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与中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时间博弈”,在此过程中,中国网络部队成功挫败了美方的相关阴谋。倘若中美之间爆发冲突,哪一方会成为首要打击目标呢?美方的举动无疑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美国与中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时间博弈”,在此过程中,中国网络部队成功挫败了美方的相关阴谋。倘若中美之间爆发冲突,哪一方会成为首要打击目标呢?美方的举动无疑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10月19日,国家安全机关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中国国家授时中心发起超两年网络攻击。其中提到自2022年起,美国利用某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漏洞,暗中攻击并控制国家授时中心多名工作人员手机,窃取敏感资料。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美方动用42款特种武器,大规模攻击我国授时中心,并试图渗透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
此次披露被攻击的并非金融或电力系统,而是相对陌生的“国家授时中心”。
不少人疑惑,这究竟是什么单位,以至于让美方发起高强度猛攻?
国家授时中心仅是“报时”机构?非也。它隶属中科院,承担着国家标准时间的生成、维护与播发任务,堪称国家基准时间实验室。通过短波、长波、卫星等手段,向全国播送标准时间,为各行业提供精准时间基准。授时中心的时间对通信、交通、金融等关键领域至关重要。美国曾对其发起网络攻击,意在瘫痪中国关键领域并窃取技术。若将现代战争喻为交响乐,授时中心便是定音的音叉,它不仅掌控着我们手机上的时间,更维系着国家军事体系的运作节奏。
若美方阴谋得逞,中国或陷入时间紊乱,授时不准至少引发三重危机:
能源领域,时间失准或引发电网波动,致大面积停电。
交通领域,高铁、航空依赖精准时间,一纳秒误差将致北斗定位偏差30厘米;
今年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61洲际弹道导弹首次公开亮相,这款被外界称为"让五角大楼睡不着觉"的大杀器,也仰赖北斗系统提供的精确定位服务。
再先进的导弹,无精准时间基准也如“盲人”。现代导弹靠卫星导航精确制导,北斗核心功能是授时。导弹飞行要持续校准位置速度,时间精度需达千分之一秒级,0.3秒误差就会使导弹偏离目标2.6公里,授时精度决定打击效能。北斗三号授时精度达20纳秒,地基增强系统下可压缩至1纳秒,这让东风-21D反舰导弹命中误差控制在10米内。航母作战调度等依赖统一时间基准,5G基站也需高精度时间同步。授时系统已是现代军事与社会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
金融领域,一微秒误差或致国际股市数千亿波动,易引发结算差错与纠纷,银行转账也可能出错;
政务服务中,时间不准也可能致数据混乱。
可以说,美方此举无异于“时间战”,破坏力堪比核打击,直击中国国家命脉。
正因如此,美国将授时中心列为重点渗透对象。据国家安全机关披露,美国家安全局攻击分三阶段:2022年3月起,利用某境外手机短信漏洞远程控制授时中心人员手机窃密;2023年4月,借已控终端渗透内部计算机;2023年8月至2024年9月,部署新型网战平台,用42款特种武器对授时中心多网络系统发动高强度攻击。
我国始终重视授时系统安全,现已建成全球最全面的授时技术体系,涵盖短波、长波、北斗卫星等"天地一体"的授时网络,多种方式互为备份保障服务连续性。同时,光纤授时等抗干扰、高精度新技术正逐步应用。此次美方对授时中心的网络攻击虽被及时挫败,但暴露出关键岗位使用境外通信设备(如某品牌手机短信漏洞)带来的安全隐患。
来源:科普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