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天气太反常,农户收种全乱套,全球农业也同样遭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0 23:30 2

摘要:对农民来说,秋收秋种是全年最关键的时期,收完秋粮就得赶种冬小麦、油菜等作物,掐着时令播种才能保来年收成,可今年天气像个“不定时开关”,完全乱了节奏。​

今年秋天的气候格外反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的麻烦,秋收和秋种作为农户全年关键的农事环节,节奏全被打乱。

北方部分地区先遇连阴雨影响秋收进度,后续又遭降温给冬小麦播种带来难题,南方一些种油菜区域也受低温波及。

这种反常天气并非仅出现在我国,全球多个农业产区都面临极端气候冲击,欧洲、东南亚等地农业不同程度受损。

而这一系列反常天气的出现,与副热带高压、冷空气及全球变暖等因素密切相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挑战。

对于农民们来说,一年之计在于秋,但今年的秋天格外愁人。

对农民来说,秋收秋种是全年最关键的时期,收完秋粮就得赶种冬小麦、油菜等作物,掐着时令播种才能保来年收成,可今年天气像个“不定时开关”,完全乱了节奏。​

黄淮海这些主产区受影响最严重,数天连阴雨让地里积满水,成熟的玉米、花生没法收割,眼看就要发霉。​

轮式收割机因为土太湿根本进不了地,河南、山东有些地方到10月中旬,秋收进度只到去年的两成。​

这种情况让种植大户们犯了难,人工收割不仅效率低,成本还比往年高不少。​

比秋收更棘手的是冬小麦播种,冬小麦对温度要求高,土温低于4℃发芽就慢,低于0℃且持续4小时以上,新芽都会冻坏。​

10月9日至18日北方突然降温,日均温比往年低4到6℃,黄淮、江淮这些种麦区的适宜播种期大幅缩短。​

晚播的田块只能在低温下播种,种子发芽率比往年少5%到8%,长江流域种油菜的农户也遭殃,早播的油菜叶子都被冻黄了,要是再遇强寒潮,明年能否结荚都不好说。​

不过东北粮区还算幸运,秋粮成熟得早,降温时的少量降雪没造成大影响,天气转晴后收割基本没受干扰。

要是对比近三年的天气,会发现反常情况一年比一年明显,2023年秋天北方多晴天,收秋进度还比平常快3天,种冬小麦时土壤湿度也正好。​

2024年10月底北方冬麦区遇寒潮,乌鲁木齐、吉林东边降温雨雪耽误了晒粮,但后来转晴收完了粮食,雨水还帮了播种的忙,今年这种先涝后冻的情况,确实让农户们措手不及。​

不光我国,今年全球秋收季的天气都不太平,不同地区遭遇着截然不同的极端气候,给当地农业带来不小打击。​

欧洲中部碰上了“秋天干旱加热浪”,德国、法国的玉米正灌浆时,因为天热缺水,估计要减产10%。​

对这些农业大国来说,这样的减产幅度不仅影响本地供应,还可能波及相关农产品的全球贸易,而东南亚湄公河一带则是另一番景象,连续降雨引发洪涝,水稻收割受严重影响。​

以大米出口著称的泰国、越南等国,如今竟难以确保按时供货,这样的情况无疑为全球大米市场的稳定投下了阴影,这对全球大米市场可不是个好消息。​

这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其实不是偶然现象,专家们观察到,极端天气发生的范围、频率和强度都在显著上升,农业生产正面临“旱涝并存”的复合型灾害风险。​

从我国黄淮海地区的连阴雨,到欧洲的干旱、东南亚的洪涝,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天气事件,背后有着共同的气候驱动因素。​

今年秋天的反常天气,说到底是副热带高压异常、冷空气不给力和全球变暖这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副热带高压是“罪魁祸首”之一,正常秋天副高会向南退,可今年它特别“赖皮”,强度强还比往年偏北不少,中国气象局专家朱定真指出,2025年9月下旬以来,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较常年异常偏北5至6个纬距。​

副热带高压宛如一个硕大无朋的“暖气罩”,受其掌控的南方地区碧空如洗、少云晴朗,热量持续汇聚,使得“秋老虎”的威力格外强劲,酷热难耐。

而它的北侧边缘像“水汽传送带”,把暖湿水汽往北方送,冷空气小槽持续东移,就在华北、华西等地形成持续降雨甚至降雪。​

10月,河北保定与北京门头沟的降水量均刷新历史极值,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才造就了这般打破纪录的降水情况。​

冷空气的“不给力”也加剧了问题,正常秋季冷空气该逐渐活跃,驱散暑热,但今年冷空气势力弱,南下的频率和强度都不够,没法撼动副高,导致南方高温一直持续。​

直到假期后期较强冷空气到来,北方才明显降温,可前期太暖,这次降温就显得格外剧烈,刚涝完的农田又遭了冻。​

最根本的还是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全球变暖让大气能量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在上升,使得副高活动更异常,要么提前北跳,要么滞留不退,导致气温和降水失常。​

同时,全球变暖让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今年9月北极海冰面积比常年少12%,极地与中纬度温差缩小,大气环流变弱,冷空气就更容易“南下突袭”。​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造成了今年秋天的反常气候。​

对农业来说,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除了靠天吃饭,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比如备好适配的农机、改良作物品种等,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今年秋天这场反常气候,给农业带来的冲击实实在在,国内农户忙着应对秋收延误、播种遇阻的难题,全球多地也在极端天气里遭遇农业减产,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

追根溯源,副热带高压、冷空气异常加上全球变暖,共同造成了这场“气候麻烦”,对农民来说,靠天吃饭的同时,提前备好适配农机、改良作物品种很关键。

而从长远看,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不管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得重视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做好应对准备,才能尽量减少后续可能出现的损失,让农业生产少受些“折腾”。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