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如何管理抗菌药物?这场学习班讲明白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0 01:38 1

摘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唐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学习班的课程设置聚焦医院的实际需求,将学习成果融入到临床的日常诊疗流程中。以进一步提升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AMS管理水平,带动自贡市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能力整体提升。

立足本院,辐射区域,共筑基层抗菌药物管理防线。

9月24日下午,基层抗菌药物管理评价研究基地遴选指导学习班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召开。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唐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学习班的课程设置聚焦医院的实际需求,将学习成果融入到临床的日常诊疗流程中。以进一步提升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AMS管理水平,带动自贡市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能力整体提升。

会议邀请了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杨勇教授和潘灵爱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梅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李小丝教授分享授课,与抗菌药物密切相关的血液科、呼吸科、急诊科、ICU科医务科、质控科、药剂科等科室相关负责人参与讨论,大家积极探讨实践中如何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

会议由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王明才教授、杨鹏教授、肖利教授、万杰教授、朱微粟教授、周萍教授主持。

杨勇教授

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热点问题探讨

杨勇教授首先介绍了临床常见微生物特性,与大家一同回顾了抗微生物药物作用机制和主要作用部位,分析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的用药原则,表示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抗菌药物预防的重要依据,临床上有七大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不能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重点关注万古霉素的选用。

对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理管控,杨勇教授表示,他们会定期对医嘱和处方进行全覆盖点评,利用信息化系统追踪不合理用药科室和医生,为不合理处方医嘱制定处罚条例。此外信息化系统为微生物标本采集、培养结果的解读与抗菌方案推荐、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审核、联合用药管控提供了保障。

会议上,杨勇教授围绕脏器功能与抗感染方案优化做了表述,分析了疾病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药动学影响,比如肾功能改变会影响血药浓度,抗菌药物给药剂量要依据患者病情、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实施个体化给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抗感染优化方案中发挥着治疗药物监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抗微生物药物选择等重要作用,有效实现抗菌药物科学化应用。

潘灵爱教授

抗生素使用如何结合经验和证据

潘灵爱教授以重症肺炎患者为例,探讨了如何将经验和证据相结合的方法论,并分享了一些临床实践中的心得经验。病情较重的肺炎患者,也许不需要用碳青霉烯和万古霉素甚至真菌、病毒全覆盖。医者首先要判断是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进一步寻找病因,同时参考最新临床应用指南和自身诊疗经验,根据真菌的风险决定是否给予抗真菌药物。她说,对于低真菌风险病人,不建议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此外,PCT不是启动抗生素的指标,“镇痛镇静成为治疗”为代表继发的损害往往大于原发性损伤。

即使选对了抗生素,潘灵爱教授强调还要“懂病、懂菌、懂药”。临床应对CRE或CRO感染,选择替加环素、多粘菌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抗菌药物在治疗上还存在不足。CRE定植的患者会有16.5%的概率发生临床感染,有必要实施主动筛查、隔离甚至清除定植。定植是“清除力与吸引力相互作用的净效果”,关键在于调整宿主防御力。最后要注意经验来源于有效的证据,而非单纯盲目依赖个人经验。

康梅教授

四川真菌流调数据分享及

实验室检测技术应用

康梅教授首先带大家分析了四川省真菌流调数据,表示在所有标本真菌检出情况来看,近2年曲霉菌检出率持续增加,2024年相较于2023年耳念珠菌检出率增加78%,标本类型分布中尿液、肺泡灌洗液和脑脊液及无菌体液所占比例上升,痰液及气管分泌物标本所占比例下降。她展示了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和新型隐球菌等药物敏感性和检出率变化,曲霉对两性霉素B和三唑类的野生型比例较高,但仍需关注伏立康唑的耐药性。

康梅教授还详细介绍了关于真菌实验室检测技术应用,依据《侵袭性真菌病真菌学检查指南》,包括直接涂片、真菌培养、真菌鉴定、抗原抗体检测、核酸技术、mNGS、药敏试验、同源性分析,康梅教授结合具体病例谈到了荧光染色的重要性,又指出mNGS临床应用现在出现了检测结果与临床怀疑病原菌不一致、部分报告解读困难、耐药悬而未决等问题,相关问题需要小心求证、认真分析,结合临床和传统检验明确责任病原体。

李小丝教授

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的药品费用管理

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等背景下,医疗机构控制药品费用,临床用药需求与药品费用控制出现矛盾。李小丝教授提出,医院负责人管理思路应转变为关注药物治疗效率,通过优化药品目录、优化药费结构、提升医疗效率解决问题。

优化药品目录要考虑淘汰临床治疗价值低的药品,遴选临床治疗价值高的新药,她以烟酰胺注射液、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为例,展示了他们医院的新药遴选流程,同时强调药品淘汰要动态开展。她说,在药费结构上,医院是以O/E值为导向进行药品费用结构分析,自创药品ABCD分类法,重点考虑药物经济性,分析临床科室药品合理性,制定合理的控费目标。合理控费初见成效,李小丝教授表示,目前他们医院的药品费用持续下降,真正实现了药品能进能出,目录动态优化。

全体讨论

在讨论环节,专家教授们围绕“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开展AMS相关工作”“对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AMS全体讨论”延伸探讨,也对授课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医改背景下,医疗机构一方面想给予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一方面也要在治疗的过程中把握药品费用的控制。

有教授提到,在临床治疗中会遇到感染多重耐药的患者,新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控制费用之间产生矛盾,还有学科发展、医疗质量、满足危重患者需求等方面都需要去平衡资源的有限性。医院应从优化药品目录和药品费用结构出发,来提升药品的治疗效率。在药品遴选中,第一轮是针对通用名遴选的循证药学评估,第二轮是用评分量表比选厂家,包括综合考虑特殊患者需求、临床使用的便利性、药品规格等多种因素,通过两轮会议确定进入药品目录,而药品淘汰工作、监测临床使用情况、联动医保目录等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对于药品费用结构分析除了以O/E值为导向,他们还有一个运营管理软件实施信息化管理,分析数据及时反馈。

在推进完善AMS体系的过程中,部分专家总结道:首先是制定全院的抗菌药物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实施;参与全省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实施分级管理目录;抗菌药物的目录遴选要经过AMS小组讨论决定;院内培训医生正确使用处方权,将培训授权与管理相结合;建立院感、感控和药学等多学科协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反馈意见,立足本科室、本专业的工作实际,对照先进的经验找差距,把合理用药的要求落实到临床的每一个诊疗环节,共同推进AMS建设。

会议最后,唐娟教授强调,希望大家通过本次交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临床医生的自身知识技能和业务能力,抗菌药物管理在医院里涉及到方方面面,最终效益要落实到患者身上。此外AMS的各项完成指标还要与绩效挂钩,完善相关的奖惩制度,才能更好地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 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智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