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在超市排队时,目睹了一位母亲滔滔不绝地对陌生人讲述儿子的学习成绩。
永远不要把孩子的一切晒在阳光下
昨天在超市排队时,目睹了一位母亲滔滔不绝地对陌生人讲述儿子的学习成绩。
“我家孩子这次数学考了98分,全班第三”、“英语演讲比赛拿了一等奖”、“老师都说他特别聪明”… 站在一旁的小男孩满脸通红,低着头不停摆弄衣角。
我注意到他试图拉母亲的衣角制止她,但这位母亲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炫耀的快乐中。
这种场景何其熟悉。
很多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最大的成就,却忘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感受和尊严。
被“晒”的孩子,心里在经历什么
儿童心理学家李松蔚说过:“当众提及孩子的私事,实际上是一种边界意识的缺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理边界,当父母随意将他们的信息公之于众,尤其是成绩、缺点甚至糗事时,孩子会感到被侵犯。
邻居家10岁的女孩有次哭着对妈妈说:“你能不能不要再跟别人说我尿床的事了?我都这么大了!”
那个女孩后来变得特别怕见生人,每次家里来客就躲进房间不肯出来。
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颗娇嫩的幼苗,需要细心呵护而非公开展示。
聪明的父母,懂得守护孩子的隐私
明智的父母知道,不是所有关于孩子的事情都适合拿来分享。
他们会有选择地保守孩子的秘密:
不透露孩子的糗事和缺点——这些事会成为孩子心中的刺,也会被外人长久记住。
不炫耀孩子的成绩和成就——这既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也会引起其他家长的反感。
不传播孩子的私密小事——比如孩子偷偷告诉你的小秘密,或者某些成长过程中的尴尬阶段。
不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公开的责骂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
有边界的爱,才能滋养出独立的人格
当我们尊重孩子的隐私,实际上是在告诉他们:
“你的感受很重要”、“你有权拥有自己的秘密”、“你是独立的个体”。
这种尊重会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和明确的个人边界。
一个懂得尊重孩子隐私的家庭,往往会培养出更加自信、独立的孩子。
因为他们知道,家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被无条件接纳,而不必担心被随意评判或曝光。
如何把握分享的尺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要完全保持沉默。分享的智慧在于:
分享前先考虑:这件事会让孩子感到尴尬吗?
征得孩子同意:“妈妈可以和阿姨分享这件事吗?”
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分享:比如孩子如何克服困难,而不是单纯炫耀成就。
注重正面激励:多分享那些能给孩子带来正面回馈的内容。
教育专家王人平说:“孩子的生命成长本身,就是一场漫长的隐私保护过程。从身体到内心,从行为到思想,都需要父母的尊重与守护。”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守护孩子的隐私不仅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深远的爱。
下一次当你想要谈论孩子时,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件事分享出来,真的合适吗?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灵魂来尊重,这才是聪明父母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来源:思想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