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现在专门给咱长辈做的“银发综艺”火了。就说浙江卫视那档《夺金2025·银发挑战赛》,开播没俩月,我家小区的叔叔阿姨几乎人人都在追。为啥这些节目能让大伙儿这么着迷?今天就跟咱们唠唠心里话。
前几天回家,发现我妈手机里多了个新APP,点进去一看,满屏都是退休叔叔阿姨的综艺片段。她边刷边乐:“这节目里的阿姨,跳得比我广场舞队的领舞还带劲!”
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现在专门给咱长辈做的“银发综艺”火了。就说浙江卫视那档《夺金2025·银发挑战赛》,开播没俩月,我家小区的叔叔阿姨几乎人人都在追。为啥这些节目能让大伙儿这么着迷?今天就跟咱们唠唠心里话。
上周下楼碰到王大爷,正跟老伙计们凑在树荫下聊《银发挑战赛》。一说起节目里的乒乓球赛,王大爷眼睛都亮了:“那阿姨都72岁了,反手抽球又快又稳,比年轻小伙子还厉害!”
我特意跟着看了两期,发现这些节目是真用心。没有晃得人眼晕的灯光,没有绕来绕去的复杂规则,连字幕都比普通节目大一圈,看着就舒服。选手全是50岁以上的长辈,比的不是脸蛋子,全是实打实的真本事。
有位68岁的张阿姨,在节目里露了手剪纸绝活。一张普通的大红纸,在她手里折几下、剪几刀,几分钟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龙凤图。弹幕里全是“阿姨太牛了”“我家老太太也会这手艺”,看着心里暖乎乎的。
李阿姨跟我念叨,以前看那些年轻人的综艺,总觉得隔着层纱。他们说的梗听不懂,明星脸记不住,坐那儿看十分钟就想换台。现在看银发综艺,就跟看身边街坊邻居似的,怎么看怎么亲切。
《银发挑战赛》里有段内容,把我妈看哭了。65岁的陈叔叔,退休前是中学老师,退休后迷上了骑行。他带着老伴从杭州骑到苏州,一路上拍了满满一本相册。节目里他翻着相册说:“以前忙工作,没好好陪她逛过,现在退休了,得把时光补回来。”
我妈擦着眼睛说:“这说的不就是你爸嘛!”我爸退休后学摄影,天天拉着她去公园拍花拍草,以前总觉得他瞎折腾,现在看了节目才懂,这是老两口藏在日子里的小浪漫。
这些节目里没有啥“完美人设”,全是真实的家常事。有阿姨聊带孙子的累,有叔叔分享退休后的养生招,说的都是柴米油盐的心里话,比那些编出来的剧本动人多了。
王大爷最稀罕节目里的“生活小课堂”。有一期教怎么用手机挂号、线上交水电费,他跟着学了两回,现在这些事都能自己搞定了:“以前总怕麻烦孩子,现在跟着节目学,咱也能当‘科技老人’了!”
记得去年春节,全家围在电视前看晚会,长辈们坐了没半小时,就一个个回房间了。我妈当时说:“台上的明星一个不认识,唱的歌也没听过,坐着没意思。”
那时候电视上的综艺,几乎全是给年轻人做的。选秀、密室、恋爱那些节目,热热闹闹的,可跟咱长辈没啥关系。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节目开始想着咱们老年人了。
除了《银发挑战赛》,还有教做家常美食的《舌尖上的夕阳红》,记录老伙计们旅行的《老友记》。这些节目就像一扇窗,让大伙儿看到,咱们长辈身上藏着这么多精彩。
有回跟做综艺的朋友聊天,他说做银发综艺可不简单。得考虑长辈的视力、听力,还得摸准咱们的兴趣爱好。“选选手也不看啥才艺多炫,就挑那些有故事、接地气的,跟街坊邻居似的才好。”
不过这份用心没白费。《银发挑战赛》的收视率,好几回都超过了同期的年轻综艺。后台数据说,50岁以上的观众占了六成多,还有不少年轻人陪着爸妈一起看,一家人边看边聊,多热闹。
上次小区组织茶话会,一说起银发综艺,大伙儿都打开了话匣子。李阿姨说:“要是有教插花的节目就好了,我退休后就爱摆弄这些花草。”张叔叔盼着能有钓鱼比赛的综艺:“把全国的钓鱼高手凑一块儿比一比,肯定好看!”
其实咱们长辈的需求真不复杂。不要多华丽的舞台,有个能展现自己的地方就行;不用刻意讨好,真心实意懂我们就好。
我妈现在每天都跟老姐妹分享综艺片段,看到有意思的地方,还会录下来发家族群。以前连智能手机都不爱碰的她,现在连发弹幕都学会了,还跟我炫耀:“你看,阿姨们都给我点赞呢!”
这些变化,比节目本身还让人高兴。因为这说明,咱们长辈不再是“被忘了的群体”。咱们的兴趣、咱们的故事、咱们心里的想法,正被越来越多人看见。
最后想说的话
记得小时候,爸妈陪着我们看动画、唱儿歌。现在我们长大了,终于能陪着他们看属于咱们长辈的综艺了。
银发综艺火起来,不只是综艺圈多了个新花样,更是社会进步的实在体现——“尊老”不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长辈们,你们都看过哪些银发综艺?最想在电视上看到啥内容?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说不定咱们的想法,真能被节目组瞅见呢~
来源:追光吧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