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孔肯雅病毒,名字读起来拗口,它可是世界卫生组织点名关注的蚊媒病,与登革热、寨卡病毒一样,都由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也就是花斑蚊)传播。而自7月疫情暴发以来,广东累计报告病例已超2万例。
如果你突然发烧、浑身剧痛,
连弯腰捡支笔都像在挑战高难度瑜伽……
别忙着找原因,你可能被蚊子给“坑”了!
不少人就疑惑了,
这跟蚊子有什么关系?
基孔肯雅病毒,名字读起来拗口,它可是世界卫生组织点名关注的蚊媒病,与登革热、寨卡病毒一样,都由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也就是花斑蚊)传播。而自7月疫情暴发以来,广东累计报告病例已超2万例。
一分钟了解这个“关节痛”高手
据广东祈福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黄笑娟介绍,“基孔肯雅”这个词,源自非洲坦桑尼亚的土语,意思是“变得弯腰驼背”。患者正是因为剧烈的关节疼痛,导致走路时直不起腰来,所以才有了这个生动又略带心酸的名字。
它的典型症状可以概括为“高热、剧痛、皮疹”:
突然高热:发烧来得又快又猛,能飙到39℃以上。
关节剧痛:手腕、脚踝、膝盖是重灾区,严重时确实让人无法走路、无法干活。
皮疹:发烧后几天,身上可能会出现红色的斑丘疹。
为什么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提防它?
如果说登革热是“高烧刺客”,那基孔肯雅热就是“关节折磨王”。它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在于慢性化。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即使烧退了,皮疹消了,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这种长期的疼痛和僵硬,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让人苦不堪言。
对症治疗+防蚊隔离
看到上面的内容先别急着焦虑。好消息是,基孔肯雅热本身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致命,而且通常是自限性的(靠自身免疫力恢复)。目前也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比如退烧、止痛、多休息、多喝水。但坏消息是,基孔肯雅热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所以,对付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防蚊驱蚊:
清积水,端老巢:花瓶、轮胎、阳台的瓶瓶罐罐,每周清理一次,让蚊子无从落脚。
驱蚊液,随身宝:出门前往裸露的皮肤喷点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驱蚊液。
长袖裤,物理罩:在蚊子多的时段(早晨和傍晚)和环境(树多、草多的地方),穿浅色长袖衣裤,是最简单粗暴的防护。
基孔肯雅热传播途径很简单:
病人 → 蚊子 → 健康人。
所以,日常我们不仅要防蚊防被咬,
万一中招,
更要防止自己成为病毒的“中转站”。
从发病开始,
直到退烧后的一周内,
血液里都可能有病毒。
所以,待在有防蚊纱窗、纱门的室内,
或者挂好蚊帐睡觉。
做好隔离既保护了自己,
也切断了病毒传播链。
来源:祈福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