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深耕法律“责任田” 绘就民生“幸福卷”——松原市宁江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侧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1 07:28 1

摘要:近年来,松原市宁江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锚定“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方向,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司法行政职能深度融合,通过建强平台、做优服务、锻造队伍,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法律服务网络,让法治阳光浸润基层肌理,以高质量法律服务护

近年来,松原市宁江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锚定“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方向,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司法行政职能深度融合,通过建强平台、做优服务、锻造队伍,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法律服务网络,让法治阳光浸润基层肌理,以高质量法律服务护航民生幸福、赋能基层治理。

搭建“三维平台” 激活法律服务“新引擎”

“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问法律问题,心里踏实多了。”这是宁江区群众对基层法律服务最真切的心声。为打破服务壁垒、缩短服务距离,宁江区精心构建“实体+热线+网络”三维服务矩阵,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指尖上”。

今年以来,491次面对面咨询、19次热线回应、14次线上解答,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宁江区用“零距离”服务,让群众感受到的安心与便捷。

做优“多元服务” 书写民生福祉“新答卷”

“多亏了法律援助,我被拖欠的两万元工资终于要回来了。”“谢谢你们上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公证,帮我了却了心头大事。”群众的一声声感谢,是对宁江区法律服务最温暖的认可。在这里,法律服务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

在人民调解一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调解网络扎根基层,22个乡镇(街道)、144个村(社区)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专职调解员走村入户,把调解桌搬到田间地头、社区院落,将征地补偿的分歧、邻里间的摩擦、物业纠纷的矛盾一一化解。

今年以来,613件矛盾纠纷成功调处609件,98.7%的调处成功率,让和谐之花绽放在每一个角落。法律援助领域,22个工作站、144个联络点织就的援助网络,为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撑起“法治保护伞”,489件援助案件的背后,是对“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承诺的坚守。公证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办证,为未成年人开辟绿色通道,15件特殊群体公证、3次上门服务,用细致周到的举措,让法治的温暖直抵人心。

锻造“过硬队伍” 树立基层治理“新形象”

在宁江的街巷村落,总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走村入户普法宣传,耐心细致化解矛盾,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他们就是基层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是群众身边的“法治亲人”。

宁江区22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全部立户列编,76名司法工作者各司其职、扎根一线,从120平方米的标准化办公用房,到配齐的电脑、执法记录仪、远程视频设备,硬件的提升只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从“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学校”的常态化宣传,到走街串巷倾听民意、化解矛盾,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守护平安。50余场法治宣传活动覆盖2万余名群众,每一次讲解都通俗易懂,每一场服务都贴近民心。他们既是政策的宣传员,也是矛盾的调解员,更是群众的贴心人,用坚守与担当,把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基层土壤,让法治的光芒照亮百姓生活,为宁江的和谐稳定、群众的幸福安康筑起坚实屏障。

法治护航民生路,高效服务暖人心。从“家门口”的便捷服务到“心尖上”的温情守护,宁江区以法治为笔,以服务为墨,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不断书写着民生幸福的新答卷。未来,宁江区将以更优的服务、更实的举措、更强的队伍,让法治阳光洒满城乡角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法治护航中愈发浓厚,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江、法治宁江注入不竭动力。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