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嫡子,但传位给庶子的,打破立嫡以长不以贤规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17:50 1

摘要:在中国古代继承法“立嫡立长”原则下非常特殊且充满政治博弈的现象。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十位虽有嫡子,但最终选择传位给庶子的著名帝王案例:

在中国古代继承法“立嫡立长”原则下非常特殊且充满政治博弈的现象。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十位虽有嫡子,但最终选择传位给庶子的著名帝王案例:

中国历史上传位给庶子的十位皇帝/霸主

1. 唐睿宗李旦 → 庶子李隆基(唐玄宗)

· 背景:嫡子为李成器(后改名李宪)。

· 传位原因:李隆基在“唐隆政变”中诛杀韦后、安乐公主,拥立其父李旦复位,立下不世之功。无论是威望、能力还是功绩,都远超嫡兄。李成器深知形势,主动且明智地让出太子之位,称“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避免了内斗。

· 历史结局: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李成器得享善终,被追封为“让皇帝”。

2. 唐肃宗李亨 → 庶子李豫(唐代宗)

· 背景:张皇后(后册为皇后)生有嫡子李召(后改名李侗)。

· 传位原因:李豫作为长子,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战功卓著,掌握了军权,威望极高。而张皇后自己的嫡子年幼,且她在宫廷斗争中企图谋立他人,事败被杀,为李豫的即位扫清了障碍。

· 历史结局:李豫成为唐朝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继续平定安史之乱。

3. 唐代宗李豫 → 庶子李适(唐德宗)

· 背景:正妻崔贵妃生有嫡子李邈。

· 传位原因:李适同样是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历练出来的长子,功勋显著。而嫡子李邈虽然“贤明有才”,但去世较早,未及与李适竞争。

· 历史结局:李适即位后,试图削藩,却引发了“泾师之变”,晚年对宦官姑息迁就。

4. 南楚武穆王马殷 → 庶子马希声

· 背景:史载长子马希振为嫡子。

· 传位原因:马希声的母亲袁德妃非常受宠,爱屋及乌。同时,后梁政权为了削弱南楚,直接派遣使者任命马希声为知政事,掌握了实权,造成了既成事实。

· 历史结局:马希声继位后庸碌无能,南楚国力大衰,为其后诸子争位、国家速亡埋下伏笔。

5. 后梁太祖朱温 → (意图传位)养子朱友文

· 背景:正妻张惠生有嫡子朱友贞。

· 传位原因:朱友文并非亲子,而是养子,但因其才华出众,且其妻深受朱温宠爱。晚年的朱温厌恶亲生儿子的无能与争斗,有意传位于“贤”的朱友文。

· 历史结局:此举引发亲子朱友珪的极度不满,最终朱友珪弑父篡位,朱友文也被杀。后梁陷入内乱,迅速灭亡。

6. 吴越武肃王钱镠 → 庶子钱元瓘

· 背景:正妻吴氏生有十三个嫡子。

· 传位原因:钱元瓘在钱镠后期的军政事务中表现出色,屡立战功,显示出过人的才能。在众多儿子中,他的能力和贡献最为突出,因此被选为继承人。

· 历史结局:钱元瓘顺利继位,延续了吴越国的稳定和发展。

7. 清圣祖康熙 → 庶子胤禛(雍正帝)

· 背景:嫡子为孝诚仁皇后所生的废太子胤礽(两立两废)。

· 传位原因:这是最著名的“舍嫡立庶”案例。嫡子胤礽被废后,康熙不再立嫡。胤禛在康熙晚年表现出务实、干练的治国才能,并通过一系列谨慎而有效的政治活动,赢得了康熙的信任。

· 历史结局:雍正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推行改革,为“康乾盛世”的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8. 吴大帝孙权 → 庶子孙亮

· 背景:有多位嫡子,如孙登(早逝)、孙和(第三子,曾被立为太子)。

· 传位原因:孙权晚年昏聩多疑,“二宫构争”事件导致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被赐死。年仅七岁的幼子孙亮因其母潘夫人得宠,被立为太子,以便权臣(如诸葛恪)辅政,便于控制。

· 历史结局:孙亮十岁即位,朝政被权臣把持,十六岁被废,东吴政局陷入长期动荡。

9. 汉光武帝刘秀 → (实际上的)庶子刘庄(汉明帝)

· 背景:皇后郭圣通生有嫡子刘彊,并被立为太子。

· 传位原因:刘秀宠爱阴丽华,废黜郭皇后,改立阴丽华为后。原太子刘彊深知母亲被废,自己地位不保,主动多次请求辞去太子之位。刘秀顺水推舟,改立阴丽华所生的刘阳(后改名刘庄)为太子。

· 历史结局:刘彊得以善终,刘庄即位后,开创“明章之治”的开端,是一位有为的皇帝。

10. 宋武帝刘裕 → 庶子刘义符

· 背景:嫡子为刘义符的弟弟刘义真。

· 传位原因:刘裕出身寒微,发妻臧爱亲早逝,未生子,称帝后追封为皇后。他并未再立皇后,因此所有儿子名义上都是庶子。但他打破了“立贤”的考虑,因长子刘义符“多狎群小”,能力不足,曾考虑传位给更有才能的次子刘义真。但最终在群臣的劝谏下,还是遵循了“立长”的原则,传给了庶长子刘义符。

· 历史结局:刘义符即位后游戏无度,在位仅两年就被辅政大臣废杀,谥为“少帝”。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制度在现实的政治权力面前常常被打破。君主传位给庶子,主要出于以下几种考量:

1. 功勋与能力:庶子功高盖主,能力远超嫡子(如李隆基、李豫)。

2. 母亲受宠:爱屋及乌,君主因宠爱其生母而属意于他(如马希声、孙亮)。

3. 政治斗争:嫡子被废或早逝,或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如胤礽、刘彊)。

4. 现实局势:庶子掌握军权或朝中势力,形成既定事实(如李豫、朱友文)。

这些选择,有的带来了盛世,有的则引发了内乱和衰亡,充分体现了古代权力交接的复杂性与高风险性。

来源:关注历史的小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