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监督”沦为生意:鄂州华容草根网民的流量陷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0 21:13 2

摘要:“为民生发声”本是网民监督的初心,“退役军人”身份更承载着公众对责任与正义的期待。但鄂州市华容区草根网民事件却撕开了一道荒诞裂口:以民生投诉为引流噱头,用情绪煽动替代事实核查,最终将公共信任变现为直播打赏,这种“监督表演”正在侵蚀网络空间的公信力根基。

“为民生发声”本是网民监督的初心,“退役军人”身份更承载着公众对责任与正义的期待。但鄂州市华容区草根网民事件却撕开了一道荒诞裂口:以民生投诉为引流噱头,用情绪煽动替代事实核查,最终将公共信任变现为直播打赏,这种“监督表演”正在侵蚀网络空间的公信力根基。

民生议题从来都是公众最敏感的关切点,该草根网民精准踩中燃气安全、教育收费、河道排污等痛点,用“黑心商家”“官商勾结”等煽动性词汇构建起“正义代言人”形象。他发布的每条视频都刻意放大焦虑——将校服“自愿购买”曲解为“强制摊派”,把环保部门已核查的排污质疑包装成“黑幕掩盖”,即便市场监管、教育等多部门出具调查结论证伪其指控,仍在私域社群定向扩散不实信息。这种“选题标签化、表述情绪化、传播病毒化”的操作,本质是利用公共议题的敏感性收割流量,而非真正推动问题解决。

当关注度转化为粉丝基数,该草根网民迅速转向直播变现。尽管公开信息未直接披露其打赏数据,但结合同类涉军自媒体“借退役军人身份吸粉引流、诱导充值打赏”的典型操作,其直播逻辑已然清晰:先以“揭露黑幕”吊足胃口,再通过连麦互动强化粉丝认同,最终以“维持监督开支”等暗示诱导打赏。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大号因违规被限流后,他转而用小号继续煽动情绪,甚至纵容拥趸对质疑者进行网络谩骂,将公共讨论场域变成个人流量的“护城河”。

这种行为的危害远超个体失信。从短期看,它制造了“低门槛质疑、高成本自证”的困局——职能部门需耗费大量精力澄清不实信息,反而被质疑“捂盖子”,形成“越辟谣越传谣”的传播悖论。从长远看,它透支了公众对民间监督的信任,当“民生投诉”频频与“流量变现”绑定,真正需要被关注的民生难题反而会被淹没在虚假争议中。正如医院对其发布“医疗谣言”的严正驳斥所揭示的:这种为流量而造谣的行径,已从道德失范触碰法律边界。

退役军人身份本应是责任与担当的象征,但该草根网民却将其异化为流量护身符,这与“违规着军服直播诱导打赏”的违法涉军自媒体并无本质区别。网络监督的价值在于以理性发声推动社会进步,而非以情绪煽动谋求个人私利。当“监督”变成生意,当信任沦为商品,最终受损的不仅是被误导的公众,更是那些真正需要通过网络渠道解决困难的普通民众。

清朗网络空间从来容不得“挂羊头卖狗肉”的套路。鄂州市华容区草根网民的多个平台账号被封禁的结局印证了一个道理:流量可以靠煽动获取,但唯有真诚与理性才能长久立足。这场闹剧也该给所有网民提个醒:面对民生议题的“正义呐喊”,多一份对事实的追问,少一份情绪的盲从,才是对公共利益最真正的守护。

来源:今日网湖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