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剧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出品演出,四川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绵阳市委宣传部、广元市委宣传部、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等联合出品,带领观众通过舞蹈肢体语言领略蜀道上的千里画卷与千年风烟,以艺术的形式展现蜀道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涵。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
10月16日
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
四川原创舞蹈诗剧《蜀道》
作为开幕剧演出
绵阳蜀道元素璀璨亮相
该剧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出品演出,四川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绵阳市委宣传部、广元市委宣传部、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等联合出品,带领观众通过舞蹈肢体语言领略蜀道上的千里画卷与千年风烟,以艺术的形式展现蜀道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涵。
舞蹈诗剧《蜀道》从五丁开山的传说开始追溯蜀道起源,以五丁开道为序,分润川化蜀、剑阁峥嵘、翠云穹廊、市井烟火、古今之道等篇章,讲述李冰治水、文翁化蜀造就天府之国的民物阜康,姜维守关剑阁、翠云廊守护蜀道千年苍翠,十二月市的市井烟火,以及由古及今的生生不息。
据介绍,该剧于2024年7月建组,以四川省歌舞剧院优秀青年演员为班底,特邀国家京剧院院长、一级编剧王勇,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编导佟睿睿,一级演出监督李东等国内顶尖艺术家担纲主创。2025年1月试演,被媒体评价为“舞出巴蜀文化新篇章”之作。经过升级打磨后,今年5月首演,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许宁评价,这部剧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时代艺术语境的表达,将观众带入了一种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情感交织的世界。
新闻多一点
古蜀道连接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是秦汉至明清时期移民入蜀的通道,推动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同时,蜀道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沿线分布了大量的文化遗存。
其中,绵阳是蜀道南向的汇合点、集散地,是古蜀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成都平原的最后屏障。绵阳境内的古蜀道,涉及金牛道、阴平道,主要集中在梓潼县、涪城区、游仙区和平武县。
金牛古道梓潼段全长40公里,是金牛古道上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蜀道翠云廊与金牛古蜀道相互依存,翠云廊梓潼段有树龄超过100年的古柏11834株。古蜀道在游仙境内可大致分成三段,全长约26.15公里,涪城区内的古蜀道主要遗存为石桥铺——皂角铺——新铺。
绵阳梓潼七曲山风景区,位于剑门蜀道之南端,蜀道翠云廊起点。
阴平道北起甘肃文县鸪衣坝,翻越摩天岭进入青川后,经唐家河、落衣沟、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清道口、新道口,至江油关(今平武县江油关镇)止,是古时沟通川西平原和西北经济往来的一条重要通道。江油关原关楼早已被毁。到南梁时,在此割据称雄的李龙迁在原江油关的基础上筑城,现在还可看到一段城墙遗迹。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河北省对口支援平武县,在江油关镇重建了江油关关楼,成为当地展现三国文化的新景点。
绵阳平武江油关历史遗迹,原名江由戍,系刘备入川以后,为防备曹操势力越摩天岭南下,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建立的军事要塞。
近年来,绵阳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蜀道文化资源保护工作。通过专项文物调查、编制保护规划与方案等,加强蜀道文物保护管理。加强蜀道沿线景区的A级景区创建、基础设施及周边配套设施提升等,推动蜀道沿线文物活化利用。积极开展蜀道文化研究,成立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编撰地情普及读物、史志书籍等,形成了一定成果。开展传统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特色民居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将蜀道沿线地名纳入保护范围,讲好蜀道沿线的地名故事,通过挖掘地名背后蕴含的历史典故、轶闻趣事、风土人情等,让景点线路更有辨识度、更具区域文化特色。建立“一树一档”保护平台,对翠云廊古柏单独登记建档,建立古柏资源数据库。
来源:锦绣巴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