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结盟运动,这团火点燃于1961年贝尔格莱德。二十五国首脑相聚当时的南斯拉夫。现在翻过历史的这一页,全球有120个国家卷入了这张庞大的网络。主办方南斯拉夫本来雄心勃勃,结果已在地图上找不到它的身影了。这结局,有点儿让人挺唏嘘吧?!
不结盟运动,这团火点燃于1961年贝尔格莱德。二十五国首脑相聚当时的南斯拉夫。现在翻过历史的这一页,全球有120个国家卷入了这张庞大的网络。主办方南斯拉夫本来雄心勃勃,结果已在地图上找不到它的身影了。这结局,有点儿让人挺唏嘘吧?!
讲起南斯拉夫,大家脑袋里多少还是有点印象。它原是巴尔干半岛上最大的国家,面积在25万平方公里上下,固然不算巨无霸,但在那个地区也算“一哥”。天翻地覆发生在1991年,这一年,苏联轰然散架分裂成15块,欧洲社会主义体系像下饺子一般,接二连三的碎了。南斯拉夫开始解体,分出塞尔维亚和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说到底,当年谁能想到这种结局呢?
等到2003年南联盟改名叫塞尔维亚和黑山,显然是走向独立的预演。再过三年,黑山单飞,尘埃落定。南斯拉夫最后被剥成六个国家,各自为政。这样的过程像扯棉花,越拽越散,越下刀越碎。纵观一圈巴尔干,原先的联盟不见了,各自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反而还有点热闹。
苏联解体,让俄罗斯捡了最大一块蛋糕。南斯拉夫这边,塞尔维亚没捡到几个好处。它现在掌控的土地才8.85万平方公里其中科索沃争议地1万左右,实际拿得手的才不到三成。人口也没剩下多少,一千万人不到。贝尔格莱德依旧是那座枢纽城市,多瑙河和萨瓦河打了个结,谁都知道那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贝尔格莱德总被揪出来打仗,不怕春夏秋冬,反正他们还多一季,叫“战争季”。这气氛,也够奇特!
塞尔维亚四面不靠海,自然急着要出口口子。黑山就是最好用的一枚棋子,作为兄弟帮塞尔维亚搭了条E763高速公路,一头通贝尔格莱德一头线到巴尔港。说实话,有了这港口,塞尔维亚才算喘了口气。科索沃这地方,总是那么纠结。2008年自己搞独立,现在好像没人愿意搭理它,还是被很多国家视作塞尔维亚的一块地。俄罗斯、乌克兰都不认,宗教上还算是一根线。
话题扯到斯洛文尼亚,这国地理上有点意思。不算大,阿尔卑斯山麓和亚得里亚海岸那块,两万平方公里出头,人口两百万多点。森林巨厚,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二。最高峰特里格拉夫2864米,挺出名。这国家的海岸线稀少,才46.6公里,还跟克罗地亚争皮兰湾主权,闹到今天也没理清。其实科佩尔港挺重要,搭着铁路公路就能进出,跟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比,斯洛文尼亚这边路线更直,运输快。为什么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没赶上呢?山太多,铁路公路都打鼓,货运慢吞吞。
克罗地亚形势又不一样。在巴尔干西北,坐拥亚得里亚海绝大部分优质海岸线,1880公里像蛇一样围着南边。波黑被它挤到只有21公里海岸线,斯洛文尼亚只有46公里。如此强悍的地理优势实际上是靠战争硬拼出来的,南斯拉夫内乱长达十年,克罗地亚打了四、五年,海岸线是用铁血换来的。看足球,才385万人连续三届世界杯都进前三,那种小国大力的精神头有点让人叹服。
克罗地亚的指纹岛,面积才0.14平方公里。在那里,岛民为了防大风,搭了二十三公里石墙环绕种葡萄。从高空下看,宛然一个指纹印,很神奇。岛小故事不多,但这些细节让国家的形象活了起来。现实总是不圆满,谁还能把整个国家像拼图般整理清楚呢?
聊到波黑,它复杂得让人发愁。在巴尔干半岛大致位处高原和萨瓦河流域,南部还挨着点海,却只剩下21.2公里可怜的海线。五万多平方公里,三百五十万人,首都萨拉热窝名声远播。1914年大事发生,奥匈帝国皇储被杀,世界大战由此而起。波黑被夹在天主教与伊斯兰之间,宗教和民族矛盾如影随形。克罗地亚后来造的佩列沙茨大桥更是让波黑又焦虑一把,大桥一建通了克罗地亚南北,却卡住了波黑,海岸线成了个摆设。这桥下只有最矮的货船才敢穿,波黑看到新桥,只能低头走人。
黑山,怎么看都不像巴尔干的主角。西南挨着亚得里亚海,但只有293公里的海岸。面积才1.39万平方公里,人口六十多个万,族群掺杂,塞尔维亚族也不在少数。其实黑山和塞尔维亚根儿上是一家人,语言方言分界像我国南方临县那么乱。2006年黑山独立,塞尔维亚只剩内陆。黑山巴尔港救了塞尔维亚的命。港口虽小,却是经济的命脉。黑山2017年入了北约,原来兄弟变成军事死敌,关系有点滑稽。两国极像同根分了家,气氛怪怪的,说起来割不断又联不起来。谁愿意多说呢?
北马其顿,地理位置偏南,面积和人口都不算出挑。马其顿帝国过去很彪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西讨时这地方就是欧洲的大本营。但现今的北马其顿其实跟历史上的帝国核心挨不上边。希腊反对它叫什么马其顿,认为这是文化盗窃。结果,联合国出面,干脆给它挂了个“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外号。2019年再升级,改名“北马其顿共和国”,投入欧盟和北约怀抱。这个国家走对了路,现在终于算是抱到大腿。到底能得多少好处,还不一定呢?
南斯拉夫的故事,像剥洋葱,越剥越多层。六块土地和各种族群,被世界大变动搅碎。每一个国家都想寻个出海口,每一个民族都找最舒服的活法。但归根到底,历史是没人能预测的。希腊想守住古马其顿,塞尔维亚盯着黑山港口,波黑被桥卡住气得够呛,克罗地亚占了家门口的海,全都是一些现实琐事,决策背后掺杂着太多拧巴的细节。
数据不会骗人,南斯拉夫六国面积人口加起来其实比不上原先的团结。联合国统计2022年,各国人口都缩水,经济难以一口气反弹。别看表面上“各自精彩”,其实资源分散带来很多麻烦。巴尔干半岛如今块块分家,能源、交通、战略通道一度混乱。黑山港救了塞尔维亚,科佩尔港取代了里雅斯特,但夹在波黑和马其顿之间的矛盾却没完没了。
问题还是那些老大难,谁能稳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欧盟北约,俄罗斯影响,西方势力小国纷争,交错成一锅炖菜,尝起来没个准味儿。塞尔维亚压力大,但黑山也没多好过,谁也别想高枕无忧。北马其顿想借欧盟腾飞,可未来真的肯定吗?看数据,经济增长有波动,社会矛盾还在发酵。有人说分裂带来活力,有人坚持原先联盟好,谁对谁错?也许不同人给出完全相反的答案,这种前后不一致,也挺正常,不单是技术分析那么简单。
历史教人不信完美套路,看看南斯拉夫分解成六国:每块地各有说法,每个民族说的都像是“唯一真理”,但矛盾拉扯着头绪,结局注定复杂。运动员在世界场上为国争光,港口在几国手中像鸡肋,但你说哪一国真赢了?明里他们都顺,暗里也许各怀心事。现实漏洞很多,算盘打得响,拨得不准,谁也说不圆。
谁曾想,1961年贝尔格莱德举世瞩目不结盟运动,吹响了小国合作的大号角。南斯拉夫本想叫板世界格局,最终变成六国你来我往地拼地盘。这场分裂到底带来了什么,谁也没法盖棺论定,现在每国都在自己赛道上狂奔。巴尔干的故事还在继续,现实一点都不浪漫。
来源:有个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