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私域,未来3年的趋势与机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1 08:00 2

摘要:过去几年,我见过太多企业把私域当“救命稻草”:有人砸钱买工具却连用户标签都没打全,有人照搬裂变模板结果被微信封了20个号,更有人把私域做成“朋友圈广告位”,用户拉黑率飙升300%。

注:本文系原创内容,已交由专业人士全网维权,转载需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过去几年,我见过太多企业把私域当“救命稻草”:有人砸钱买工具却连用户标签都没打全,有人照搬裂变模板结果被微信封了20个号,更有人把私域做成“朋友圈广告位”,用户拉黑率飙升300%。

但那些真正跑通模式的品牌,复购率能做到行业均值的5倍,获客成本却只有公域的1/5。

私域的底层逻辑,正在经历一场“基因突变”。

过去是“流量思维”——把用户当数字,用优惠券轰炸催单;现在是“用户思维”——把用户当“数字资产”,用深度运营挖掘终身价值。这背后藏着三个致命转变:

01

流量私域化:从“捞鱼”到“养鱼”的生存战

现在公域平台的流量成本有多夸张?某头部美妆品牌在抖音的获客成本已经飙到120元/人,而私域用户的LTV(生命周期价值)能做到800元以上。

但问题在于:用户早就对“加微信领5元券”免疫了。

未来的私域入口,会藏在用户决策链的每个环节里。

你在淘宝下单后,系统自动弹出“加企业微信送定制刻字服务”;刷短视频时,博主突然说“点击头像进群,今晚抽3个粉丝免费改造妆容”;甚至线下买奶茶时,店员递来的杯套上印着“扫码进群,明天教你用这杯奶茶做甜品”。

关键不是“加粉”,而是“无感转化”。

用户不会觉得自己被营销,只会觉得“这个品牌懂我”。

而背后需要的是一套“用户旅程设计”:从首次触点到深度绑定,每个环节都要埋着“留存钩子”——可能是会员日抽奖、可能是专属内容库、可能是积分兑换的稀缺权益。

02

顾客会员化:从“一次性买卖”到“终身价值挖掘”

传统会员体系为什么失效?

因为用户觉得“占便宜”是基础操作,“炫耀身份”才是真需求。

某母婴品牌把会员分成“新手妈妈”“育儿达人”“超级星妈”三级,每升一级解锁新特权:新手妈妈能领待产包清单,育儿达人能参与产品内测,超级星妈直接分利润——结果会员复购率暴涨200%。

未来的会员体系,必须是一套“用户成长游戏”。

消费金额、互动频次、拉新数量都能变成“经验值”,用户像打游戏一样升级,每解锁一个新等级就获得“炫耀资本”。

更狠的是让用户参与品牌建设——某美妆品牌的“美妆实验室”会员,能用积分兑换新品试用,还能在群里投票决定下季度主推色号。这种“参与感”会让用户觉得“这个品牌是我的”。

03

销售主播化:导购不直播,业绩少一半

去年双十一,某服装品牌的导购小王靠直播卖出300万业绩,而她线下门店的月均销售额只有80万。

这不是个例——用户刷短视频的时间已经超过传统电商,销售必须学会在镜头前“演”出信任感。

未来的销售,必须是人设鲜明的“真人IP”。

卖童装的导购要变成“穿搭顾问”,天天在朋友圈发“如何给娃挑衣服不踩雷”;卖家电的要变成“生活达人”,教用户“用烤箱做100种美食”;甚至卖建材的都要会拍“装修避坑指南”。

用户可能记不住品牌名,但会记住“那个总扎马尾的导购小姐姐”。

私域的终极战场,从来不是工具,而是人心。

当所有企业都在谈“AI赋能”“公私域联动”时,真正能跑出来的,一定是那些把用户当“朋友”养、当“家人”宠、当“合伙人”处的品牌。

流量会枯竭,规则会变化,但人对“被理解”“被重视”“被需要”的需求永远不会变。

2025年的私域,早已不是“要不要做”的选择题,而是“怎么做才能活下来”的生存题。

那些还在用旧地图找新大陆的企业,终将被时代抛弃;而那些真正读懂用户、深耕关系的玩家,将在这场“人心争夺战”中,赢得下一个十年。

作者简介:阿尘,腾讯官方认证·企业微信私域增长师,拥有8年私域运营实操经验,独家私域落地课程全渠道超2000人学习,已帮助多家行业巨头企业打造自己的专属客户资产,实现业绩二次增长。

来源:走近时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