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天坛医院儿科专家李丽嫱主任在临床接诊中,经常遇到焦虑的家长咨询:"孩子上课总是走神,写作业拖拖拉拉,像只坐不住的小猴子,这可怎么办?"针对这个普遍困扰家长的难题,李主任指出,注意力不集中犹如一扇半开的窗户,需要我们从生理、心理、环境等多维度寻找钥匙。
北京天坛医院儿科专家李丽嫱主任在临床接诊中,经常遇到焦虑的家长咨询:"孩子上课总是走神,写作业拖拖拉拉,像只坐不住的小猴子,这可怎么办?"针对这个普遍困扰家长的难题,李主任指出,注意力不集中犹如一扇半开的窗户,需要我们从生理、心理、环境等多维度寻找钥匙。
从神经发育角度看,儿童前额叶皮层就像正在施工中的"指挥中心",其执行功能尚在逐步完善。李主任比喻道:"这就像给幼儿园小朋友布置大学作业,超出了他们当前的神经发育水平。"临床数据显示,5-7岁儿童持续注意力仅能维持15-20分钟,这解释了为何低年级学生容易在课堂上"神游太虚"。
环境因素同样不容忽视。现代家庭常见的"电子保姆"现象——让孩子长时间接触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就像给大脑注射了"注意力分散剂"。研究显示,过度屏幕暴露会导致多巴胺分泌紊乱,使孩子对普通学习活动产生"味同嚼蜡"的厌倦感。
李主任建议采取"三位一体"干预方案:首先建立"时钟王国"般的规律作息,保证8-10小时黄金睡眠;其次创造"禅意书房"式的学习环境,移除电子产品等"注意力小偷";最后通过"游戏化训练",像搭积木般循序渐进地延长专注时间。对于疑似ADHD的情况,她强调要像考古学家般细致观察,及早就医评估,切忌"病急乱投医"。
来源:儿科医生李丽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