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乐至:“20爱心集市”,一座城市的温情“赶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1 15:33 1

摘要:每月20日,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都比平日更显热闹与温馨。10月18日,一场名为“20爱心集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陈毅广场上温情开启。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集市巧妙融入了“川超联欢”元素,不仅保留了便民服务的温情底色,更添乡村振兴的活力与热度,让这场每月一度的“

每月20日,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都比平日更显热闹与温馨。10月18日,一场名为“20爱心集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陈毅广场上温情开启。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集市巧妙融入了“川超联欢”元素,不仅保留了便民服务的温情底色,更添乡村振兴的活力与热度,让这场每月一度的“赶场”成为市民共建共享、传递文明的温情“会客厅”。

活动现场 陈波/摄

从“得到”到“感到”

服务背后的情感增值

“阿姨,您这发型一换,年轻了十岁!”在“便民小板凳”义剪区,志愿者的夸赞让前来理发的老人笑逐颜开。她得到的不仅是一次免费理发,更是一份被关注的温暖。

“孩子们在外地,这些每月都来的志愿者让我感到格外亲切,就像自己的娃娃一样。”张奶奶的话,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

在这里,价值不以金钱衡量。

义诊志愿者的一声声叮嘱,助听器服务人员的一次次专业调试,应急救护队员手把手教会的急救技能……这些瞬间,为“得到”的服务注入了“感到”的温度。

市民王先生在体验完非遗剪纸后感慨:“以前觉得公益很远,现在发现,它就在身边,就是这种被惦记、被关怀的感觉。”

从“流量”到“留量”

达人镜头里的“乐至暖流”与“川超热度”

活动的魅力也吸引了网络达人的关注。

本地达人杨婉怡这次没有选择热闹的带货模式,而是举着手机,静静地穿行于各个摊位,进行“走播”。她的镜头里,是志愿者专注的神情,是老人理完发后满意的端详,是孩子学会剪纸后骄傲的笑脸。

“我想带粉丝看的,不只是商品,更是这座小城的精气神。”杨婉怡表示,她希望将线上的“流量”转化为对乐至人文魅力的“心留量”。

达人为市民介绍特色农产品 陈欣/摄

与此同时,本地达人唐琪英则在“川超联欢·集市助农”专区热情推介童家镇、中天镇等多个乡镇的特色农副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将“川超”活力注入爱心集市。现场还设置了集中收看川超活动的环节,吸引不少市民驻足,为爱心集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热闹与凝聚力。

为“川超”加油 吴双/摄

她们的直播,如同一根线,将广场上的温暖瞬间与川超的热情串联成一股动人的“乐至暖流”,传递到更远的远方。

从“场地”到“场域”

构建城市“文明记忆”

如今,“20爱心集市”已超越了单一的活动范畴,演变成一个促进情感交融、生成共同记忆的文明“场域”。

绿岛文化的剪纸志愿者发现,每次活动都有“回头客”,“有位大姐每月都来,说不是为了学新花样,就是喜欢这里热热闹闹、互帮互助的‘人气儿’。”

乐至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爱心集市’的成功,在于它用一种常态化、低成本且富有生命力的方式,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公共空间。此次融入‘川超’元素,更让集市在服务市民的同时,拓展了文明实践的广度。它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从概念走向生活,变成了群众可触摸、可感知的鲜活体验,最终沉淀为属于全体乐至人的温暖记忆。”

“20爱心集市”每月一次的爱心之约,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在细微处编织着社会的信任与和谐。它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正是由这些充满人情味的寻常时刻垒砌而成。在这里,人们交换的不仅是服务,更是一座小城的温度与情怀。(供稿人:张凤莉、陈波、陈欣、吴双)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