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抗议潮:不要国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0 08:25 2

摘要:10月18日的美国街头,人们的吼声比任何总统的演讲都更响亮。从纽约时报广场到波士顿广场,再到芝加哥格兰特公园,无数人举着标语、穿着充气青蛙服,像是在参加一场色彩斑斓的狂欢派对,又像是在用身体和声音宣示一条严肃的政治底线:不要国王。抗议者喊着“抗议是最爱国行为”

文︱陆弃

10月18日的美国街头,人们的吼声比任何总统的演讲都更响亮。从纽约时报广场到波士顿广场,再到芝加哥格兰特公园,无数人举着标语、穿着充气青蛙服,像是在参加一场色彩斑斓的狂欢派对,又像是在用身体和声音宣示一条严肃的政治底线:不要国王。抗议者喊着“抗议是最爱国行为”“抵制法西斯主义”,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超过2600场集会,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民间压力潮。

这已经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民众第三次大规模走上街头的抗议。背景是政府停摆,这不仅让联邦项目和服务陷入停滞,也成为对美国核心权力制衡体系的一次严峻考验。组织者警告,特朗普政府正以各种方式对抗国会和法院,这种趋势可能滑向威权主义。街头的每一条标语、每一次鼓掌和欢呼,都是对这一警告的回应,是民众对权力边界的直接注解。

现场的气氛既激烈又带有节日感。游行乐队奏响节拍,抗议者在街头穿行,有人打着青蛙造型的充气服,这个符号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已成为抵抗运动的象征。街头不仅是政治的舞台,也是表达个性和创意的场域。在视觉和听觉的交织中,抗议不再只是口号的重复,而成为一种互动、参与的政治体验。

共和党方面对这些活动的贬斥态度显得格外锋利,他们称这些集会是“仇恨美国”的行为。这样的指责激起了抗议者更强烈的情绪。在华盛顿,参与者布莱恩·雷曼直言:“一周来让共和党人喊作‘恐怖分子’,确实让人厌烦。”在亚拉巴马州伯明翰,1500多人聚集,孩子的母亲杰茜卡·约瑟坦言,“现在的美国让我感到陌生”,但她和其他抗议者表示,集体发声让他们重新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特朗普本人在佛罗里达的海湖庄园度过周末,他在17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辩解:“他们说把我比作国王,可我不是国王。”然而,隔着豪华俱乐部和百万美元入场费的筹款活动,他与街头的抗议者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权力的象征与财富的展示,一边是民众的怒吼与街头的创意表达。这种对比让美国的政治张力在视觉上被无限放大。

此次抗议活动不仅是民间表达愤怒的方式,也凸显了美国社会对权力制衡的深切关注。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墨菲表示,大型集会能给那些一直观望的人带来勇气。而组织者视这次活动为对特朗普政府的直接反击,从民主党高层如舒默到独立参议员桑德斯的参与,都体现出抗议活动的广泛政治联动。街头的热闹和官方的紧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提醒人们,美国的政治生态仍在激烈波动之中。

“不要国王”的抗议是一种民众自发的政治表达,也是对权力边界的实践检验。街头的青蛙服装、游行乐队、标语和欢呼声,都是视觉和声音上的政治宣言。它们把抗议从单纯的情绪宣泄转化为文化符号和社会共识的生成,提醒每一个掌握权力的人:在民主制度下,民众的关注和愤怒,随时可能形成实际的政治压力。

停摆让政府陷入僵局,但街头的人潮说明,民众不会仅仅坐等新闻播报和政治评论。他们通过身体和声音直接参与,表达对国家方向的不满,也在重塑公众讨论的空间。街头抗议的规模和创造力,反映了美国社会对核心制度的深度投入,也揭示了在分裂加剧的时代,公民行动仍然是政治生态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特朗普面对这样的街头景象,选择在海湖庄园与高额筹款活动中自我隔离,这种对比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权力与民意,财富与民众,精英与街头,正在同一时间被放置在美国社会的显微镜下。街头的抗议不仅仅是声音的洪流,它是民意的计量器,是对政治方向的即时反馈,也是对未来权力边界的预演。

当夜幕降临,抗议者散去,街头留下的标语、青蛙服的痕迹和未尽的讨论声,仍在城市的空气中回荡。特朗普或许可以暂时忽视,也可以继续在豪宅与筹款活动中维持节奏,但街头的能量不会消失,它随时可能重新汇聚,提醒每一个掌握权力的人:民主不仅是选票,更是街头的声音。

来源:陆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