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山海》解码江城味道里的文化密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9 12:44 1

摘要:“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北宋文豪苏轼笔下的荆楚气象,至今仍是武汉最真实的写照。长江自西向东浩荡奔流,汉水由北向南蜿蜒汇入,百余条河流与湖泊共同织就一张广袤水网,在成就江城“九省通衢”格局的同时,也滋养出独有的风物谱系。

“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北宋文豪苏轼笔下的荆楚气象,至今仍是武汉最真实的写照。长江自西向东浩荡奔流,汉水由北向南蜿蜒汇入,百余条河流与湖泊共同织就一张广袤水网,在成就江城“九省通衢”格局的同时,也滋养出独有的风物谱系。

循水而行,再启新篇。10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央视综合频道,《寻味山海》走进武汉,解码碧水烟波如何孕育融江湖豪情与市井烟火的独特味觉符号。

江汉沃土育灵根 千年藕香润江城

若论武汉风物的代表,蔡甸莲藕当仁不让。其栽培史可追溯至隋唐,千年藕香,绵延不绝,成为武汉人最深刻的味觉记忆。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当代再续传奇:2025年,一根出自蔡甸永利村、长达3.473米的莲藕,以“全球最长莲藕”之姿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令世人瞩目。

采藕,是一场人与淤泥、人与自然的默契对话。采藕人循着荷梗的枯荣、茎节的走向,于深厚淤泥之下,探寻那潜藏的洁白。手工挖藕,虽慢虽难,却最能保全莲藕的完整与灵性。正如藕农所言:“只要不挖出来,它就一定会继续生长。”这份深藏于淤泥中的无尽生机,正是武汉风物最坚韧的底色。

蔡甸莲藕,形态丰腴,口感生脆少渣。它不仅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与优质蛋白,更是药食同源的典范。生食性寒,可清热生津;熟食性温,能健脾益血。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赞其“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点出其药食同源之妙。

蔡甸莲藕的滋味,被当地人发挥到了极致。一锅地道的莲藕排骨汤,讲究文火慢煨。选取秋后淀粉饱满的粉藕,经刀背拍松纤维;再佐以炒至焦香的排骨,开水冲入瞬间,排骨的焦化层激发肉香,释放蛋白质与脂肪。终得藕块入口即化、排骨软烂脱骨的人间至味。干煸藕丝则显江湖豪气,取脆藕切条,裹粉炸至金黄,再与辣椒、花椒同锅快炒,锁住脆感,激荡出辣香与清甜交织的江湖风味。

梁子碧波养鲜甲 水下粮仓塑金膏

自藕塘清波东行百里,便至江城寻鲜版图上另一处丰饶之地——梁子湖。这片湖北省蓄水量第一、生态系统完善、水质优的水域,是“梁子湖大河蟹”生长的家园。

梁子湖大河蟹,背甲青亮,腹白如雪,步足赤红,螯足镶金,绒毛密黄。其甲壳坚硬光洁,品相出众。个体饱满,大者重约四至五两。它不仅富含多种维生素与氨基酸,更以肉质鲜甜、膏黄淳厚而闻名,是淡水河蟹中的精品。

这份极致的风味,源于其生命历程与优越水土的共同造就——河蟹一生历经约十八次蜕壳,在一次次生命的洗礼中积累饱满的肉质与丰润的膏黄;而梁子湖曲折的湖湾与复杂水流,恰似天然的健身场,使其肉质愈发紧实;丰茂的水草与繁盛的底栖生物,构成了丰富的“水下粮仓”。充足的光热与稳定的湿地生态,共同促成了风味物质的富集,铸就了它“黄多膏满”的味觉传奇。

当秋风吹皱梁子湖的水面,蟹农们便知道,一年的丰饶时刻已然来临。暮色四合,劳作方歇,他们围坐一桌,将满湖的馈赠,化作舌尖上的欢宴。清蒸,是对本味的最高礼赞,蒸汽氤氲间,锁住了蟹肉最原始的甘甜;香辣爆炒,是江湖儿女的豪情写照,热烈奔放,酣畅淋漓;盐焗之蟹,肉质紧实清甜,咸香恰到好处地衬出深处的鲜,于粗粝中见真味。蟹黄豆腐羹,则显江城温柔的另一面:耐心剔出蟹黄蟹肉,与嫩滑豆腐文火慢煨,融成一碗暖彻心扉的金黄。即便是被剔净的蟹壳,也物尽其用。小火熬出淳厚蟹油,猛火快炒冷饭与蛋液,成就一道极致鲜醇的蟹油炒饭。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