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5岁的王先生,原本只是觉得肚子胀、有点反胃,以为是昨晚喝多了啤酒、吃了油腻海鲜,肠胃不舒服。
55岁的王先生,原本只是觉得肚子胀、有点反胃,以为是昨晚喝多了啤酒、吃了油腻海鲜,肠胃不舒服。
没在意,吃了点山楂丸、胃药就继续上班。
可两天后,他腹部剧烈绞痛,整个人蜷在床上动不了,送到急诊室一查——急性胰腺炎!
CT影像上,胰腺肿胀,周围组织已开始坏死。医生直接下达住院通知,连家属都惊讶了:“这不是普通的腹胀吗?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严重?”
你也许不知道,胰腺炎常常以“腹胀”“打嗝”“恶心”起步,却能迅速发展成致命急症。
医学数据显示,重症胰腺炎死亡率可达30%甚至更高。它是一场悄无声息,却极其凶险的“体内风暴”。
更可怕的是,它在早期极易被误判为胃病、消化不良,错过治疗窗口期,可能就直接危及生命。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讲清楚:
为什么很多胰腺炎“看起来像小病”?哪些症状必须高度警惕?哪些习惯正在把你的胰腺“逼入绝境”?以及——普通人到底该怎么防?胰腺是一个“不吭声就爆炸”的器官,藏在胃后面,不大,但功能极重要。
它负责分泌消化酶、调节血糖、帮助脂肪代谢。一旦发炎,消化酶可能“自我激活”,开始“消化”自身胰腺组织,引发坏死、水肿、感染、甚至全身器官衰竭。
很多患者早期表现非常轻微,最常见的“伪装症状”有:
上腹部隐痛、胀气感饱腹后反酸、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压痛但不剧烈,容易误判为胃病但此时胰腺可能已经有了炎症改变,若继续拖延,短时间内可发展为:
中华医学会数据指出,近70%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初期症状并不典型,常在确诊前自行服药、延误治疗。
1.暴饮暴食+酒后大餐,是胰腺的“高危组合”
胰腺最怕脂肪和酒精,尤其是“油腻+酒精”同吃,会加剧消化酶大量分泌,诱发自体消化。
研究显示,近50%的胰腺炎由饮酒诱发,尤其是“应酬型突发”。
2.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使胰液浓稠,易形成胰管阻塞
如肥肉、奶油蛋糕、黄油煎炸食物等,摄入过量会刺激胆囊、胰腺共同分泌酶液,增加胰腺负担,导致胰腺导管阻塞,引发胰液逆流和炎症反应。
3.长时间空腹+突进高脂大餐,加剧胰腺刺激
很多上班族习惯“早不吃、午快吃、晚胡吃”。这类饮食节奏紊乱,易引发胰酶异常激活。
特别是“节后综合征”,是胰腺炎高发时段之一。
4.滥用药物,尤其是止痛药、胃药掩盖胰腺症状
如布洛芬、某些中成药含有“寒凉成分”,可能缓解表面症状,却掩盖疾病进展。
一项临床观察指出,延误治疗超过72小时,重症率增加约41%。
1.识别“胰腺式腹痛”:位置、放射、持续性是关键
典型的胰腺炎腹痛位于上腹正中或左上腹,痛感向背部放射,持续时间较长,进食后加重。
如果合并发热、呕吐、发黄(黄疸)等,应立即就诊。
2.每年检查血脂、肝胆功能,尤其是胆结石人群
胆源性胰腺炎是中老年高发病因,需定期查彩超+肝胆胰功能,避免胆结石误伤胰腺。
3.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的“暴击式刺激”
推荐:少量多餐、避免油炸食品、控制动物脂肪摄入、忌暴饮暴食。
主食以粗粮+优质蛋白(如鱼、豆腐)搭配。
4.长期饮酒者,务必每半年做一次胰腺功能筛查
饮酒超5年、每日摄入超30g酒精者(约2瓶啤酒),应定期做胰酶检测(淀粉酶、脂肪酶)+彩超+肝胰功能评估。
别再以为胰腺炎只是“吃多了”的小问题,它能悄无声息地“从腹胀到ICU”,只需要几天。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近期反复出现上腹胀痛、恶心、食欲下降等症状,建议立即前往医院检查是否存在胰腺或胆道系统异常。
越早识别,就越能避免最坏的结果。越早干预,就越有可能让“重症”变成“轻描淡写”。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胰腺炎诊疗指南(2021年修订版)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cute pancreatitis: recent advances
北京协和医院胰腺疾病科健康宣教资料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2022)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来源:洪山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