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来湘创业⑨ | 廖光熙:弃外企Offer返乡创业 种出2000万“花样”事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1 09:32 1

摘要:走进位于浏阳市城区的醉花荫园艺中心,蝴蝶兰的雅致、北美冬青的喜庆、多肉植物的呆萌交织成一片生机盎然的花海。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有上万盆花卉从这里出发,通过电商平台销往省内及周边省份。

走进位于浏阳市城区的醉花荫园艺中心,蝴蝶兰的雅致、北美冬青的喜庆、多肉植物的呆萌交织成一片生机盎然的花海。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有上万盆花卉从这里出发,通过电商平台销往省内及周边省份。

廖光熙是这片“花花世界”的打造者。他是西安交通大学生物物理学硕士,曾经因为返乡创业放弃了海外深造与外企Offer。他用15年时间将父母经营的小花店培育成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的本土花卉品牌,更以“订单农业”模式带动近200位农户增收,在返乡创业的赛道上种出了属于自己的“花”样年华。

从名校硕士到田野花匠

对廖光熙而言,2010年7月5日无疑是人生的重要时刻之一。那天是他的27岁生日,也是他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离校的日子。然而,他放弃了海外深造的机会,婉拒了外企抛来的橄榄枝,档案上“自主创业”的毕业去向,让他成为学院当年最特殊的存在。

“我从小在花店长大,对家乡的小花店有感情。”1996年,廖光熙的父母在浏阳开设第一家花店,他们剪枝、包装、照料花卉的画面深深留在廖光熙的脑海里。在西安交通大学攻读生物物理硕士学位期间,廖光熙便想着将大分子相互作用、生物液晶等专业知识用于花卉培育与园艺管理中。

但这份初心最初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你回来干什么,好好找份工作,或者考个选调生不好吗?”父亲的不解是廖光熙返乡初期最常听到的话。彼时在家人眼中,名校硕士的“正途”应该是大城市的稳定工作,而非回到小城“种花卖花”。可即便如此,廖光熙还是坚持要先试试。

2010年下半年,廖光熙在父母的花店旁开起了蛋糕店。“当时考虑到鲜花和蛋糕都是礼品,能够互相引流。”廖光熙说,他在西安时常和同学忙里偷闲到米旗、御品轩等烘焙品牌门店购买蛋糕,给了他将“甜蜜经济”与“花卉经济”有机结合的灵感。

“父母常说经营一家店,管理比技术更重要,创业要学会依靠团队的力量。”作为门外汉,廖光熙直接外聘优质面点师和裱花师,一边向他们请教技术,一边摸索门店管理。但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才是最大的考验,廖光熙预估需要80万元启动资金,父亲则根据多年经验将这个数字增加至150万元,后来的事实证明父亲的判断很准——设备采购、店铺装修、工厂建设总投入超过了400万元。

在最艰难的时刻,浏阳市统战部推出大学生创业资助计划,并无偿向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2万元资金支持。虽然金额不多,但廖光熙从中获得了认可与鼓励,有了继续坚持创业的信心。更令他感动的是,父母那段时间也忙前忙后联系银行贷款,从“嘴上反对”变成“默默助力”。

正如廖光熙预测的那样,蛋糕店开业后不仅吸引了花店的众多老客户,还对外开拓了新的消费群体。2种完全不同的商品业态互为补充,帮助花店摆脱了以往较为单一的经营模式,父母、同学和好友也逐渐认可他的创业眼光和管理能力。

用科技创新重构花卉产业

2012年,廖光熙在上海一位朋友的园子里见到了一种特殊的植物。这株名为“黑法师”的多肉植物单价过万元,廖光熙惊讶之余,很快从中嗅到了商机。

“物以稀为贵,且多肉易繁殖、观赏性强,肯定能大卖。”作为海外舶来品,多肉当时已经在国内部分大城市小有名气,但浏阳乃至湖南市场仍是空白。打定主意后,廖光熙立刻从各地引进多肉品种,并通过母校西安交大的同学查阅日韩多肉研究数据库,为品种改良作准备。起初,他引进的多肉植物最少也要三四十元,某些品种的一片叶子甚至能卖到800元。但市场反响远超预期,“有人买了一盆又一盆,甚至有人在家里的阳台上摆了360盆”。

在此期间,廖光熙的研究生专业知识也派上了用场。“要想让多肉在墙上生长,土壤既要有黏性,透气性也要好。”他做了无数次实验,耗时2年研发出“多肉造型土”,不仅解决了多肉倒伏问题,还能让其附着在墙壁、瓷砖上生长。2016年,廖光熙从北京引进多肉“桃蛋”成为市场爆款,带动花店年营业额大幅增长。

随着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廖光熙发现传统花店存在生产能力有限、客户覆盖范围小的问题。2012年,他在浏阳城区修建了3000平方米的园艺中心,既为门店供货,还承接企业租摆业务。“园艺中心可以让植物持续生长,进回来的货放在这里也会越长越好。” 廖光熙笑言,没想到园艺中心后来成了“网红打卡点”,不少市民会专程驱车前来采购,更有新人预约场地拍婚纱照。

2018年,业内已有电商经济冲击实体门店的讨论。廖光熙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开始收缩门店规模,将重心转向社区团购,与兴盛优选等平台合作。“实体店一天最多只能接待十几人,而社区团购群实时在线200人都很正常,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廖光熙说。

鲜花普遍娇贵,运输中稍有磕碰就会造成损耗。廖光熙带领团队改良包装,采用保水材料,并专门组建电商运营团队负责平台对接、直播打包等工作。2019年的一场促销活动,让廖光熙彻底意识到电商平台的潜力——2万份定价2.99元的三角梅树苗,原本计划卖3到6个月,结果线上仅用半小时便售罄。

“以前实体店一个月卖5000盆就算优秀,现在线上一天最高能卖十几万盆。”为了降低试错成本,廖光熙选择在小市场投放测试产品,获得正向数据反馈后再向市场推广,“比如白掌,我们先配懒人花盆卖了40多万份,再陆续换成陶瓷盆、玻璃盆,让它一直保持销售热度。”

一朵鲜花带动区域振兴

“廖总,今年的白掌苗我们按您说的种,肯定没问题!”浏阳市柏加镇是全国前10的花卉产区,近年来,廖光熙的“订单农业”模式让这里的花农告别了鲜花“种出来卖不掉”的困境。

“以前是花农种什么,我们收什么,经常出现滞销。现在是我们预判市场需求,告诉他们种什么、种多少。” 廖光熙介绍,花卉生长有周期,花农掌握的信息量少,容易跟风追加种植,导致供过于求。为此,他通过分析行业平台公布的数据,结合线下考察提前规划品种与产量,最大程度为花农规避种养风险。

为了让花农没有后顾之忧,廖光熙与他们签订产品销售承包协议。“白掌从出苗到上市只需6个月,周期短、风险小,我们就引导农户种这个。”廖光熙介绍,依托“订单农业”,每位农户年增收3万到5万元,不少曾经犹豫的花农现在都主动上门要订单。

科技特派员的加入,则让廖光熙对做大做强花卉生意更有底气。2022年,湖南省花卉协会高级讲师刘冰作为科技特派员驻点醉花荫,每月开展专题培训,并帮助企业申请8项专利。廖光熙表示,醉花荫今年成功申请长沙市科技特派员项目,将在智能化培育方面进一步发力。

湖南与江西一山之隔,在湘赣边花木产业合作过程中,廖光熙经常主动分享从业经验。他将浏阳的成熟品种与技术带到江西,并选派24名花艺师前往江西上栗、萍乡、南昌等地,为上百家门店提供技术支持。

截至目前,醉花荫已带动近200人就业,其中既有返乡农民工,也有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2024年,醉花荫招聘4名应届毕业生和实习生从事园艺设计和景观制图等工作。“眼下部分大学生较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我们正好缺这方面的人才,算是双向奔赴吧。”廖光熙说。

此外,全新的智能化花卉研发培育基地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预计2027年完工。“我们将融入AI、物联网技术打造花艺场景展示厅,既能研发花卉新品,又能面向公众开放。” 廖光熙表示,基地未来将成为集研发、培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园艺综合体。

从名校硕士到花匠,将小花店做出规模体量,廖光熙用行动证明,返乡创业大有可为,只要带着初心、勇于创新,就能在三湘大地种出属于自己的“花”样年华,带领家乡父老共赴“花海”中的幸福生活。

来源:中人社传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