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 |《中国心血管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2025年工作研讨会圆满召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0 17:05 1

摘要:《中国心血管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简称"编委会")2025年工作研讨会于2025年9月2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顺利召开。本刊顾问、总编辑、副总编辑、常务编委、编委、青年编委和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共计61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对《中国心血管杂志》上一年度工作进行总结

中国心血管杂志2025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本刊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25—2026年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武大(RCCSE)核心期刊,欢迎来稿!

《中国心血管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简称"编委会")2025年工作研讨会于2025年9月2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顺利召开。本刊顾问、总编辑、副总编辑、常务编委、编委、青年编委和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共计61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对《中国心血管杂志》上一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并就未来办刊工作展开探讨。本次会议由《中国心血管杂志》总编辑于雪教授(图1)、丛洪良教授(图2)共同主持。

图1于雪教授

图2丛洪良教授

首先,季福绥院长代表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致辞,欢迎各位编委专家出席此次工作研讨会并感谢编委团队对杂志的长久支持和辛勤付出,季院长对近年来杂志取得的进步予以肯定并对杂志今后的发展表达了美好祝愿和殷切期望(图3)。

图3季福绥院长致辞

随后,《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主任谭潇编审就杂志近一年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图4)。

杂志顺利于2024年完成改选,成立了全国各地共156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第六届编委会。

投稿量不断增加,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共来稿1498篇,较同期增长43.6%,2024年共发表文章103篇,其中基金支持比例创新高,达到68%。

杂志加强专题策划,出版高质量共识、报告解读,创建的新栏目包括高血压指南解读专栏、环球要刊巡览、创刊30周年专栏。

拓宽获取渠道,在官方网站、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微博、微信和今日头条各推广平台获大量读者关注。

积极参开展合作,协办学术会议,提供学术支持。

相继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收录期刊,2024年首次入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并于今年首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25—2026年度)。

2023年核心影响因子升至1.478,在21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中名列第五,复合影响因子1.538,内科学排序25/118。

入选中国知网2014-2024年高被引论文共262篇,高影响力论文63篇。

图4谭潇主任汇报杂志工作

杂志在发展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会编委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在杂志年度工作计划、稿源质量提升、指南共识发表、前沿热点报道以及媒体宣传拓展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保持综合性杂志兼收并蓄特色,多方向规划组稿:深耕传统慢病管理,引领基层防治;关注心血管共病、衰老和老年患者治疗中的风险与获益;推广前沿技术、人工智能、新型药械等创新成果。

调整发文类型比例:增加论著(包括大型队列研究、具备转化潜力的基础研究等)、指南共识解读、优质病例报告。

提高指南共识新颖性、实用性、可靠性:深入分析高发疾病的具体诊疗,关注冷门领域的实际需要;在交叉学科如肾内、呼吸、免疫、妊娠等领域牵头组稿;适时更新修订既往发表指南共识;充分发掘现有研究证据。

关注学术动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把握约稿方向;及时邀请专家解读最新指南、共识和国内外重点文章;促进新颖性文章发表,持续关注团队研究进展。

丰富杂志内容与形式,提高杂志关注度:在杂志和各新媒体平台以文字、视频、线上会议等方式发布指南摘编、研究解读、专家述评、线上讨论、病例介绍、技能培训以及经验分享等内容。

加强团队建设:加强编辑部与编委团队的沟通交流,及时收集编委专家意见建议;发展优秀青年力量,鼓励青年编委参与杂志工作;培训投稿作者和编辑人员,提高稿件质量;建立并维护读者交流渠道。

《中国心血管杂志》第六届编委会2025年工作研讨会圆满结束(图5)。编辑部将认真落实各位编委的意见和建议,秉承"促进心血管学术交流,推动心血管研究发展"的办刊宗旨,再接再厉,不断提升文章质量和杂志影响力,为知识进步和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图5《中国心血管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2025年工作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来源:中国心血管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