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季:一个大哥,带着一帮兄弟,在废墟上建立了一个新公司,叫“XX王朝”。这是“公司创立”。
今天开始,我将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解读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从“英雄史观”,进入到“立体史观”。
很多朋友问我:《资治通鉴》系列为什么不更新了?
其实不是不更了,是越更越发现不对劲。
你发现没有,打开中国历史,就像在看一部无限循环的电视剧。
第一季:一个大哥,带着一帮兄弟,在废墟上建立了一个新公司,叫“XX王朝”。这是“公司创立”。
第二季:接下来几代皇帝,休养生息,励精图治,业绩蹭蹭往上涨。这是“公司繁荣”。
第三季:公司大了,部门多了,元老们开始占山头,把亲戚朋友都弄进来,公司的核心资产——土地,全被这帮人攥手里了。新人没机会,底层永无出头之日。这是“资源集中”。
第四季:公司内部,贪污腐败,乌烟瘴气。要么是老百姓忍无可忍,集体造反;要么是隔壁的外族趁虚而入。最终,公司倒闭,一地鸡毛。
然后呢?然后又有一个新的大哥,带着新的兄弟,重复这个故事。
英雄们在台上慷慨悲歌,小人们在幕后窃窃私语。
我们为岳飞的忠诚扼腕,为秦桧的奸诈切齿,为诸葛亮的智慧赞叹,为关羽的大意唏嘘。
我们记住了无数张面孔,无数个名字,无数个瞬间。
但合上书,我经常有一种巨大的困惑感挥之不去:为什么?
为什么那些错误总在重复?为什么最聪明的头脑,也跳不出那个名为“周期律”的怪圈?历史,难道真是一场被预设了悲剧结局的宿命?
一千年前,司马光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觉得,这不行啊,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太蠢了。
于是,他花了整整19年,用尽后半生所有心血,写了一本书,叫《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这本书的名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给帝王们看的、避免王朝覆灭的、超级案例复盘手册》。
司马光想得特别好。他说,我把历史上所有王朝是怎么搞砸的,谁是猪队友,谁是神仙队友,全都给你们写得清清楚楚。你们后来的帝王,只要照着这本“镜子”看,别再犯同样的错误,不就行了吗?
这面镜子,可以说是咱们中国历史上最亮、最清晰的一面,尽量把每一个细节都擦得锃光瓦亮。
可结果呢?
这面镜子在历史舞台摆了近一千年。后来的皇帝们,一边看着这本“避坑指南”,一边精准地、毫不犹豫地,掉进了同一个坑里。一个接一个,该贪的贪,该乱的乱,该亡的亡,姿势都没换。
这就奇怪了。
到底是为什么?是后来的皇帝都比司马光傻吗?肯定不是。
那问题出在哪?
这里,我要给你一个颠覆性的答案:
问题根本不在镜子本身。而是我们看历史的方式,从一开始就错了,至少是不全面的。
我们需要的,从来就不是一面只能看见表象的镜子。而是一台能穿透皮肉,直视骨骼的——CT机!
我们要用的这台“CT机”,它的核心,就是三个词:事件,趋势,框架。
我们用一个比喻来理解:天气、气候、地质。
这是我们能直接感知到的,以天为单位。
一场暴雨,一次寒流,一个晴天。它瞬息万变,充满戏剧性,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就是历史的“事件”层。刺杀、政变、战役、条约……它们是历史的头条新闻,是《资治通鉴》里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我们往往被这些风云变幻的事件所吸引。
对应到我们今天,你每天打开手机,新闻APP给你推送的头条。比如,某个公司突然宣布裁员了,某个国家的股市大跌了,或者某个明星又出了什么八卦。这些,就是“事件”。它们就像“天气”,今天下雨,明天刮风,后天出太阳。它们动静很大,很吸引眼球,但变化非常快,让你眼花缭乱。
任何天气,都不是孤立的。它是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气候模式的一部分。新疆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海南是湿热的海洋性气候。
这就是历史的“趋势”层。人口的增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社会风气的变迁、阶层间的流动……这些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为周期的气候趋势,悄无声息地决定了“天气”的类型和强度。一场普通的寒流(事件),如果发生在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小冰期”(趋势)中,就可能演变成一场毁灭性的雪灾。
对应到我们身边,一个行业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这就是“气候”。
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也是“气候”。
大家是更愿意花钱消费了,还是更倾向于存钱了,这还是“气候”。
“气候”的变化,不像“天气”那样天天变,但它决定了“天气”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在一个经济下行的“气候”里,公司裁员、股市下跌这种“坏天气”,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得多。
是什么在决定气候?是这个地方的地质构造。
为什么新疆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而海南却是湿热的海洋性气候?
是青藏高原挡住了印度洋的水汽,是太平洋的洋流调节着沿海的温度。是山脉的走向,是海陆的位置,这些是几百万年、上千万年才发生一次变化的底层结构。
这就是历史的“框架”层。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一种文明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一套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它们是历史的地质结构。
“框架”这个东西,沉默无声。你平时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无情地、深刻地、决定性地,规定了这片土地上,能形成什么样的“气候”,以及会频繁上演什么样的“天气”。
看明白了吗?
地质(框架),决定了气候(趋势);气候(趋势),催生了天气(事件)。
框架,是历史的宿命。趋势,是历史的走向。事件,是历史的偶然。
所以事件是现象,趋势和框架才是本质。
以往的历史学家,包括很多《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讲法,都是在描绘事件,那些“英雄”和“傻子”的选择,这是详尽、壮丽的天气图谱,大家都认为是这些人的选择,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但是这种讲法,没能给皇帝们讲清楚,决定这些天气的,是背后的“气候”和“地质”。
所以,后来的皇帝们,总想着靠一些“人工降雨”这种程度的骚操作(事件),去对抗一个正在进入“小冰期”的“气候”(趋势)。
你觉得,他能赢吗?他赢不了!
而我想做的,是和你一起进入地质学家和气候学家的视角,去研究框架和趋势。
这可能没有讲故事那么精彩,但它是一个更全面,更立体,更本质的的视角。
看透了这一层,你就不再是那个只会看热闹的观众,你进阶成了一个拥有“CT机”的历史洞察者,拥有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这个模型牛就牛在,它不仅能看历史。
举个例子,商业上的。
诺基亚,曾经的手机帝国,为什么会轰然倒塌?
从事件层去看,你会说:因为它没做智能手机!2007年,乔布斯发布了iPhone,诺基亚的高管们还在嘲笑iPhone没有键盘,肯定会失败。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蠢!
这是我们最习惯的解释。但它太表面了。
我们用“CT机”扫一下趋势和框架层。
当时的“趋势”,是什么?是整个行业的风向,已经从“硬件为王”转向了“软件和生态为王”。人们买手机,不再仅仅是为了打电话发短信,更是为了使用手机上的各种APP,为了体验那个由无数开发者共同构建的“生态系统”。而诺基亚还在死磕“我的手机能砸核桃”这种“硬件”思维。
最底层的“框架”变化是什么?
第一,摩尔定律。芯片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这决定了手机的计算能力会越来越强,强到足以支撑复杂的操作系统和应用。
第二,通信技术的发展。从2G到3G、4G,网络速度越来越快,资费越来越便宜。这决定了“永远在线”成为可能。
是这两个底层的“地质构造”,决定了“软件生态”这个“气候”必然会到来。而这个“气候”,又决定了智能机必然会诞生,并取代功能机这种旧物种。
乔布斯再牛,如果他生在1997年,手里只有2G网络和性能低下的芯片,他也造不出iPhone。
所以,诺基亚的失败,不仅仅是一次决策失误的事件,而是在一个大的“气候”变化中,它没有适应新的趋势,而这个“气候”变化,又是源于底层“技术发展”的“地质变化”。
这,才是诺基亚悲剧的全貌。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历史和商业的宏大叙事,离我们太远。
其实,一点都不远。
这个思维模型,简直就是我们普通人,应对复杂世界的一个“万能罗盘”。
不管是职业发展、投资、还是处理亲密关系,都可以用这个模型去抓住本质。
很多人找工作,追的是“天气”。今天,听说“人工智能”特别火,工资高,是个热点(事件),赶紧冲进去学。明天,听说“短视频直播”很赚钱,是个风口(事件),又赶紧跑去做主播。
就像一个追着晴天跑的农夫,哪里出太阳就去哪里。结果呢?你可能永远都在追赶,跑得气喘吁吁,却始终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能稳定产出的田地。
一个有立体视角的人,会怎么做?
他会先研究“框架”,也就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不变的需求。
人性需要什么?人需要娱乐、需要健康、需要情感连接、需要提升效率、需要获得知识。这些是几千年来不变的“地质板块”。
然后,他会去分析“趋势”,也就是未来10年到20年的“气候”会怎么走。
比如,人口老龄化是不是一个不可逆的“气候”?全球化的合作与竞争,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气候”?人工智能技术对所有行业的渗透,是不是一个确定的“气候”?
最后,他才会把自己的行动,也就是“事件”,锚定在那些“地质坚固、气候宜人”的领域里。
比如,他看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框架。
他选择进入大健康产业。在这个产业里,事件会经常变,今天可能火的是“基因检测”,明天可能火的是“智能养老设备”。但只要他在这个“气候带”里,哪怕一个浪潮没赶上,下一个浪潮来了,他依然有机会。
他不是在追逐一个个短暂的“晴天”,他是在一片会长期保持“温暖湿润”的“气候带”里,深耕自己的土地。
你看。
一个只盯着“事件”的人,他的人生充满了随机和焦虑,他永远在被动地应对。
一个能看懂“趋势”的人,他能抓住时代的红利,顺势而为。
而一个能洞察“框架”的人,他拥有了穿越周期的智慧,能理解事物的本质,做出最根本的、最正确的选择。
这就是我想用一种新的方式,解读《资治通鉴》的原因。
历史,不是那些躺在故纸堆里的故事。
它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的、免费的实验室。里面充满了系统如何崛起、如何崩溃、如何重生的深刻智慧。
看懂了历史的“框架、趋势和事件”,你就能看懂商业的起落、国际的风云,甚至,看懂你自己的人生。
你将不再为那些表面的“天气”变化而一惊一乍,不再为错过一个短暂的“风口”而懊恼不已。
因为你的眼睛,已经能穿透迷雾,看到那决定一切的、缓慢而深刻的“地质运动”和“气候变迁”。
你得到的,不是屠龙之术。
而是一个在复杂世界里,让自己保持清醒和从容的,高级思维罗盘。
这个系列跟完,你的判断力会有极大的提升。不过做这个系列需要有地理、历史、经济、社会等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知识体系,难度非常大,我努力挑战一下。
下一期,我们正式开始。
来源:亿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