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I大模型训练要吞几十TB数据、智能驾驶每秒要存上百帧路况、云服务器24小时不能断的“数据仓库”这些看不见的场景里,都得靠存储芯片撑着。以前存储芯片市场还在低谷徘徊,现在被AI一催,直接站上风口:2025年全球规模要冲1500亿美元,国内光AI相关的存储需求就
AI带火存储芯片!兆易创新等三巨头各有王牌,千亿赛道谁能赢?
AI大模型训练要吞几十TB数据、智能驾驶每秒要存上百帧路况、云服务器24小时不能断的“数据仓库”这些看不见的场景里,都得靠存储芯片撑着。以前存储芯片市场还在低谷徘徊,现在被AI一催,直接站上风口:2025年全球规模要冲1500亿美元,国内光AI相关的存储需求就催出千亿级机会。
这条赛道上,兆易创新、长江存储、北京君正三家打得最热闹。有人靠小容量存储站稳脚跟,有人把大容量存储的国外垄断打破了,还有人靠“存储+处理器”的组合拳抢细分市场。它们手里的牌不一样,要面对的坑也不同,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三家的底摸透,看看谁能在AI浪潮里真正吃到千亿红利。
一、兆易创新:NOR Flash“国产一哥”,跨界DRAM闯新局
提到兆易创新,不少人知道它是做NOR Flash的“老大哥”这东西就是消费电子里的“小仓库”,手机存开机画面、智能手表存运动数据、蓝牙耳机存连接信息,都得用它。现在全球NOR Flash市场,兆易创新占了19%,排第三,国内更是没对手,华为、小米的穿戴设备里,十台有七台用的是它的芯片。
但AI时代光靠“小仓库”不够,兆易创新早就盯上了更大的蛋糕DRAM芯片。这东西是AI服务器、PC的“主力内存”,AI大模型训练时临时存数据、云服务器处理海量信息,都得靠DRAM撑着,市场规模是NOR Flash的十倍还多。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它联合长鑫存储成立了合资公司,2024年终于搞出了国产1Xnm工艺的DRAM芯片。虽说比三星、美光的最先进工艺差一代,但已经能满足中低端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的需求,至少不用全靠进口了。
现在兆易创新的打法很实在:靠NOR Flash赚稳钱,把利润投去攻DRAM和NAND Flash。2025年一季度,它的存储芯片收入同比涨了35%,其中DRAM芯片一下卖了1亿颗,势头很猛。不过它也有短板:DRAM产能全靠长鑫存储,要是长鑫那边产能紧张,它的订单就得排队;而且高端DRAM芯片技术还没跟上,想抢AI服务器的高端订单,还得再熬几年。
二、长江存储:NAND Flash“破局者”,3D堆叠技术冲全球
如果说兆易创新是“全面撒网”,长江存储就是“单点猛冲”它把所有精力都砸在了NAND Flash上。这东西是“大容量仓库”,手机的128G内存、电脑的固态硬盘(SSD)、AI服务器存训练数据的硬盘,都得用它。以前这市场被三星、铠侠、美光三家攥着,国内企业连边都摸不着,直到长江存储搞出3D NAND技术,才算把口子撕开。
长江存储的核心王牌是“Xtacking堆叠技术”简单说就是把芯片拆成“存储层”和“电路层”,分开做再叠起来,像搭积木一样。这样一来,既能把存储容量做上去(比如128层的芯片能做到1TB),又能降低成本,比传统技术的生产效率高30%。现在它的3D NAND芯片已经用在华为Mate系列手机上,自家的致态固态硬盘在国内消费级市场占了12%,不少人买SSD时,都会对比致态和三星,口碑一点不差。
更关键的是,它已经开始攻AI需要的“企业级NAND Flash”。AI服务器用的SSD,要求读写速度快、24小时不崩,以前全靠进口,现在长江存储的企业级SSD已经送样给阿里云、腾讯云,2025年就能量产。不过压力也不小:国际巨头怕它抢市场,纷纷降价,长江存储的毛利率只有18%,比三星的32%差了一大截,怎么在降价潮里保住利润,是它现在最头疼的事。
三、北京君正:“存储+处理器”打包卖,抢AI边缘端蛋糕
和前两家比,北京君正的路子有点“偏”——它不跟别人抢通用存储市场,专门盯着“边缘计算”场景。比如小区里的智能摄像头要实时存监控、工厂的物联网设备要存传感器数据、车载AI终端要存导航和驾驶记录,这些设备既要存数据,又要处理数据,北京君正就把“存储芯片”和“处理器芯片”打包做成一套方案,相当于给设备送“大脑+仓库”,不用再分开买两块芯片。
它的优势就在“整合能力”上:之前收购了北京矽成,拿到了DRAM、SRAM的核心技术,再加上自家的处理器技术,直接搞出“二合一”芯片。比如海康威视的智能摄像头用它的方案,既能实时识别画面里的人(靠处理器),又能存关键片段(靠存储),成本降了20%,设备体积还能做小一圈。现在小鹏汽车的车载AI终端、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也都在用它的芯片。
2025年一季度,北京君正的边缘计算芯片收入同比涨了45%,势头很稳。但短板也明显:它主要做中低端设备,AI服务器、高端车载终端这些高利润市场还没进去;而且存储芯片得靠外部晶圆厂代工,遇到产能紧张的时候,交货周期能从4周拖到8周,很影响客户合作。
千亿赛道拼杀,三家各有“难念的经”
AI带火的存储芯片赛道,看着满是机会,其实到处是坑。这三家的竞争,本质上是路线之争:兆易创新想靠全品类布局对冲风险,长江存储想靠技术突破冲全球,北京君正想在细分场景里站稳脚跟。但不管走哪条路,都得面对两个大难题。
第一个是“技术追不上”:三星、美光已经在研发下一代存储技术了,比如3D XPoint、存储级内存,读写速度比现在快10倍,国内企业还在追赶当前技术;第二个是“成本压不住”:存储芯片是重资产行业,建一条生产线要几百亿,长江存储、兆易创新每年研发投入都超20亿,怎么平衡研发、产能和利润,没人能轻松搞定。
不过国内也有优势:AI算力需求爆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每年要采购几十亿颗存储芯片,优先给国产企业订单;政策上,工信部把存储芯片纳入“强基计划”,单个项目最高补10亿,帮企业扛研发成本。
最后想问问大家:这三家的路线里,你觉得谁更能接住AI的需求?是靠全品类稳扎稳打的兆易创新,靠技术突破闯全球的长江存储,还是在细分市场里做精做专的北京君正?如果国际巨头继续降价打压,国内存储芯片企业该怎么破局?
来源:砍柴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