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季连续降雨对秋种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农田土壤湿涝,给适时播种、机械作业带来不便;另一方面,“麦喜隔年墒”,充足的土壤底墒,为小麦播种及生长有利。晚播不等于减产,可通过科学措施保收成,农民朋友无需过度担忧,要坚定信心,种足种好小麦。
今秋的连绵雨水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它给秋种带来了不便
却也送来了难得的“隔年墒”
晚播不等于减产!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科学管理
小麦秋种关键技术明白纸
咱们一起来看
临沂市小麦秋种关键技术明白纸
一、秋季连阴雨致小麦晚播,秋种咋办?
秋季连续降雨对秋种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农田土壤湿涝,给适时播种、机械作业带来不便;另一方面,“麦喜隔年墒”,充足的土壤底墒,为小麦播种及生长有利。晚播不等于减产,可通过科学措施保收成,农民朋友无需过度担忧,要坚定信心,种足种好小麦。
一个主线:土壤墒情。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散墒不佳不盲目整地,杜绝粗耕烂种。
四个要领:散墒为前提、整地是关键、晚播需精管、集成促高产。晚播更要精耕细作。五个应变:适墒抢播、增密补晚、适当浅播、按需增肥、以促为主。
四个目标:保出苗率、保种子根、保群体量、保安全越冬。力争全苗、壮根、抗冻。
二、土壤饱和、过湿,如何排湿散墒?
一是“排”:抓紧疏渠、机械抽水、开沟,尽快排除明水、沥出耕层滞水。
二是“清”:清理过湿地表、倒伏或车辙轧沟里的秸秆;田间站立秸秆利于散墒,不要急于粉碎还田。
三是“晾”:根据砂土、壤土、黏土等土壤质地,按照“田间有明水→土壤水分饱和→地表露白→晾至适耕”的时序,精准把握秋播时机。
四是“耕”:适宜地块通过耕翻、深松、浅旋等方式加速散墒,作业前关注天气防雨水灌垡。
三、玉米秸秆潮湿、留茬高,还田难咋办?
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需解决“影响散墒、难扎根、肥效差、病害风险高”问题:
深耕翻埋。粉碎秸秆至 5-8 厘米,均匀抛撒后深耕掩埋,作业时放慢速度保质量。
旋耕混埋。不深耕地块,旋耕时将碎秸秆与表层土掺混。生物促解。按还田量施尿素、腐熟菌剂加速秸秆腐解。
离田增值。有条件地区采用机器打捆或人工离田,用于饲料、基料、肥料、燃料、原料等增值利用。
四、土壤湿黏、农时紧、有车辙,咋整地?
一是提倡深耕。具备条件的地方,鼓励进行深耕翻,以打破犁底层、掩埋秸秆、减轻病虫草害,耕深不低于25厘米。
二是分次旋耕。不深耕地块,可分次旋耕。首次浅旋松土、排湿散墒;后续再进行1~2次旋耕、耙耱,实现秸秆混埋、坷垃打碎、苗床平整。旋耕深度不低于15厘米。
三是抢时免耕。晾墒缓慢、播期紧迫的地块,或山区丘陵农机作业困难地块,可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
五、小麦晚播,品种咋选、播量多少?
一是适逆选对种。要优先选择根系发达、成穗率高、群体构建快的优良品种。
二是适晚加播量。霜降前播每亩20~25斤;霜降至立冬,每晚播一天增加1斤/亩;立冬后,每晚播一天增加1.5斤/亩,一般不超过45斤。
三是适症包种衣。用含三氟吡啶胺、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噻虫嗪等成分的复配药剂,增配芸苔素内酯、吲哚乙酸、黄腐酸钾等产品拌种或包衣,坚决避免“白籽下地”。
六、土壤养分流失大、晚播麦苗弱,底肥咋用?
一要促壮增肥。优先增施磷肥,促根系发育、分蘖,增强抗寒力。
二要平衡补肥。因降雨肥料淋溶多,调整氮磷钾配比;按秸秆还田量增尿素,未还田地块增钾肥。
三要多元配肥。基肥掺缓控释氮肥(肥效≥60 天),配施化肥与有机肥,加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提肥效。
七、现在讲“七分种、三分管”,晚播咋提播种质量?需播前播后双镇压吗?
一是适墒抢播。耕层土含水量 70-80%(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时抢播,及时抢播。抓住适墒窗口期,能抢早一天是一天,能抢种一亩是一亩。
二是复式精播。机械多次进地辗轧,会对耕层造成破坏,优先使用高性能复式条播机,耕种播耙一机进地、一体作业,力争一播全苗、苗齐苗匀。
三是适当浅播。今年播种晚、墒情足,小麦的播种深度应该适当控制在3厘米左右,促进早萌发、早出苗。砂壤土保水性差,可以播到4厘米左右。
播前播后双镇压,能够粉碎坷垃,沉实土壤,蓄水保墒,抵御冻害,在多年生产实践证明的一项好技术。今年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墒制宜,播种时实施双镇压作业的,要及时调整镇压装置,播后适度轻压,防止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播种时不实施双镇压作业的,可在土壤封冻前或小麦返青时进行镇压。
八、小麦出苗后至越冬前,咋管理?
一要查苗补种。缺苗断垄地块尽早查苗补苗。
二是封闭除草。利用土壤墒情优势,在播后苗前封闭除草。
三是保墒防冻。因地制宜开展冬前划锄、合理镇压,增温保墒、抗逆防冻。必要时浇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
来源:12345临沂首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