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酒”三十年大跃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7 21:26 2

摘要:纵向看,年份酒概念发轫于千年酒文化,既陷入过 “数字游戏” 乱象,又在“供大于求”时代大放光芒,演绎了行业的供需关系变化特点,展现了从营销噱头到品质承诺的进化;横向看,国际烈酒市场以酒龄为核心的品质分级体系早已成熟,中国白酒“真年份”概念与标准的逐步明晰,不仅

纵横之间见“真”章

文 | 方方

年份酒市场越来越热闹了。

作为时间价值与品质信仰的载体,这一品类在白酒行业增速放缓、消费理性化浪潮下重获聚焦,既是品质竞争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产业价值回归的重要标志。

纵向看,年份酒概念发轫于千年酒文化,既陷入过 “数字游戏” 乱象,又在“供大于求”时代大放光芒,演绎了行业的供需关系变化特点,展现了从营销噱头到品质承诺的进化;横向看,国际烈酒市场以酒龄为核心的品质分级体系早已成熟,中国白酒“真年份”概念与标准的逐步明晰,不仅破解了本土市场的信任困境,也搭建起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然而,热潮之下,行业仍需回答几个核心问题:“真年份”热度背后的价值本质是什么?企业若想深耕这一赛道,又需要哪些核心能力?

01
纵向溯源“年份说”

文化积淀→概念原型→混沌发展→逐步成熟

任何概念的诞生,皆有其必然性,而这份必然性背后,必然存在与之契合的文化土壤。

中国人对“陈酒”的推崇可追溯至先秦,秦汉时期已形成酿酒、藏酒的传统习俗。南宋诗人范成大写下“老酒,数年酒,南人珍之”,印证了宋代“以陈为贵”的消费共识。至明清时期,绍兴黄酒更以“酒是陈的香”的谚语,进一步强化了年份与品质挂钩的价值认知。

这一阶段,“时间赋予酒品质”的理念深度融入饮食文化,催生出“藏酒待贵客”的社交礼仪。我们将其定义为文化积淀阶段(古代至近代),为后续年份酒概念埋下天然伏笔。

盛初咨询战委会专家魏朝阳认为,消费者对“酒越老越好”是有认知的,本质是一种集体的文化惯性,这种无需刻意培育的消费共识,使得“年份酒”的教育成本极低,市场潜力巨大。

而变革,发生在九十年代后期,亚洲经济危机导致需求萎缩,白酒受到负面影响,量价齐跌,另一方面,白酒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卖方市场逐渐转化为买方市场。

困境催生创新。酒业开始涌现新模式、新概念,“年份酒”的出现也正在此一时期,可定义为概念原型阶段(1996年-2003年)。

从时间线看,最早叩开“年份酒”大门的是古井贡酒。1996年,凭借全国领先的原酒产能(4万吨),古井贡酒推出“5年陈酿”“10年陈酿”(据人民日报报道),甫一上市便引发市场抢购。

此时“年份”一词虽未直接出现,但“陈酿”本质就是年份酒的概念原型。据悉,古井贡酒后来研发“年份原浆”系列,也是基于这一阶段的成功经验。

直至2004年,茅台将15年、30年、50年、80年年份酒进行系统化整合,统一包装标识并大规模推广,形成完整的高端年份酒矩阵,这一举措被行业普遍认为是年份酒市场发展的起点。

随后的酒业里,年份酒成为产品升级的核心抓手,发展与乱象并存,可将其定义为混沌发展阶段(2004-2020年)。

“发展”在于,此轮的白酒成长期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年份酒”的价值,加上酒业“黄金十年”的叠加,白酒消费一路升级,主流名优白酒对年份酒动作连连,比如2005年8月,五粮液推出10年、15年、30年、50年、60年,12月,酒鬼酒又推出6年、9年、15年。

而2016年开始,名优白酒强劲复苏的又一个阶段,单纯依靠提价明显不能支持不断升级消费需求,市场需要有一款产品来代言升级后中国白酒集体形象,“年份酒”无疑是好选择。比如2016年,老窖发布《关于国窖1573经典装52度成品酒实施年份化定价的通知》,2017年,郎酒发布《关于下发酱香型年份老酒销售指导价格的通知》。

而“混沌”在于,这个过程里大部分时间处于酒业“求大于供”时期,高端酒供不应求、中档区域酒快速崛起,“亢奋”的酒业没有真正严谨去做“年份酒”,使“年份”一词一直处于模糊地带。

比如大部分酒企在“年份”的标注、传播中存在多元化表述,将数字符号模糊为真实年份的时间标尺。“年份酒”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概念营销手段”存在,是炒作话题、提升品牌热度的方式。

河南酒商老李表示,“市场上带数字的酒,有年份酒、窖龄酒、纪念酒、原浆酒等,都是打年份的概念,但这个‘年份’,可能是‘瓶贮年份’、或者‘原酒坛储年份+灌装出厂年份’、或者‘加权平均年份’等等。”

繁复的年份表达方式,让消费者完全难以区分严肃的年份酒,同时,市场中也存在着“年份酒乱象”。“一些企业急功近利让消费者把年份酒的认知搞糊涂了,甚至有些品牌会谎报年份酒的年份来区分产品档次,利用年份来支撑产品溢价。”安徽某酒商这样告诉微酒。

对此,酒业研究者周山荣评论道,“年份酒被泛化,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价值认知,成为了酒业的一场‘公地悲剧’。”

周山荣进一步对微酒表示,对于年份酒这个行业公共资源,“大家一拥而上,以至于市场丧失对真年份的信任,同时降低社会对整个白酒行业的信任。”

而“真年份”的“真”,正是欲以一字之差,重建年份酒市场形象。以“真”字为核心,微酒将其定义为逐步成熟阶段(2001年至今),这里面又可以分为1.0和2.0两个小阶段。

“逐步成熟1.0阶段”在2021-2023年,这是年份酒市场的回暖期,也是这个时间,“真年份”三个字被正式提出和强调:孔府家酒真年份系列(5年、8年)高调上市,主打“真实年份、稀缺限量、山东首推、公开配比”;贵州醇、枝江酒业也以“真年份”理念先后切入市场并于业内频繁发声,渐成气候;酒祖杜康的小封坛,凭借“真年份”核心标签,成为河南本土唯一站稳千元的高端白酒品牌.....

2024年,盛初集团董事长王朝成公开指出,“白酒行业面临存量压力,但品质结构份额将持续增长,抢占市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年份,真年份是最直观,也是最容易被消费者识别并理解的品质标识。”

而2024年至今,“真年份”频频代替“年份酒”成为各大酒企发力高端的关键,并拿出“真凭实据”,愈发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逐步成熟的2.0阶段”,经典五粮液全系产品、洋河梦之蓝·手工班年份酒、沙城老窖・陶藏原浆、内参·大师酒等产品相继上市,一方面去提炼产品核心价值点,强化真年份、真老酒的标签;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评定,获得真年份老酒认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透明可信的选择.....

“真”,至此有了严格的标准,它击破了年份酒长久的尴尬处境,成为颠扑不破的“老酒代名词”。

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国家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李春扬告诉微酒,其平台对于年份的定义为:“自酒体蒸馏并灌装至陈酿所用容器开始计算的贮存时间”,并要求“标注于白酒年份酒产品包装上的用于展示该产品酒体贮存时间的年数,以所用主体基酒的最低年份或加权年份表示”,相较于其它平台的“加权平均年份”,更为严谨。

行业的规范,有力挽回着消费者的信任、构建着消费者的认知。

“‘真年份’认证本质是一种品质表达,这种认证是白酒生产方向消费方传递酒体品质信任的一种方式,满足双方对‘年份’这个白酒品质特殊指标的认可与被认可。”李春扬如此表示。

02
横向对比国际烈酒

——洞见年份酒的品质意义

“行业里现在纷纷追求‘真年份’,不是眼下的热潮,而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世界烈性酒的发展来看,酒与时间有着确定关系——因为年份酒是随着整个高品质生活发展的,我们不能否认这个规律。”周山荣如此表示。

确实,横向对比国际上其它大酒种,很多国际烈酒都有“年份酒”的生产传统。一般认为,酒以“年份”售卖始于国外对葡萄酒、白兰地等酒类的等级划分(葡萄酒酒标上的年份通常指的是葡萄的采摘年份)。

葡萄酒酒商王总告诉微酒,“国际六大烈性酒当中,除了伏特加因是纯酒精酒而不需要陈放之外,其他的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都是有陈化储藏的要求,同时产品上必须写清楚真实的年份。”

他举例表明,“威士忌法规要求:某酒如果是由几种不同年份原酒勾调形成的,标注年份时,只能标注其中最低年份。”

微酒也查阅发现,在2018年,法国干邑对XO的“年份”上调规定:所有XO干邑基酒的橡木桶陈年时间从至少6年调整为至少10年,并表示上调年份是为了“明确和巩固XO这一级别的品质定位”,可见“年份”对酒质等级划分意义多么重大。

“世界上的烈酒等级标准已经透明”,王朝成在不久前的春糖论坛中也如此表示,他认为,品质是中国白酒竞争的密码,未来白酒竞争唯一的方向就是真年份,并做出预言,“年份酒在十年之后将成为白酒行业竞争和发展的主流”。

这当然不是跟随大潮,而是直指年份的价值本质——更好的品质。这一点,也是被现代科学充分证明的。

首先,“真年份”具备更优的口感价值。

经色谱仪分析检测,新蒸馏出的原酒中有较多含硫化合物及醛类物质,其中硫化物容易产生异味、而醛类的特点是“冲辣”感。

而储存过程中,硫化物会大量挥发、游离醛大量减少,冲辣感会明显下降;乙醇分子受到束缚,活跃度减小,趋于稳定,酒体醇厚感明显增强;杂味物质减少,香味物质、甜味物质增多,酒体口感进一步丰富,陈年老熟感逐步增强,带来“悦己”饮用体验。

此外,酒体陈化过程中,甲醇、甲醛等有害物质及杂醇油显著减少,乙醇分子活跃度降低,使酒体稳定性、友好性更强,契合当下的大健康趋势,让“真年份”具备了更多的健康价值,也有利于让产品切入更多消费场景。

魏朝阳也举例说明,某年份酒产品在传播和体验环节,通过直观的抗氧化实验,让消费者切实感知产品的健康属性,有效解决消费者的健康顾虑。

03
真年份走向“长赛道”

壁垒是什么?

当酒业对“真年份”更加趋之若鹜,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周山荣认为,“真年份”让行业从 “抢概念” 转向 “练内功”,真正的胜者将是那些既能抓住速度窗口,又能在品牌与产能端建立护城河的“小步快跑”者。

他建议酒企,一要追速度——“看谁做得早,比如‘真年份认证’,做得早的有先发优势,抢先占位认知,否则竞品入市时这个标签已经饱和”;二要做产能——“优质基酒需5-10 年以上陈化周期,否则会出现酒体风味不足、批次稳定性差等问题,酒企们不能急于推出‘真年份’产品却忽视基础建设。”

而魏朝阳则从“长短赛道”的战略思考出发,表示“年份酒”要做长赛道,就需建立价值壁垒:“通过短期资源堆砌形成的物理价值或年份软概念,门槛较低,是‘短赛道’,而基于用户真实的、长期的需求打造价值的‘长赛道’,则难以被竞争对手超越。”

壁垒之一是产能,优质的陈年酒储备是实施真年份战略的基础。

以沙城老窖为例,它拥有河北第一的明清古窖池和30000多吨珍稀老原酒,以此作为真年份产品战略性支撑,对消费者有极强的穿透力。

壁垒之二是技术,信息技术能让消费者看得清楚、买得明白、喝得放心。

以洋河为例,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建立起从酿造到灌装的数字化溯源系统,让产品化身为稳定、可靠、自带数据的载体,有效促进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年份信息交互”,增强消费者信任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梦之蓝手工班为例,可以看到“真年份”能有效打造稀缺的价值感、成为“高端赛道”的突破武器,助力酒企在接下来的行业高端竞争中占据领先优势。

壁垒之三是价值生态体系,良好的生态才能带动产品价值和价格双升。

以国台为例,其构建的“真实年份价值生态体系”,从交易平台、资本化运作到厂商联盟三维发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台筹建了国台真实年份老酒平台公司,并联合贵州白酒交易所打造了真实年份酒线上交易公信平台。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台真实年份老酒平台公司一方面将作为老酒交易平台,持续激活国台真实年份老酒的流通与增值潜能,另一方面将持续挖掘存量市场价值,更重要是发挥厂商价值共生的价值,真正构建厂商利益共同体,从而从流通体系确保国台真实年份酒市场高质量发展。

此外,国台持续加码消费者培育,通过《酱香中国·真实年份寻酒记》IP、全国盲品挑战赛等,强化“真实年份=国台”的心智认知。

无论如何,在这个信息透明化、消费理性化的时代,消费者对“伪年份”的容忍度不再。“真年份”的崛起,本质是白酒产业对“何为真正价值”的重新作答——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岁月沉淀;不是短期炒作,而是长期坚守。

当时间资产化、品质可视化、价值结构化,才能从“公地悲剧”走向“生态共建”,才能换来穿越周期的价值馈赠。

“真年份认证”具体合作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下面评论区留言分享。

来源:小小美味生活

相关推荐