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抗病毒治疗(ART)的广泛应用,HIV感染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同时,与之相关的内分泌与代谢并发症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系统了解其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有助于实施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随着抗病毒治疗(ART)的广泛应用,HIV感染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同时,与之相关的内分泌与代谢并发症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系统了解其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有助于实施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01HIV感染常见内分泌受累器官及机制
HIV感染可累及甲状腺、肾上腺、骨骼系统、性腺等多个内分泌器官,其机制复杂多样。直接病毒损伤、慢性炎症状态、机会性感染、肿瘤浸润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影响共同参与了这一过程。
甲状腺可能因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隐球菌)或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肿瘤浸润而发生炎症或组织破坏,导致功能异常。肾上腺可受病毒直接侵袭,也可以通过细胞因子(如IL-1、TNF-α)的持续刺激或产生抗肾上腺抗体而出现功能不全。性腺功能受累通常表现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轴功能抑制、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有关。此外,慢性炎症激活破骨细胞,促进骨吸收,可以导致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脂肪组织和糖代谢异常则与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部分ART药物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过程[1]。
02内分泌系统疾病对HIV感染者的主要影响
内分泌疾病对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健康构成显著影响。HIV感染者常表现为持续疲劳、肌肉减少、体力下降和性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日常活动能力与心理健康。骨骼受累导致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提升骨折发生率,尤其多见于合并肝炎或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代谢并发症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脂代谢异常,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脂肪分布异常(如面部脂肪萎缩和向心性肥胖)可能引发感染者病耻感,使其治疗依从性降低。这些内分泌紊乱不仅会加重患者躯体负担,还常常叠加存在,使临床管理更为复杂。
总之,HIV相关内分泌疾病累及多系统、影响广泛,应在持续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强化早期评估、积极干预和长期随访,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肾上腺功能、钙稳态等,同时对血糖、血脂等临床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以提高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贾昕婧)
参考文献:[1] Sathi SRTT, Anastasopoulou C. HIV-Related Endocrinopathies. [Updated 2024 Jan 11].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5 Jan–. PMID: 38261692.
来源:锦绣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