疾病的早期筛查与干预能力。
2025年9月14日,由郑州市泌尿生殖学会主办、郑州人民医院承办的“盆腔器官脱垂精准解剖暨自体组织修复术热点问题学术交流活动”在郑州人民医院成功举办。旨在构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盆腔器官脱垂等疾病的早期筛查与干预能力。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副总编辑王建业、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国俊、郑州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红娟、副院长田明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胡卫国教授,郑州市泌尿生殖学会的领导、会员及各医院的专家代表们出席本次活动。
首先,郑州人民医院副院长田明波致辞,高度评价学会工作,强调院方对本次学术活动鼎力支持与高度重视,确保会议顺利举行。
开幕式上,隆重举行授牌及颁奖仪式。首先进行了学会理事长单位及副理事长单位的授牌仪式。授予郑州人民医院“理事长单位”及“副理事长单位”荣誉牌匾,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副理事长单位”荣誉牌匾。随后,为“健康泌尿·科学生殖”科普大赛获奖者颁奖,郑州市中心医院团队(成员:刘培培、马慧芳、王晴晴)获一等奖;郑州人民医院马莉获二等奖;郑州人民医院孔素芳、郑州市中心医院张志磊、郑州四六〇医院贾璐璐获三等奖。最后,为郑州市泌尿生殖协会第一届理事长葛永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东奎教授颁发“名誉理事长”证书,表彰其对学会发展的突出贡献。
颁奖仪式后,郑州泌尿生殖学会张楠理事长祝贺获奖单位及获奖者,并全面总结学会过去工作,明确学会下一步工作计划。
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国俊肯定学会工作成果,指出“科健中原”品牌在推动科技创新与医疗融合上成效显著。他强调,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推广“移动三甲”诊疗模式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举措,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他希望学会完善“移动三甲”诊疗模式运行机制,为提升全省医疗卫生水平做更大贡献。
最后,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教授讲话,强调发挥学会桥梁与平台作用,强化学科建设,夯实专科发展根基,祝贺郑州市泌尿生殖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大会完成换届。他高度评价学会针对盆底器官脱垂疾病开展的基层技术培训工作,认为其对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推广规范技术意义重大。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分为六个专题板块,涵盖泌尿外科、妇科、产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内容,特邀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北京医院王建业教授分享了《尿失禁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解放军总医院宋磊教授探讨了《形形色色的尿瘘》的临床处理经验;郑州人民医院李红娟教授从交叉学科视角提出《专科突围的实践与思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朝辉教授总结了《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600例》的宝贵经验;河南省肿瘤医院杨栋教授聚焦《2025ASCOmUC研究亮点》,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此外,来自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等机构的专家还围绕绝经泌尿生殖综合症、妊娠合并泌尿系结石、盆底超声技术等议题展开讨论,展现了多学科协作在盆底疾病诊疗中的核心价值。
本次活动圆满举办,是推动泌尿生殖领域学术进展与多学科融合的关键实践。活动整合国内顶尖专家资源,高效传播前沿知识,通过案例研讨、技术演示等交流共享临床经验。未来,郑州市泌尿生殖学会将持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助力泌尿生殖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健康新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