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饮料正在摧毁你的胰岛细胞!大多糖尿病,都和这种饮料有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1 13:08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952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家三口先后确诊糖尿病,医生追问后发现,他们每天都离不开含糖饮料。”医生回忆,最先来就诊的是女儿,才刚满30岁,却空腹血糖超过9毫摩尔/升,属于典型的2型糖尿病。

紧接着母亲和父亲前来检查,结果也都血糖异常。进一步问诊后发现,他们一家人每天都要喝1瓶以上的含糖饮料,已经持续了十多年。这种习惯,正在一点点摧毁他们的胰岛功能。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确实如此,但更准确地说,是“喝”出来的。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指出,中国超50%的成年人每天摄入超过推荐糖量。而这些“过量糖”的最大来源,不是饭菜,而是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果味饮料、奶茶、瓶装果汁、运动饮料等,看起来清爽解渴,实则是“隐藏的糖库”。

它们含有大量蔗糖、果葡糖浆等高升糖成分,进入体内后迅速升高血糖,刺激胰岛素疯狂分泌。长期如此,胰岛β细胞反复“超负荷工作”,最终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糖尿病就悄悄来了

不是危言耸听,科学研究早已证实这个可怕的事实。2015年,发表在《BMJ》上的一项涵盖30余万人、历时1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每天喝一杯含糖饮料的人,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6%。

再看一项国内数据——202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与高糖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年轻人群,奶茶、瓶装果汁、功能饮料的高频摄入,是推动糖尿病年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结论很明确:含糖饮料,不仅增加血糖,还在慢慢“杀死”你的胰岛细胞。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五六十岁才会得的病。但现实是,越来越多的20、30岁年轻人,正在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2023年,医院代谢病中心的门诊数据显示,35岁以下糖尿病患者数翻了一倍,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9岁。

医生指出,这些年轻人共同的特点是:不爱运动、爱喝饮料、常熬夜、饮食油腻。糖尿病的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直到出现乏力、视力模糊才去医院,一查就是血糖爆表。而此时,胰岛功能可能已经损伤过半,无法逆转。

你可能不知道,一瓶500毫升的果味饮料,平均含糖量在45克以上,相当于9块方糖。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建议: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克,也就是说,一瓶饮料就超标快2倍

这些糖在饮料中被液化处理,进入体内后被迅速吸收,血糖飙升速度远高于米饭、馒头。更可怕的是,它们不会带来饱腹感,人喝了还会饿,反而吃得更多。这就是为什么,含糖饮料几乎是糖尿病和肥胖的“双重推手”

很多人聪明了,开始选择“无糖饮料”。但要注意,“无糖”≠“无害”。目前市面上的无糖饮料,大多添加代糖,如赤藓糖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这些成分虽不直接升高血糖,但长期大量饮用,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甚至诱发代谢紊乱。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指南,明确不建议使用非糖甜味剂减肥或预防慢病,强调长期摄入代糖可能反而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所以,最安全的饮料,永远是白开水。

想防糖尿病,第一步就是换掉手里的那瓶饮料。尤其是以下这几类人,更要高度警惕: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的人;

久坐少动、饮食不规律的人;

女性妊娠期血糖偏高者。

对这类高危人群,国家卫健委《成人糖尿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明确建议:限制含糖饮料摄入,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定期体检。此外,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指标,每年至少要做一次,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

糖尿病不怕早发现,就怕发现太晚。一旦确诊,就意味着需要终身管理、长期服药、定期监测,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而在疾病发生之前,我们有足够的机会“踩刹车”。

从今天起,把饮料换成白开水或无糖茶,少点奶茶、果汁、碳酸饮料,多吃蔬菜、全谷物、蛋白质,养成每天运动30分钟的习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正是守护胰岛功能、远离糖尿病的“底层逻辑”。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WHO. Guideline on non-sugar sweeteners. 2023
[4] BMJ. Consumption of sugar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type 2 diabetes risk: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15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香河牛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